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采矿技术

> 矿山开拓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矿山开拓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260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23-11-06 13:19:03
一种矿山开拓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矿山开拓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卸载硐室是设置在主溜井、分支溜井或矿仓上部,用于卸载矿、废石的硐室。对于卸矿硐室的布置型式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

其一、在卧式环形车场布置卸载硐室。卸载硐室布置在卧式环形车场的卸载线上。井下采出的矿物通过铲运机运至采区溜井,采区溜井内的矿物溜至有轨运输水平并装入矿车,电机车牵引矿车经穿脉运输巷道、沿脉运输巷道、联络道、卸载线至卸载硐室。

其二、在立式环形车场布置卸载硐室。卸载硐室布置在立式环形车场的卸载线上。井下采出的矿物通过铲运机运至采区溜井,采区溜井内的矿物溜至有轨运输水平并装入矿车,电机车牵引矿车经穿脉运输巷道、沿脉运输巷道、联络道、卸载线至卸载硐室。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矿山运输系统中卧式环形车场布置卸载硐室和立式环形车场布置卸载硐室均存在如下缺点:

电机车需通过联络道方可运行至卸载线上的卸载硐室,造成井下矿物运距较长,且弯道较多,降低了电机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输效率,增加了矿山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矿山开拓运输系统,以改善上述的电机车运输矿物至卸载硐室时路程远、弯道多、运输速度慢和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包括:

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两根沿脉运输巷道,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位于矿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每根所述沿脉运输巷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第二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根穿脉运输巷道,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均在所述矿体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矿体;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连通;

以及卸载硐室,所述卸载硐室设于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中位于所述矿体外侧的所述沿脉运输巷道上。

可选的,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电机车,所述电机车行走于所述沿脉运输巷道以及所述穿脉运输巷道,用于将矿物输送至卸载硐室。

可选的,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主溜井和破碎硐室,所述主溜井的两端设有所述卸载硐室,且所述破碎硐室设于所述主溜井的底部,用于收纳所述卸载硐室的矿物并进行破碎。

可选的,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矿仓和输送机构,所述矿仓用于收纳被破碎的所述矿物,并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将破碎的矿物运输至地表。

可选的,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主井和副井,所述主井和副井的一端均与所述沿脉运输巷道连通,且所述主井和所述副井的另一端伸出地表。

可选的,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联络巷道,所述联络巷道与所述沿脉运输巷道连通,所述联络巷道与所述副井连通。

可选的,在所述沿脉运输巷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卸载硐室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穿脉运输巷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山开拓运输系统,通过将卸载硐室直接设于沿脉运输巷道上,电机车直接通过沿脉运输巷道将矿物运输至卸载硐室,相比现有的卸载硐室设于联络道上,电机车需要从沿脉运输巷道运动至联络道上,然后再到联络道上的卸载硐室,本实施例有效缩短了电机车运行的距离,且不需要再沿脉运输巷道与联络道连接的弯道上运行,大大提高了电机车运行速度,提高了矿物运输效率,提高了矿山经济效益。同时,电机车运行过程中经过的弯道少,运行更加平稳可靠,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矿山开拓运输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矿山开拓运输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标:

001-矿体;100-沿脉运输巷道;200-穿脉运输巷道;300-卸载硐室;400-主溜井;500-破碎硐室;600-主井;700-副井;800-联络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山开拓运输系统,通过直接将卸载硐室300布置在沿脉运输巷道100上,取消了沿脉运输巷道100与卸载硐室300之间的联络道,同时减少了多个弯道,缩短了电机车运输矿物时的运输距离,提高了电机车运行速度,提高了矿物运输效率,提高了矿山经济效益。

本实施例中,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两根沿脉运输巷道100,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100位于矿体00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每根所述沿脉运输巷道10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第二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根穿脉运输巷道200,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200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200均在所述矿体00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矿体001;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2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100连通;

以及卸载硐室300,所述卸载硐室300设于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100中位于所述矿体001外侧的所述沿脉运输巷道100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矿山开拓运输系统,通过将卸载硐室300直接设于沿脉运输巷道100上,电机车直接通过沿脉运输巷道100将矿物运输至卸载硐室300,相比现有的卸载硐室300设于联络道上,电机车需要从沿脉运输巷道100运动至联络道上,然后再到联络道上的卸载硐室300,本实施例有效缩短了电机车运行的距离,且不需要再沿脉运输巷道100与联络道连接的弯道上运行,大大提高了电机车运行速度,提高了矿物运输效率,提高了矿山经济效益。同时,电机车运行过程中经过的弯道少,运行更加平稳可靠,安全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为矿体001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为矿体001的宽度方向。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是其他角度,且第一方向与矿体001的厚度方向可以具有夹角,对应的,第二方向与矿体001的宽度方向可以具有夹角。

本实施例中,沿脉运输巷道100的长度按需设置,可以将沿脉运输巷道100的长度设计为大于矿体001的宽度,且沿脉运输巷道100在其延伸方向的两端伸出矿体0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脉运输巷道100的覆盖面积大,便于开拓作业的进行。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穿脉运输巷道200的数量按需设置,例如,穿脉运输巷道200的数量为九根,九根穿脉运输巷道200中的四根穿脉运输巷道200为一组,其余的五根穿脉运输巷道200为一组,两组穿脉运输巷道200的偏向相反。

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穿脉运输巷道200的数量不限于是九根。

本实施例中,卸载硐室300设于位于矿体001的外侧的沿脉运输巷道100中,且位于两组穿脉运输巷道200之间,卸载硐室300的位置设计合理,便于电机车在穿脉运输巷道200运行至沿脉运输巷道100上的卸载硐室300处。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电机车、主溜井400、破碎硐室500、矿仓、运输机构、主井600、联络巷道800和副井700,电机车能够在沿脉运输巷道100和穿脉运输巷道200之间往复运行。

应当理解,在矿体001的深度方向上,分布有两层沿脉运输巷道100和穿脉运输巷道200,两层沿脉运输巷道100中位于矿体001外侧的两根沿脉运输巷道100通过主溜井400连通。

破碎硐室500设于主溜井400的底部,用于收纳卸载硐室300的矿物并对其进行破碎。矿仓与主溜井400连通,运输机构设于矿仓中,被破碎的矿物位于矿仓中且通过运输机构运输至地表。主井600的一端与沿脉运输巷道100连通,且主井600的另一端伸出地表。运输机构将矿物从主井600运输至地表外。

可选的,副井700通过联络巷道800与沿脉运输巷道100连通,副井700的一端伸出地表。

本实施例提供的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卸载硐室300布置在沿脉运输巷道100上,缩短了矿物运输距离,提高了电机车运行速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两根沿脉运输巷道,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位于矿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每根所述沿脉运输巷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第二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根穿脉运输巷道,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均在所述矿体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矿体;每根所述穿脉运输巷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连通;

以及卸载硐室,所述卸载硐室设于所述两根沿脉运输巷道中位于所述矿体外侧的所述沿脉运输巷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电机车,所述电机车行走于所述沿脉运输巷道以及所述穿脉运输巷道,用于将矿物输送至卸载硐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主溜井和破碎硐室,所述主溜井的两端设有所述卸载硐室,且所述破碎硐室设于所述主溜井的底部,用于收纳所述卸载硐室的矿物并进行破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矿仓和输送机构,所述矿仓用于收纳被破碎的所述矿物,并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将破碎的矿物运输至地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主井和副井,所述主井和副井的一端均与所述沿脉运输巷道连通,且所述主井和所述副井的另一端伸出地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还包括联络巷道,所述联络巷道与所述沿脉运输巷道连通,所述联络巷道与所述副井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沿脉运输巷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卸载硐室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穿脉运输巷道。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矿山开拓运输系统,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两根沿脉运输巷道,两根沿脉运输巷道位于矿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每根沿脉运输巷道沿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第二方向延伸;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根穿脉运输巷道,每根穿脉运输巷道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每根穿脉运输巷道均在矿体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矿体;每根穿脉运输巷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沿脉运输巷道连通;以及卸载硐室,卸载硐室设于两根沿脉运输巷道中位于矿体外侧的沿脉运输巷道上。卸载硐室布置在沿脉运输巷道上,缩短了矿物运输距离,提高了电机车运行速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勇;马二辉;许洪亮;周士霖;覃伟皓;张明峰;卢纯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7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声明:
“矿山开拓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