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东北大学博士在读,主要从事矿山固废资源化利用、低碳胶凝材料开发、熟料制备及绿色混凝土优化研究。公开发表SCI论文7篇,核心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聚焦于尾矿的高价值利用和水泥基材料性能提升。
贾炎,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冶金原理与技术开发、矿山环境生物技术开发研究工作。研究主要揭示微生物-矿物表面作用机理,生物冶金微生物群落演替及活性调控等,形成硫化铜矿地球化学氧化过程强化、生物堆浸过程微生物调控、生物堆浸过程多因素耦合、生物堆浸酸铁平衡等技术;研究揭示矿山环境铁硫氧化/还原微生物竞争机制,形成酸性废水源头治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系中国金属协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重金属高效提取、冶金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材料制备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国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及参与横向课题28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准发明专利15项。
谢刚,教授、博导,中铝集团首席工程师,昆明冶金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研究工作。围绕复杂铅锌资源加压湿法冶金及配套技术开展应用基础及产业化技术研发工作,研发成果的应用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加压湿法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省部级科技奖1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2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SCI 40篇,EI50余篇),培养毕业博士、硕士近100人。
刘晓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第十二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创新争先计划”,斯坦福大学“World top 2% scientists”。 一直从事工业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材料和固废中有价元素提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6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件,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行业科技进步奖3项(含一等奖1项)。
标题:熊英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