稀土元素矿床的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矿石矿物组成复杂的难选性、综合利用潜力大的有用矿物多样性、稀土元素的选择性、矿石具有的放射性、矿床规模悬殊很大的不等性及矿床成因的复杂性。
褐钇铌矿在工业上采用的主要分解方法是什么? 答:褐钇铌矿中含有REO 30%,(Ta,Nb)₃O₅30%以及U、Th3%~5%等放射性元素,工业上主要采用氢氟酸来分解褐钇铌矿。分解后,稀土、铀及钍生成氟化物沉淀析出,而钽、铌及铀则生成可溶性的络合物或氟化物进入溶液,使之与稀土和钍初步分离。
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矿的主要分解方法是什么? 答: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稀土精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复合型稀土矿物,由于混合精矿中含有高温下十分稳定的稀土磷酸盐矿物(独居石),常温下难以用酸分解,使用的方法目前仅限于硫酸焙烧和氢氧化钠溶液分解两种。焙烧主要影响因素有:焙烧温度、硫酸用量、精矿粒度。
(1)酸分解法,包括硫酸、盐酸和氢氟酸分解等。硫酸分解法适用于处理磷酸盐矿物(如独居石、磷钇矿)和氟碳酸盐矿物(氟碳铈矿)。盐酸分解法应用有限,只适用于处理硅酸盐矿物(如褐帘石、硅铍钇矿)。氢氟酸分解法适用于分解铌钽酸盐矿物(如褐钇铌矿、铌钇矿)。酸分解法的特点是分解矿物能力强,对精矿品位、粒度要求不严,适用面广,但选择性差、腐蚀严重、操作条件差、"三废"较多。
四分组效应是指15个镧系元素的液-液萃取体系中以lgD(分配比)对Z(原子序数)作图,能用四条平滑的曲线将图中标出的15个点分成四组。钆介于第二和第三组的交点上。
什么是稀土配合物的稳定性? 答:配合物的稳定性可用稳定常数来表征。大量数据显示,稀土元素配合物稳定常数不是简单地随原子序数增加而有规律地变化。
稀土难溶盐化合物包含哪些? 答:稀土的难溶化合物很多,主要有氟化物、氧化物、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氟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草酸盐。除草酸盐外,其他化合物都在自然界中存在,组成各种稀土矿物,例如磷酸盐的独居石(REPO₄)和磷钇矿YPO4)、氟碳酸盐的氟碳铈矿(CeFCO₃)。
稀土元素的氧化还原性有哪些? 答:在1mol/L的高氯酸、硝酸和硫酸的酸性介质中,Ce/Ce³*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1.70V、1.01V和1.44V,这表明Ce⁴+是一个强氧化剂,可用来氧化Fe²+、Sn²+、I和有机化合物等。所以在容量分析中,硫酸亚铁铈铵,俗称莫尔盐或摩尔盐,简称FAS,常可用作氧化滴定剂。二价铕相对比较稳定,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四价的镨和铽通常只能以固体状态存在,溶于酸便被还原成三价化合物,它们的氧化还原电位虽高却极不稳定。
金属的原子半径,是金属晶体中两个原子的核间距的一半。除铕及镱反常外,镧系元素金属原子半径从镧(0.1877nm)到镥(0.1734nm)呈略有缩小的趋势,这是金属原子半径要比离子多一层的缘故。
何谓稀土配分? 答:稀土配分指岩石或矿物中稀土元素含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以岩石或矿物中稀土元素总含量为1,各稀土元素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以稀土元素或其氧化物百分数表示。在矿物中,根据配分情况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配分型和选择配分型。
稀土元素的种类有哪些? 答:依据稀土硫酸盐的溶解度,常把稀土元素分为轻、中、重稀土三组,轻稀土元素为La、Ce、Pr、Nd四个,中稀土元素为Sm、Eu、Gd、Tb、Dy五个,重稀土元素为Ho、Er、Tm、Yb、Lu和Y共六个。
中国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分布及特征是什么? 答:风化壳淋积型类型分布表现为:花岗岩、碱性花岗岩和千枚岩的风化壳稀土呈面状分布且不连续;火山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呈带状分布且不连续,在中南岭南地区产出较少;碱性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呈线状分布,在岭南地区产出分散,但矿层集中,多为小矿,集中产在裂隙带、破碎带和糜棱岩化带。
中国稀土资源占世界的33.19%,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稀土资源大国。稀土资源极为丰富,分布也较为合理,这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稀土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矿床,主要稀土矿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微山稀土矿、冕宁稀土矿、南方七省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湖南褐钇铌矿和漫长海岸线上的海滨砂矿,此外还在内蒙古发现具有回收价值的易解石型的801稀土矿。
稀土元素在地壳的丰度值及特点是什么? 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地壳中的储量约占地壳的0.016%(约153g/t),但由于十分分散,导致矿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并不高。
金、银浇铸过程熔剂和氧化剂添加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熔铸金、银锭时,一般会加入适量的熔剂和氧化剂,常用硝石加碳酸钠或硝石加硼砂。碳酸钠的加入会释放活性以氧化杂质,所以它既能起稀释造渣的熔剂作用,也能起到一定氧化作用。
什么是稀土元素? 答:稀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稀土是从18世纪末开始陆续被发现,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例如,将氧化铝称为“陶土”,氧化称为“碱土”等。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当时比较稀少,因得名为稀土(rare earth,简称RE)。
粗金、粗银及合质金的熔铸都可参照成品金、银锭的熔铸方法进行。但于这些半成品或中间产品含有较多的贱金属杂质,为了尽可能通过熔炼除去其中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杂质,以提高金、银的含量,熔铸时应适当增加熔剂和氧化剂的加入量。熔炼时间也应适当延长,具体操作应视原料的不同成色增减。
成品金锭的熔铸与操作条件有哪些? 答:电解或化学提纯金的熔炼与铸锭一般在柴油加热的地炉中进行,也可用电炉。在炉温达1300℃左右熔融金属呈赤白色后,加入化学纯硝酸钾和硼砂进行氧化造渣,除去液面渣后,在1300~1400℃将其浇铸于温度120~150℃的水平模中,金锭纯度可达99.99%。
银的萃取精炼多是在氰化介质和硫代硫酸钠介质中进行,盐酸和硝酸介质中萃取银的研究不多。在盐酸介质中,银主要以氯化银形式存在,只有当氯离子浓度相当高时,才部分形成AgCl;、AgCl等配合物,并且稳定性较差。因此常用沉淀法回收银,而对银的萃取研究很少。
银电解精炼产出的阳极泥,占阳极质量的8%左右,一般含金50%~70%,含银30%~40%,还有少量杂质。此种阳极泥含银过高,不能直接熔铸成阳极进行电解提金,应进一步除去过多的银,提高金的品位。
电解精炼银是为了制取纯度较高的电解银。通过电解,可使粗银阳极板中的贱金属、金属及铂族金属与银分离。电解时,用金银合金或银合金作阳极,以银片、不锈钢片或钛片作阴极,以硝酸、硝酸银的水溶液作电解液,在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阳极板的银氧化成为一价银离子,其他金属杂质,如铜等贱金属,同时也被氧化进入溶液;在阴极上,主要是银离子放电析出金属银。
化学法分离和提纯银,除了采用传统的硫酸浸煮、硝酸分银和王水分金等方法在制备纯金粉的过程中附带回收外,在近代,又发展了一些使用各种还原剂的还原法。典型的方法有甲酸还原和水合肼还原法。
萃取法提纯金效率高,工序少,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产品纯度高,金属回收率也高。目前,用于工业生产的原液多为金和铂族金属的混合溶液,如含金的铂族金属精矿、铜阳极泥、金矿山氰化金泥及各种含金边角料等溶解后产生的混合溶液,金以氯金酸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金的化学精炼方法有哪些? 答:金的化学精炼主要采用硫酸浸煮、硝酸分银、王水分金和氯化分金、草酸或亚硫酸钠还原等方法。
金精炼原料有哪些? 答:根据矿石性质不同,各个金冶炼厂有不同的工艺流程,选矿产品提供炼金的主要原料有:氰化金泥,焚烧后的载金炭末、汞膏、重砂和载金炭经解吸电积沉积在阴极上的含金钢棉等。
从废定影液中回收银的方法有哪些? 答:从废定影液中回收银的方法有置换法、沉淀法、电解法、连二亚硫酸钠法、次氯酸盐法、硼氢钠法等。
根据废旧物料的特点,含银废旧料可分为下列几类:(1)含银废液,包括定影液、电镀液、含银废水、含银洗水。(2)胶卷厂废乳剂。
从金-银-铜合金中回收金。金-银-铜合金含金达60%以上,含银近1/3,难以溶解。因此,需先熔融配银,使银含量达到银:金为3:1以上,然后水淬破珠,使合金成为碎粒,再用硝酸溶银,铜也一起溶解。溶解完全后,金以粉末状回收。分离后,可用铜置换法从溶液中回收银;再用铁置换法从后液中回收铜。也可在浸银液中加入盐酸使银以氯化银沉出,再炼成银。
含金废液包括电镀废液,其中主要为氰化废镀液和亚硫酸金氨镀金废液、王水腐蚀废液、氯化废液及各种含金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