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清安能源公司正积极布局新领域——在储能柜生产和虚拟电厂建设基础上,联手科学城城市运营公司创新研发移动储能车。这家成立仅三年多的企业已快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潜在独角兽企业,年产值接近5亿元,估值约1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清安能源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其开发的储能柜被称为“超级充电宝”,可在用电低谷充电、高峰放电,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并增强电网弹性。截至目前,企业已为全国近百个储能电站提供产品。公司还计划以储能为基点,延伸到超充、移动储能车等终端产品,并布局虚拟电厂与电碳交易服务,持续提升附加值。
科学城高新区正在全力打造储能产业集群,目标到2027年形成产值超100亿元、西部一流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高地。清安能源作为龙头之一,已带动上下游3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例如与金华电器合作完成多个兆瓦级储能项目,推动本地产业链整合与升级,力争未来实现80%以上零部件本地供应。
从产业构成看,储能产业链上游(材料与部件)约占产值55%–65%,中游(系统集成与设备制造)占20%–30%,下游(运维、回收与数字服务)约占10%–20%。百亿产值目标需生产约2000台标准集装箱储能柜,对应上游采购约60亿元、中游制造25亿元、下游服务15亿元,形成完整闭环。
行业虽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价格战加剧、巨头转向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等挑战。企业需要通过练好内功、拓展新领域、探索“智能制造+能源运营”双轮驱动等方式来进行破局。清安能源已积极出海,在新加坡、柏林设立子公司,每月向海外发出10台直冷储能系统,展现国际竞争力。
总体来看,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通过龙头引领、产业链协同、应用场景创新等多措并举,全力构建百亿级储能产业集群。企业在抢占风口的同时,需持续聚焦技术研发、成本控制与模式创新,政府也需在政策、场景开放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支持,共同推动区域储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储能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