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高熵材料,最新Science!

高熵材料,最新Science!

2025-09-15 09:25:21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485        0
简介:复合材料,特别是高熵材料(HEMs),因其独特的机械性能和热学性能(如增加的机械强度和降低的导热性)而备受关注。
研究背景

复合材料,特别是高熵材料(HEMs),因其独特的机械性能和热学性能(如增加的机械强度和降低的导热性)而备受关注。

然而,高熵材料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焓与熵在短程有序化中的竞争机制不明确

在多组分材料中,关于焓和熵如何共同作用于材料的结构和短程有序化,以及“高熵”这一描述符是否能完全代表其稳定性,存在持续的争议和认识偏差。

2、有序-无序转变的真实角色和临界点缺乏系统评估

现有的研究未能全面评估熵与焓在单相“高熵”材料中实现特定原子构型方面的真实作用,尤其是在原子尺度上,导致对于有序-无序转变的驱动因素和具体转变临界点缺乏深入理解。

研究成果

有鉴于此,普渡大学Babak Anasori、范德比尔特大学De-en Jiang、德雷克塞尔大学Yury Gogotsi、宾夕法尼亚大学Aleksandra Vojvodic、Zahra Fakhraai等人合成并探索了40种含有2 ~ 9种金属的M4Al C3层状碳化物相,发现存在从焓到熵的短程有序,直到熵增加到足以实现过渡金属在其原子平面上的完全无序。作者将所有这些层状碳化物相转化为二维( 2D )片层,并展示了有序与无序对其表面性质和电子行为的影响。这项研究表明,在多组分材料中,焓和熵之间的竞争对短程有序有重要影响。


技术优势:

1、揭示了高熵材料中有序-无序转变的临界点和驱动机制

本研究首次系统性地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确定了在M4AlC3 MAX相中,当过渡金属数量达到七种时,构型熵的增加足以克服焓效应,从而实现过渡金属原子在原子层内的完全无序化,揭示了高熵材料中焓与熵竞争驱动有序-无序转变的本质和关键临界点。

2、建立了MAX相有序/无序与MXene性能的关联

研究成功将合成的复合MAX相转化为2D MXene,并首次证明了MAX相中的原子有序/无序状态会直接影响衍生的MXene的表面化学性质、电学导电性和红外发射率。这一发现为通过调控高熵MAX相的组分和有序度来定制MXene的特定功能提供了新思路和设计策略。

研究内容

1、焓与熵在M4AlC3 MAX相中有序-无序转变的竞争

本研究首先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深入探讨了M4AlC3 MAX相中不同过渡金属在M′(靠近A层)和M″(只与X键合)位点上的占位偏好,旨在阐明高熵MAX相中有序-无序转变的驱动机制。通过构建包含两种至九种过渡金属的对称模型,计算了所有可能构型的形成能,揭示了M′位点的占位偏好顺序为Cr > Mo > W > V > Nb > Ta > Ti > Zr > Hf。这一发现与现有文献中关于第6族过渡金属(如Cr、Mo、W)在M6C八面体中稳定性较低,倾向于偏析到A层附近M′位点的结论一致。即使在包含多于两种过渡金属的M4AlC3结构中,例如(TiVNbW)4AlC3中V和W占据M′位点、Ti和Nb占据M″位点时形成能最低,这种焓驱动的偏好依然存在。重要的是,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过渡金属数量(四、六、七种)MAX相的形成能与构型熵,预测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很可能发生在引入第七种元素时。此时,构型熵的显著增加足以克服焓对不利构型的能量惩罚,从而促使体系向完全无序化发展。


图1. M4AlC3 MAX相有序-无序的焓熵竞争

2、M4AlC3 MAX 相中由熵引起的有序-无序转变

为了实验验证理论预测,研究成功合成了40种包含2到9种第4、5、6族过渡金属的M4AlC MAX相。由于XRD难以有效区分散射特征相似的过渡金属,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了原子层分辨动态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通过分析元素质量和电荷差异,精确测定M′和M″位点的占位偏好。SIMS结果明确显示,在双金属M4AlC3 MAX相中,Mo倾向于占据M′位点,而Ti、V和Nb倾向于占据M″位点,这与第一部分理论预测的第6族金属偏好M′、第4或5族偏好M″的结论高度吻合。随着过渡金属数量增加到五或六种(处于低至中熵系统),每个过渡金属的占位偏好参数|α|逐渐减弱,清晰表明了体系有序度的降低。当过渡金属数量进一步增加并超过七种时,|α|收敛于零,这一关键发现强烈表明有序、固溶和逆有序构型都被稳定化,从而实现了过渡金属在原子层内的完全无序状态。这有力证实了高熵MAX相中的短程有序化,只有当构型熵能够克服所有不利构型的焓惩罚时,才会彻底消失。


图2. M4AlC3相的合成与分析

3、有序/无序对 MXene 表面化学和电导率的影响

作者聚焦于从MAX相剥离制备的MXene薄片,探讨了其内部原子有序/无序状态对表面化学性质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湿化学法成功将合成的MAX相转化为相应的M4C3Tx MXene薄片,并通过SIMS证实MXene中过渡金属的有序性与前驱体MAX相中保持相似。XPS分析揭示,随着MXene中过渡金属数量从四种增加到九种,表面末端基团(Tx)的组成发生显著变化:–O基团的含量从约33 at%增加到约53 at%,而–OH和–F基团的含量分别从约37 at%减少到约26 at%和从约30 at%减少到约21 at%。DFT计算进一步阐明,第4族元素偏好F终止,第6族元素偏好O终止。此外,M″位点中价电子浓度(VEC)的增加可以提高Ti上的O终止浓度,以及V和Mo上的–OH/F浓度,表明表面和亚表面过渡金属会共同影响MXene的化学行为和表面终止基团偏好。在电学性能方面,所有制备的MXene均保持了金属导电性。令人瞩目的是,M4C3Tx MXene的电阻率先略微增加,随后在完全无序的九金属(TiVCrZrNbMoHfTaW)4C3Tx中显著下降至0.01 ± 0.01 Ω×cm,而起始的Mo2Ti2C3Tx电阻率为0.13 Ω×cm。红外(发射率也呈现类似趋势。研究推测,电阻率的下降可能归因于两个因素:(i) 无序化导致第6族金属之间的邻居减少;(ii) M′和M″层中相邻原子间价电子总数差异减小,这两者都可能改善电子在层内部和层之间的迁移率。


图3. 含2-9个过渡金属的M4C3Tx MXene的合成、表面化学和性质

展望

总之,本工作通过研究含有2到9个过渡金属的M4AlC3 MAX相,深入探讨了高熵材料中短程有序的焓和熵关系。研究发现,在低熵和中熵组合(最多六种金属)中,过渡金属在化学上优先选择外层(M′)或内层(M″)位;而在七种或以上金属时,结构变得完全无序,这种转变由构型熵的增加驱动。此外,这些MAX相可用于合成MXene,从而观察熵驱动的无序对MXene电学和红外发射率性质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纳米人”,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我们将及时给予处理!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云南 - 昆明
2025年09月25日 ~ 27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09月25日 ~ 27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09月26日 ~ 28日
河南 - 洛阳
2025年10月15日 ~ 17日
山东 - 烟台
2025年10月24日 ~ 26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