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中冶有色 >

> 线上活动

> 团体标准制定

活动倒计时:
*
-
*
小时
:
*
分钟
:
*
工作原则
为规范推进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标”)—制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团标管理规定》和联盟相关的管理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坚持团标先进性原则。根据市场和创新需要,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标准,团标应具有适合市场需要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二)坚持成熟立项原则。为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创新成果转化需求,团标提案应在科学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实验论证。鼓励技术成熟的项目提出立项申请。
(三)坚持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在团标制定工作中,要简化优化审查审批程序,合理把控标准质量关键点,提高团标的制定的工作效率,缩短团标制定周期,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展开+
收起+
职责分工
(一)联盟
1.联盟秘书处受理和初审团标草案;
2.团标征求意见材料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3.批准和发布团标;
4.协助组建团标专家库/专家委员会;
5.草拟联盟团标业务计划及规章制度等;
6.组织开展团标立项评审论证工作;
7.组织推进团标制修订工作;
8.组织标准宣贯培训、实施评估及认证等;
9.承办立项论证会、送审稿审查会;
10.积极推动团标国际化。
(二)团标起草单位
1.组织开展团标预研及必要的实验验证;
2.提出团标立项申请;
3.编写团标草案、编制说明及相关附件;
4.向标准各利益相关方征求意见。

展开+
收起+
工作流程
联盟团标制修订工作包括标准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送审、批准发布、标准实施和标准复审等八个阶段。
(一)提案阶段
1.团标起草单位向联盟报送“联盟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申请书”,同时附上“标准草案”及相关论证材料。
2.联盟初审合格的团标提案。
(二)立项阶段
1.组织3位专家对立项申请材料进行立项盲评。2位及以上专家评审同意立项的,方为通过盲评,可进入下一步立项论证会环节;反之,未通过盲评,终止立项。
2.通过盲评的立项申请,由联盟组织召开标准立项论证会。
立项论证会,一般由5-7名专家组成,对于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政策符合性、技术先进性、标准协调性等进行论证。会议应形成会议纪要并明确给出“通过”、“未通过”或“补充论证”的结论;
对于标准草案成熟、标准技术内容确定依据充分、在预研阶段已广泛征求各相关利益方意见或经过各相关利益方权威专家评审会的,以及亟需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标准提案,可根据论证专家意见启动联盟标准制修订加速程序。
3.对于通过立项论证的提案,联盟按照程序经批准后,发布联盟立项公告,并发至起草单位;对于未通过立项论证和需补充论证的提案,通知提案单位不予立项或重新补充论证。
(三)起草阶段
1.起草单位根据立项论证会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试验论证,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四)征求意见阶段
1. 联盟登记核验起草单位提交的标准征求意见函、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等征求意见材料,组织起草单位向标准各利益相关方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一般不少于30日。
2. 联盟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 起草单位汇总处理征求来的意见,形成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修改完善标准草案形成标准送审稿。
(五)送审阶段
1.联盟登记、核验标准草案送审稿、编制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表等送审材料;
2.联盟组织标准送审稿标准化形式审查。对于通过标准化形式审查的,方可进入送审稿审查会或函审环节;未通过标准化技术审查的,将送审材料退回起草单位修改完善再重新提联盟。
3.联盟主持召开标准送审稿审查会或函审。
采用会审方式的,一般邀请7~9名专家参会;出席会议专家3/4以上同意方为通过;要求形成送审稿审查会会议纪要。
如采用函审方式,参会专家应填写函审结论表和投票表决单,3/4以上专家同意方为通过。
4.起草单位根据送审稿审查会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标准草案形成标准报批稿。
(六)批准发布阶段
14.联盟登记、核验标准提交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会议纪要、意见汇总处理表、专利处置声明(若涉及专利)等报批材料;
15.联盟将报批材料分送给送审稿审查会专家组组长或1名函审专家,确认标准报批材料落实专家意见和建议情况;
16.联盟对报批材料进行审核、发放标准编号报促进会,并将相关标准制修订资料进行归档不少于10年。
17. 联盟按照相关程序审批标准,发布标准公告。
(七)标准实施阶段
1.推荐团标被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采信;
2.联盟组织团标宣贯培训及推广认证等工作;
3.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法定职责对联盟标准的制定进行指导和监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八)标准复审阶段
1.对于已发布实施5年的标准,联盟组织复审;复审形式可以是会审也可以是函审,一般要邀请相关领域7~9名专家,复审专家需填写复审结论单,给出具体的复审结论:继续有效、修订和废止; 
2.促进会审议批准复审结论,在网站发布复审公告。

在团标制定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工作流程做适当的调整,以确保团标制定的工作原则得到落实。
展开+
收起+
问题说明
《标准化法》自201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团体标准被明确赋予法律地位。我国社会团体尤其是学会、协会、联盟等技术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据市场和创新需求,制定、发布了一批团体标准。这些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家、行业标准的相关空白,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了企业生存力乃至进军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现将团体标准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国家标准体系结构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企业标准。2018年开始实施的新《标准化法》明确“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行业标准补遗漏、团体标准搞创新、企业标准强质量”的标准化改革趋势。
)、团体标准的特点优势
一是团体标准制定程序社会团体自定、制定周期短,可与自主核心技术结合紧密, 在核心专利上拥有足够的覆盖性,有助于提高会员单位的产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团体标准作为一种规范性技术文件,在产业创新发展中,能够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市场准入门栏,引领企业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团体标准经过实践提升,还可以上升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是国际标准,为会员单位进军国际赢得先机,有助于树立国际品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团体标准的编制修订
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标准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批准发布、标准实施和标准复审等八个阶段。原则上,未通过或者未进行前一项阶段程序,不得进行下一阶段程序。团体标准从立项公告下达到批准发布大致需要9月~12月。对于标准草案成熟、技术内容确立依据充分的标准提案,根据专家意见可以启动加速程序,在6个月内完成报批。
各团体标准的起草单位,可自行组织编制团体标准草案。团体标准草案完成后,报联盟秘书处初审,初审合格后转送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进入团体标准编制修订程序。
)、团体标准的批准发布
团体标准审查完成后,由联盟按规定程序履行审批和发布工作。联盟和团体标准起草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还要加强对标准实施工作的推动及实施情况的反馈评估,切实发挥团体标准效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
收起+
活动组织
为了切实做好团体标准制定这项工作,确保团体标准编制工作质量,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开展团体标准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制定了完整的工作方案,并成立了推进工作的团体标准制定实施工作组。工作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郭学益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理事长

副组长:马世光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常务副理事长
成   员:(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 伟 湖南有色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程芳琴 山西大学 
董发勤 西南科技大学 
杜冬云 中南民族大学 
关绍康 郑州大学 
何劲松 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黄忠民 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金贵忠 五矿集团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
李 贵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李会泉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梁春来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廖春发 江西理工大学
刘福春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潘存翔 新疆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学会)
钱晓龙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曲胜利 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 
权学军  重庆理工大学
唐尊球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王成彥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魏国生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许开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杨 斌 昆明理工大学 
张一敏 武汉科技大学 学术委员会主任
周全法 常州工学院 

工作组秘书:刘存利  文 玉  程 波  黄旭苗  
展开+
收起+
表格下载


附件下载:团体标准立项申请表

展开+
收起+
标签:
团体标准制定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天津中环电炉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首页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