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汤骏,博士,2019年入职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任资格副教授,主要从事煤基化学品绿色催化转化、Pickering乳液界面催化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hem. Sci.、J. Catal.、Nano Res.、Chem. Commu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Phys. Chem. C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授权发明专利2件,担任《稀有金属》期刊青年编委。
郑默,副研究员,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并于当年留所工作,于202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促会;郑默共发表论文30余篇,创建两套自主软件GMD-Reax和VARxMD,均实现成果转化,已推广至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相关企业共20余家;其研究方向为大规模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的发展和在固体能源和液体燃料中的应用。
朱亚明,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万人层次,辽宁省工程热化学学会理事,辽宁省化工学会煤化工分会委员。担任《煤炭转化》、《化共矿物与加工》和《煤质技术》等7种学术期刊编委/青年编委。主要从事低阶煤/沥青/生物质基炭材料高附加值利用研究。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第一获奖人)。
黄张根,山西省创业领军人才,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现为烟气污染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燃烧科学与技术》和《洁净煤技术》编委。 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国家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20余项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编制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两项。
中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岩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炼焦煤资源优化配置和焦炭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煤岩理论指导炼焦配煤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宝钢、马钢、梅钢、山钢、新钢、湘钢、柳钢,宝泰隆等大型企业关于炼焦配煤和炼焦工艺优化等领域产学研项目60余项。所研成果 “炼焦煤资源配置和焦炭质量预测控制技术”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煤焦方面研究论文60余篇。
标题:王建兵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