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锌产业呈现出复杂的贸易态势。最新统计显示,6月份锌精矿进口量为33.0万吨(实物量),虽然较去年同期增长23.0%,但环比5月份明显下滑32.9%。这一波动引发了行业对供应链稳定性的关注。从进口来源看,澳大利亚、秘鲁等传统供应国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俄罗斯的供应量增幅最为显著,达到123.7%,反映出国际锌矿贸易格局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在精锌贸易方面,6月份进口量达到3.6万吨,环比增长35.0%,但1-6月累计进口量19.0万吨,同比下降15.3%。这一数据背后是明显的结构性差异:1#锌进口量近乎翻倍增长,而0#锌和2#锌进口则出现大幅下滑。出口方面,上半年精锌出口量同比增长105.1%,但总量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精锌同比大增36.7%,而澳大利亚的进口则减少43.8%,显示出不同地区产品的竞争力差异。
锌合金贸易同样呈现出复杂局面。6月份进口量4626.8吨,环比增长8.0%,但上半年累计进口量2.18万吨,同比小幅下降3.6%。分国别看,韩国和日本的进口量分别下降13.8%和14.6%,而澳大利亚的进口则保持5.6%的增幅。出口方面,6月份锌合金出口量同比激增89.2%,展现出国内企业在特定市场的竞争优势。
锌材贸易方面,6月份进口量达1289.1吨,同比翻倍,但出口表现相对疲软,上半年累计出口量同比下降6.4%。这种进出口表现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国内加工能力的提升和海外需求的变化。
业内人士分析,锌精矿进口的波动与全球矿山生产周期、运输成本变化等因素相关。而精锌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变化,则可能折射出下游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环保要求趋严和产业升级持续推进,锌产品的贸易模式或将进一步演变。对于国内冶炼企业而言,如何平衡原料保障和产品结构优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重点考虑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