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陈龙义,长沙有色院冶金事业部主任工程师。 2022 年,他身兼数职,担任了6个项目的总设计师,包括南方锌氧压浸出、印尼LEI湿法HPAL、广西誉升二期等重点项目;
王清良,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评审专家,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溶浸采铀、湿法冶金、生物强化助浸、放射性污染治理等研究。 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期间主要从事溶浸采铀关键技术、生物强化助浸技术、放射性污染治理等的研究,2002年评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邱冠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我国低品位、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在细粒及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和铁矿直接还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低品位硫化矿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先后赴日本东北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在“城市矿产冶金及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分离提纯”领域深造和工作近十年,现任武汉科技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矿业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德国洪堡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 JSPS 特别研究员、希望学者,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武汉英才计划专家,日本政府高级优遇人才。
沈政昌,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矿物加工设备研究及工程转化,是我国浮选装备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方面成就突出。 创建和完善我国新的浮选装备体系,对我国矿物加工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有重大贡献,推动选矿厂大型化、现代化。大型浮选机技术实现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大规模高效利用。 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标题:李灿华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