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铝关税并非新鲜话题,但本轮“精准打击”却打破了此前“豁免清单”的幻想。8 月 19 日公告之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即刻更新税则数据库:只要 HS Code 第 73 章(钢铁制品)与第 76 章(铝制品)中带有“风机塔架”“履带式起重机”“柴油泵”等关键词的商品,一律按 50% 税率征税。这意味着,一台从亚洲进口的风机塔筒,若到岸价 20 万美元,关税瞬间增加 10 万美元,相当于项目总造价的 3%–5%。
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贾森·米勒基于 2024 年进口货值测算,已有 3 200 亿美元商品受钢铝关税影响,本次新增 407 项预计再覆盖 600–700 亿美元进口额。根据美联储 CPI 权重模型,钢铝制品约占核心商品篮子的 0.8%,关税传导系数 0.7,则此次扩容或推升美国 CPI 额外上涨 0.3–0.4 个百分点。对于仍在与 3% 左右通胀角力的美联储而言,无疑是新的“逆风”。
风电行业首当其冲。美国风能协会(AWEA)数据显示,2025 年计划并网的海上项目 70% 以上依赖进口塔筒、机舱底座与基础桩。50% 关税将直接抬高风机 BOS(平衡系统)成本 6%–8%,可能迫使开发商推迟或重新招标。某在建的 1 GW 海上项目已估算,若塔筒与基础钢桩全部改为本土采购,仍需 18 个月才能拿到首批钢材,并网时间将推迟至 2027 年底,PPA 电价需上调 5–7 美元/兆瓦时以覆盖延期成本。
基建与重型设备同样承压。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指出,桥梁、隧道、港口等公共工程对履带起重机、推土机等设备需求旺盛,而本土产能利用率已接近 90%。加征关税后,进口起重机价格飙升,将传导至工程造价。以加州高铁二期为例,原计划采购 12 台进口 800 吨级履带吊,关税增加使设备预算由 1.2 亿美元升至 1.38 亿美元,项目方已向州议会申请追加拨款。
面对冲击,部分企业开始“绕道”规避:一是转移产地,韩国、越南已出现“钢构件简单加工再出口美国”的订单潮;二是扩大本土投资,纽柯钢铁宣布在肯塔基州新建 30 万吨风电塔筒专用产线,预计 2027 年投产。然而,美国本土高电价、高人工成本难以在短期内消化需求缺口,钢价仍可能维持高位。
从关税“大棒”到市场“回弹”,美国钢铝清单的 407 项扩容不仅抬高了风电、基建成本曲线,也再次暴露其产业链对外依赖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开发商与承包商或将面临项目延期、预算上调的双重挤压;中长期看,若本土产能扩张滞后,美国绿色转型与基建计划恐被迫放缓,而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则可能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又一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