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型有色金属材料不断涌现,这些材料的制备方法复杂,且往往硬度高、物性好,应用前景广阔,因而对其成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比较常见的有色金属主要有铝、铜、钛、镁及其合金等,铝及铝合金的抗蚀性高,塑性好,焊接性好,钛和钛合金在低温下性能优良,镁及镁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但其耐蚀性不高,熔铸工艺比较复杂。多金属间化合物可以提高原始金属的塑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由于有色金属材料对成型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确保有色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和处理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就必须根据有色金属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由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科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武汉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主办,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材料研究所、高端装备极端制造技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全国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交流大会”定于2025年7月16-18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
本次会议将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作专题报告。欢迎全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专家学者、一线青年科技人员;企业研发和生产技术骨干;上下游用户代表及科技管理人员参加会议。
分会主席:
米国发 河南理工大学 教授
曹 军 河南理工大学 教授
李向明 昆明理工大学 教授
赵 飞 贵州大学 教授
国秀花 河南科技大学 教授
分会召集人:张贺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 副教授
主题方向:
新型有色金属合金设计
先进熔炼与铸造技术
粉末冶金与快速凝固技术
分会主席:
张士宏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员
钱东升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薛 勇 中北大学 教授
刘 华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
张 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教授
徐 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邓坤坤 太原理工大学 教授
杜 冰 燕山大学 教授
分会召集人:
闫钊鸣 中北大学 副教授
胡建华 太原科技大学 副教授
朱 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副教授
丁朝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教授
主题方向:
轧制、挤压、锻造、冲压等塑性成形工艺优化
精密塑性成形技术(微成形、超塑性成形)
多场耦合成形技术(热-力-磁耦合)
智能化成形装备与在线监测技术
分会主席:
张洪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教授
卞华康 上海大学 教授
陈书锦 江苏科技大学 教授
朱 明 兰州理工大学 教授
主题方向:
激光-电弧复合焊提升铜、铝的熔深和效率
AI实时监控熔池状态,优化参数
无镉钎料、低温连接工艺
钛合金电子束熔丝沉积(EBAM)一体化成型
连接技术(搅拌摩擦焊、激光焊、铆接)与结构优化
分会主席:
张 平 广东海洋大学 教授
高正源 重庆交通大学 教授
鲁辉虎 中北大学 教授
蒋 鹏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研究员
杜开平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贾 智 兰州理工大学 教授
主题方向:
有色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调控
表面改性技术(喷涂、镀层、阳极氧化、微弧氧化)
抗腐蚀、耐磨及功能性表面处理
绿色表面工程技术发展
分会主席:
吴国华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王金凤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教授
赵 熹 中北大学 教授
朱艳春 太原科技大学 教授
韩建超 太原理工大学 教授
赵富强 太原科技大学 教授
彭 建 重庆大学 教授
査 敏 吉林大学 教授
陈宇强 湖南科技大学 教授
主题方向:
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轻量化成形技术
薄壁件、复杂结构件的成形工艺创新
轻量化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案例
分会主席:
赵冬冬 天津大学 教授
范海洋 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 究院 教授
蒋文明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王玉敏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员
魏秋平 中南大学 教授
分会召集人:石文超 合肥工业大学 副研究员
主题方向: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的制备与成形
层状复合材料的轧制与扩散连接技术
金属-非金属复合结构加工(如铝-碳纤维)
多材料界面行为与性能表征
分会主席:田 边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主题方向:
微尺度成形技术(微冲压、微铸造)
超精密加工与微结构制造
纳米金属材料的成形与功能化
MEMS器件中的金属微加工技术
分会主席:
赵国群 山东大学 教授
郝用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教授
查小琴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教授
梁忠伟 广州大学 教授
主题方向:
加工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仿真(有限元分析、多尺度建模)
工业4.0与智能工厂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
数字孪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工艺优化
在线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
分会主席:
豆志河 东北大学 教授
吕国志 东北大学 教授
李继文 河南科技大学 教授
游小刚 郑州大学 研究员
分会召集人:
程 楚 河南科技大学 副教授
韩 超 河南科技大学 副教授
王 坤 东北大学 副教授
主题方向:
有色金属低碳冶金材料制备技术
冶金材料一体化制备短流程新工艺
废料回收与再生利用工艺
有色金属冶金渣无害化处理与高值利用
分会主席:晋芳伟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教授
主题方向:
航空航天领域(钛合金机身、高温合金叶片)
汽车领域(铝合金车身、镁合金轮毂)
电子与医疗领域(铜合金引线框架、生物医用钛合金)
能源领域(锂/钠电池集流体、核用锆合金)
分会主席:靳常青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主题方向:
极端环境材料加工技术(超高温、超低温)
仿生材料设计与成形
金属材料基因工程与高通量实验
跨学科交叉(如金属生物材料、柔性电子金属化)
分会主席:
路全彬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郭 鹏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林巧力 兰州理工大学 教授
分会召集人:常云峰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工程师
主题方向:
金属/陶瓷直接钎焊
绿色液相辅助钎焊
薄膜自蔓延反应钎焊
副校长
河南科技大学
党委书记/执行院长
河南省科学院
校长
郑州轻工业大学
党委书记
洛阳理工学院
副校长
南昌航空大学
副校长
郑州轻工业大学
副校长
洛阳理工学院
签到、注册
晚餐
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
午餐及午休
主题论坛
欢迎晚宴
专题报告会场交流
午餐及午休
自由交流及代表返程
1. 本次会议将面向全国征集与会议主题相关的论文,同时欢迎国外机构与专家投稿,论文集出版不收取版面费,收到的论文入编会议文集;
2. 论文请发送E-mail到:gmcl@china-mcc.com,来稿截止日期在2025年6月30日,出版日期在2025年7月16日。(详情登录:中冶有色网)。
3. 欢迎各相关单位申请联合主办、协办本次大会及承办相关分会场。
4. 会场设置多媒体设备,请做学术交流的领导和代表准备好 PPT 讲稿, 提前十天交给会务组,以便会议交流;
5. 为推进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的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及 推广应用,欢迎国内外有关公司及机构支持、赞助本次会议。我们将以在会议文集上刊登广告、提供小型展位等形式宣传支持、赞助单位,为支持、赞助单位提供扩大市场拓展业务的良机。
1.会议由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会务工作。会议代表收取注册费2500元/人,学生收取注册费1500元/人。
2.食宿安排:交通食宿安排:会议推荐酒店入住,或代表自行选择会场周边酒店入住,会议期间统一安排用餐,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
3.收款账户:汇款时请注明 材料加工—姓名—单位名称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右安门支行
户 名: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账 号:1100 1071 6000 5300 3870
13810471842
13810914550
13810424278
13810046087
13811347405
13811291451
13810249473
1381128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