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传动链及塔式螺旋输送机

传动链及塔式螺旋输送机

411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扬州市伟东传送设备有限公司  
2023-11-13 11:58:15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塔式螺旋输送机,包括转筒,沿转筒的周向均匀设有多根转筒竖杆,输送网链沿切向进入转筒的外周且沿螺旋线缠绕延伸,所述输送网链的另一端沿切向导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网链的各链节靠近转筒的内侧分别设有网链驱动头,所述转筒的外周均匀设有多根与各层网链驱动头相啮合的驱动立杆,各驱动立杆分别固定在相应的转筒竖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并排设有两个,左侧转筒的各驱动立杆的下端分别设有左筒导向块,右侧转筒的各驱动立杆的上端分别设有右筒导向块;输送网链的网链输入段向右延伸且沿切向进入左侧转筒下部的左筒导向块外周,沿左侧转筒的外周呈螺旋状缠绕上升,从左侧转筒的上部沿切向向右进入网链过渡段,所述网链过渡段向右沿切向进入右侧转筒上部的右筒导向块外周,沿右侧转筒的外周呈螺旋状缠绕下降,从右侧转筒的下部沿切向向右进入网链输出段,所述网链输出段经过右转向轮后向左进入网链回程段,所述网链回程段的左端绕过左转向轮与所述网链输入段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两转筒的中心分别通过转筒中心轴支撑在机架上,两转筒的底部分别固定有转筒链轮,两转筒链轮之间设有主驱动链轮和张紧链轮,传动链呈S形绕过所述主驱动链轮和张紧链轮且与两转筒链轮传动连接,所述主驱动链轮安装在主驱动电机减速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主驱动电机减速机固定在附近的机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链的每个链节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外链板,相邻两节外链板的端头之间通过内接头相互铰接,所述内接头的左端为一对相互平行的内链板,所述内链板贴合在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内侧且相互连接;所述内接头的右端为啮合端,所述啮合端位于后一对外链板的左端头之间且通过链销一相互铰接,所述啮合端设有斜啮合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两内链板之间设有滚子,所述滚子安装在链销二的中部,所述链销二的两端分别穿过内链板的销孔铆接在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头;所述内链板与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头连为一体或通过链销二相互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链轮的链齿为梯形齿,所述梯形齿的斜面与所述啮合端下部的斜啮合面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链回程段设有位于两转筒之间的网链张紧装置,所述网链张紧装置包括两个定轴张紧轮,两定轴张紧轮之间设有浮动张紧轮,网链张紧段依次绕过右侧的定轴张紧轮、浮动张紧轮及左侧的定轴张紧轮,所述浮动张紧轮的动轴上悬吊有配重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相互平行的扶正导轨,两扶正导轨设有沿竖向延伸且开口相向的扶正导槽;所述配重块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配重扶正杆,两配重扶正杆的外端头分别安装有配重扶正轮,两配重扶正轮分别位于扶正导轨的扶正导槽中;所述浮动张紧轮的动轴两端对称悬吊有牵引弹簧,两牵引弹簧的下端分别铰接在相应的配重扶正杆上;

所述浮动张紧轮下游的定轴张紧轮为主动轮且固定在张紧轮主动轴上,张紧装置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单向轴承驱动所述张紧轮主动轴,主动定轴张紧轮产生的牵引力与配重块的重量及输送网链的悬垂度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链过渡段的下方设有至少一道板链,所述板链绕包在板链主动轮和板链从动轮上,所述板链主动轮的轮轴由板链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单向轴承驱动;所述板链的紧边贴在网链过渡段的底部且同向行进,所述板链的各链节中部分别设有向上竖起的板链凸齿,紧边的板链凸齿对应嵌于网链过渡段相应链节的齿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链过渡段的下方设有摆车导轨,所述摆车导轨的顶面水平且支撑在输送网链的底部,所述摆车导轨的顶面中部设有沿输送网链前进方向延伸的摆车导轨沉槽,所述板链的紧边嵌于所述摆车导轨沉槽中;所述摆车导轨沉槽包括光滑过渡的沉槽水平段和沉槽倾斜段,且沉槽倾斜段沿板链紧边的前进方向向下倾斜,所述板链的紧边贴靠在摆车导轨沉槽的底部向下倾斜前进,所述板链主动轮位于沉槽倾斜段的出口,且板链主动轮的节圆与所述沉槽倾斜段的底壁相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车导轨沉槽的底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凹槽使述摆车导轨沉槽的横截面呈倒置的T形,所述板链各链节的底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板链限位飞边,板链紧边前后两侧的板链限位飞边对称嵌于所述摆车导轨沉槽底部的限位凹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链凸齿与输送网链的链节端头相啮合时,板链凸齿的顶部高于输送网链的链销上缘,且板链凸齿的啮合面向前进方向凸起;所述板链的节距小于输送网链的节距。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左筒导向块及右筒导向块分别设有光滑过渡的导向圆弧面和导向斜弧面,导向圆弧面与转筒共轴线且半径等于或小于转筒半径,导向斜弧面宽度方向的中部分别设有沿竖向延伸的斜弧面嵌槽;左筒导向块的导向斜弧面朝上,左侧转筒的驱动立杆下端分别插接在左筒导向块的斜弧面嵌槽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右筒导向块为弹性导向块且导向斜弧面朝下,右筒导向块的斜弧面嵌槽中插接有立杆短节,所述立杆短节的下端口与相应驱动立杆的上端口相对;所述弹性导向块为双侧可弹导向块或单侧可弹导向块,双侧可弹导向块的背面中部通过螺钉固定在相应转筒竖杆上,其两端向外弹性翘起;单侧可弹导向块的导向斜弧面背面固定在相应转筒竖杆上,其导向圆弧面的上端向外弹性翘起。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网链沿程的左转向轮、右转向轮或定轴张紧轮为多边形链轮,所述左转向轮为主动轮且由网链辅助电机驱动。

16.一种传动链,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链节,其特征在于:每个链节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外链板,相邻两节外链板的端头之间通过内接头相互铰接,所述内接头的左端为一对相互平行的内链板,所述内链板贴合在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内侧且相互连接;所述内接头的右端为啮合端,所述啮合端位于后一对外链板的左端头之间且通过链销一相互铰接,所述啮合端设有斜啮合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传动链,其特征在于:两内链板之间设有滚子,所述滚子安装在链销二的中部,所述链销二的两端分别穿过内链板的销孔铆接在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头;所述内链板与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头连为一体或通过链销二相互铰接。

说明书: 一种传动链及塔式螺旋输送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机,特别涉及一种塔式螺旋输送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传动链,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烘焙食品生产线需要采用高温对食品进行烘烤,从烤炉中取出的高温食品不能马上包装,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冷却输送,待食品完全冷却后再进行包装。塔式螺旋输送机在占地较小的情况下,提供了很长的输送距离,从而可以获得更长的冷却时间,因而在食品烘焙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转筒的旋转通常由主驱动链轮通过链条驱动转筒链轮来实现,由于主驱动链轮与转筒链轮之间的传动比比较大,传递的载荷也比较大,主驱动链轮与链条之间容易发生跳齿,影响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2、由于输送网链的长度比较长,通常设有张紧装置,配重装置的浮动在对网链长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也给网链施加了额外的拖拽力;且配重块的跳动给网链带来较大的冲击负荷,容易造成冲击性窜动而变形断裂,且更加输送网链与支撑轨之间的摩损。

3、根据工艺的需要,有时需要采用双塔输送,由于输送距离过长,尤其从过渡段卷绕在第二塔上时,容易造成两塔之间的同步误差,网链的松紧度不一致,不能保证网链始终处于稳定的松弛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塔式螺旋输送机,占地面积小,输送距离长,输送网链可保持在松弛状态平稳前进。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塔式螺旋输送机,包括转筒,沿转筒的周向均匀设有多根转筒竖杆,输送网链沿切向进入转筒的外周且沿螺旋线缠绕延伸,所述输送网链的另一端沿切向导出,所述输送网链的各链节靠近转筒的内侧分别设有网链驱动头,所述转筒的外周均匀设有多根与各层网链驱动头相啮合的驱动立杆,各驱动立杆分别固定在相应的转筒竖杆上。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转筒并排设有两个,左侧转筒的各驱动立杆的下端分别设有左筒导向块,右侧转筒的各驱动立杆的上端分别设有右筒导向块;输送网链的网链输入段向右延伸且沿切向进入左侧转筒下部的左筒导向块外周,沿左侧转筒的外周呈螺旋状缠绕上升,从左侧转筒的上部沿切向向右进入网链过渡段,所述网链过渡段向右沿切向进入右侧转筒上部的右筒导向块外周,沿右侧转筒的外周呈螺旋状缠绕下降,从右侧转筒的下部沿切向向右进入网链输出段,所述网链输出段经过右转向轮后向左进入网链回程段,所述网链回程段的左端绕过左转向轮与所述网链输入段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转筒的中心分别通过转筒中心轴支撑在机架上,两转筒的底部分别固定有转筒链轮,两转筒链轮之间设有主驱动链轮和张紧链轮,传动链呈S形绕过所述主驱动链轮和张紧链轮且与两转筒链轮传动连接,所述主驱动链轮安装在主驱动电机减速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主驱动电机减速机固定在附近的机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链的每个链节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外链板,相邻两节外链板的端头之间通过内接头相互铰接,所述内接头的左端为一对相互平行的内链板,所述内链板贴合在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内侧且相互连接;所述内接头的右端为啮合端,所述啮合端位于后一对外链板的左端头之间且通过链销一相互铰接,所述啮合端设有斜啮合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内链板之间设有滚子,所述滚子安装在链销二的中部,所述链销二的两端分别穿过内链板的销孔铆接在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头;所述内链板与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头连为一体或通过链销二相互铰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驱动链轮的链齿为梯形齿,所述梯形齿的斜面与所述啮合端下部的斜啮合面相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链回程段设有位于两转筒之间的网链张紧装置,所述网链张紧装置包括两个定轴张紧轮,两定轴张紧轮之间设有浮动张紧轮,网链张紧段依次绕过右侧的定轴张紧轮、浮动张紧轮及左侧的定轴张紧轮,所述浮动张紧轮的动轴上悬吊有配重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重块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相互平行的扶正导轨,两扶正导轨设有沿竖向延伸且开口相向的扶正导槽;所述配重块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配重扶正杆,两配重扶正杆的外端头分别安装有配重扶正轮,两配重扶正轮分别位于扶正导轨的扶正导槽中;所述浮动张紧轮的动轴两端对称悬吊有牵引弹簧,两牵引弹簧的下端分别铰接在相应的配重扶正杆上;所述浮动张紧轮下游的定轴张紧轮为主动轮且固定在张紧轮主动轴上,张紧装置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单向轴承驱动所述张紧轮主动轴,主动定轴张紧轮产生的牵引力与配重块的重量及输送网链的悬垂度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链过渡段的下方设有至少一道板链,所述板链绕包在板链主动轮和板链从动轮上,所述板链主动轮的轮轴由板链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单向轴承驱动;所述板链的紧边贴在网链过渡段的底部且同向行进,所述板链的各链节中部分别设有向上竖起的板链凸齿,紧边的板链凸齿对应嵌于网链过渡段相应链节的齿槽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链过渡段的下方设有摆车导轨,所述摆车导轨的顶面水平且支撑在输送网链的底部,所述摆车导轨的顶面中部设有沿输送网链前进方向延伸的摆车导轨沉槽,所述板链的紧边嵌于所述摆车导轨沉槽中;所述摆车导轨沉槽包括光滑过渡的沉槽水平段和沉槽倾斜段,且沉槽倾斜段沿板链紧边的前进方向向下倾斜,所述板链的紧边贴靠在摆车导轨沉槽的底部向下倾斜前进,所述板链主动轮位于沉槽倾斜段的出口,且板链主动轮的节圆与所述沉槽倾斜段的底壁相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车导轨沉槽的底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凹槽使述摆车导轨沉槽的横截面呈倒置的T形,所述板链各链节的底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板链限位飞边,板链紧边前后两侧的板链限位飞边对称嵌于所述摆车导轨沉槽底部的限位凹槽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链凸齿与输送网链的链节端头相啮合时,板链凸齿的顶部高于输送网链的链销上缘,且板链凸齿的啮合面向前进方向凸起;所述板链的节距小于输送网链的节距。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左筒导向块及右筒导向块分别设有光滑过渡的导向圆弧面和导向斜弧面,导向圆弧面与转筒共轴线且半径等于或小于转筒半径,导向斜弧面宽度方向的中部分别设有沿竖向延伸的斜弧面嵌槽;左筒导向块的导向斜弧面朝上,左侧转筒的驱动立杆下端分别插接在左筒导向块的斜弧面嵌槽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右筒导向块为弹性导向块且导向斜弧面朝下,右筒导向块的斜弧面嵌槽中插接有立杆短节,所述立杆短节的下端口与相应驱动立杆的上端口相对;所述弹性导向块为双侧可弹导向块或单侧可弹导向块,双侧可弹导向块的背面中部通过螺钉固定在相应转筒竖杆上,其两端向外弹性翘起;单侧可弹导向块的导向斜弧面背面固定在相应转筒竖杆上,其导向圆弧面的上端向外弹性翘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网链沿程的左转向轮、右转向轮或定轴张紧轮为多边形链轮,所述左转向轮为主动轮且由网链辅助电机驱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侧转筒及右侧转筒分别由两台联动的伺服电机同步驱动;或者所述左侧转筒及右侧转筒共用一台主驱动电机减速机,所述主驱动电机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两个主驱动链轮,两主驱动链轮分别通过各自的传动链驱动相应的转筒链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塔式螺旋输送机,占地面积小,输送距离长,输送网链可保持在松弛状态平稳前进。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传动链,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链节,每个链节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外链板,相邻两节外链板的端头之间通过内接头相互铰接,所述内接头的左端为一对相互平行的内链板,所述内链板贴合在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内侧且相互连接;所述内接头的右端为啮合端,所述啮合端位于后一对外链板的左端头之间且通过链销一相互铰接,所述啮合端设有斜啮合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内链板之间设有滚子,所述滚子安装在链销二的中部,所述链销二的两端分别穿过内链板的销孔铆接在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头;所述内链板与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头连为一体或通过链销二相互铰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网链输入段从左转向轮导出后,沿切向进入左筒导向块的导向圆弧面,行进至少四分之一周后向上倾斜缠绕,进入左筒导向块的导向斜弧面,沿左侧转筒圆周均匀分布的各驱动立杆分别勾住输送网链靠近转筒内侧的网链驱动头,带动输送网链绕转筒回转盘升至左侧转筒的顶部,沿切向导出进入网链过渡段,然后沿切向进入右筒导向块的导向圆弧面,行进至少四分之一周后向下倾斜缠绕,进入右筒导向块的导向斜弧面,沿右侧转筒圆周均匀分布的各驱动立杆分别勾住输送网链靠近转筒内侧的网链驱动头,带动输送网链绕转筒回转下降至右侧转筒的底部,沿切向导出进入网链输出段,向右经右转向轮转向后,向左进入网链回程段及网链张紧段,然后绕过左转向轮后重新进入网链输入段。如此实现了输送网链在两塔中的长距离持续循环回转。

2、啮合端下部的斜啮合面与主驱动链轮的梯形齿相啮合,可以承载的载荷比较大,传动可靠,不容易发生跳齿现象,在其它场景的重负载牵引输送机上也可使用。

3、传动链的每个链节还可以设有两根链销和两个啮合面,转筒链轮的链齿可以与链销二上的滚子相啮合,主驱动链轮的梯形齿与啮合端下部的斜啮合面啮合,既提高了承载能力,又延长了传动链的使用寿命。外链板与内链板可以分体制造,也可以连为一体。

4、由于输送网链的总长度非常长,网链张紧装置一方面可以使输送网链适当张紧获得预张紧力,减小网链的悬垂度,另一方面又可以补偿网链因张力或热胀冷缩作用引起的长度变化。配重块的左右两端通过配重扶正轮嵌于扶正导轨的扶正导槽中升降,可以避免配重块的升降过程中前后晃动,减少配重块升降时的阻力;当网链回程段的张力偏小时,配重块下行,同时储存更多的网链;反之则配重块上行。

5、浮动张紧轮轴通过牵引弹簧与配重扶正杆实现柔性连接,可以减少张紧浮动时的冲击负荷,避免网链波动过大。张紧装置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单向轴承驱动张紧轮主动轴,当输送网链的行进速度大于主动张紧轮的速度时,单向轴承打滑,避免形成干涉;张紧装置电机的转速根据输送网链的悬垂度及配重块的重量而定,理想的状态是平衡掉配重块90%-100%的重量,避免配重块的重量给输送网链带来额外的负载,影响输送网链的松弛输送,将输送网链的悬垂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6、两螺旋塔之间的网链过渡段设置板链,根据网链的宽度,板链可以设置一道,或者对称设有两道。板链驱动电机通过单向轴承驱动板链主动轮转动,板链驱动电机可以采用扭矩控制电机,单向轴承可以从动转动,保证板链只会补偿网链过渡段的驱动力,不会形成干涉;板链主动轮驱动板链与网链过渡段同向前进,板链上的板链凸齿与链过渡段的相应链节形成啮合,可以给网链过渡段施加辅助驱动力,弥补双塔之间的同步误差。

7、摆车导轨可以支撑网链过渡段的重量,避免其下垂,摆车导轨沉槽为板链提供容纳空间。板链凸齿在沉槽水平段与输送网链形成啮合,产生驱动力,此时前方的板链凸齿已进入沉槽倾斜段,逐渐下沉脱离输送网链的链槽,行进至沉槽倾斜段末端的板链凸齿已完全脱离输送网链,然后再进入板链主动轮的圆弧段。由于板链进入圆弧段时,相邻板链凸齿的顶部之间间距明显大于根部,如此时仍未脱离啮合将形成干涉。本发明在板链主动轮前方设置沉槽水平段与沉槽倾斜段,板链经过沉槽水平段与沉槽倾斜段的交界处时,相邻两板链凸齿顶部之间的间距变化远比圆弧段的变化小,既保证了板链凸齿在沉槽水平段的啮合驱动,又使得驱动后的板链凸齿可以顺利脱离啮合。

8、板链前后两侧的板链限位飞边嵌于摆车导轨的限位凹槽中,将板链限制在摆车导轨沉槽的底部,避免跳动;同时板链沿沉槽倾斜段的底部前进时,迫使板链凸齿从网链过渡段的齿槽中脱离,避免形成卡齿。

9、板链凸齿高于输送网链的链销,且啮合面向前进方向凸起,有利于在向输送网链施加前进动力的同时,施加指向摆车导轨顶面的分力,使输送网链稳定支撑在摆车导轨上,避免其跳动。工作中,只要一个板链凸齿对输送网链形成有效驱动即可,板链的节距略小于输送网链的节距,例如板链节距比输送网链节距小1mm,移动数个节距后,前段的啮合面相互之间有了一定的间隙,沉槽水平段的板链凸齿处于啮合驱动状态时,进入沉槽倾斜段的板链凸齿可以更顺利地脱离输送网链的链槽,进一步降低干涉的可能性。

10、输送网链沿直线前进时,两侧的行进距离相等;环绕转筒前进时,外侧的行进距离大于内侧,依靠链节之间的间隙调整内外侧的误差,如此交替变化,当网链过渡段沿切向进入右侧转筒,刚缠绕在右筒导向块的导向圆弧面上时,此时输送网链的回转半径通常略大于理想的回转圆弧半径,网链内侧容易出现与右筒导向块的导向圆弧面不服帖的情况。右筒导向块采用弹性导向块,可以补偿回转半径的误差,使网链过渡段保持一定张力,左侧转筒出口的网链可以正常旋出,无停摆现象,弹性可以弥补双塔之间的网链旋出与旋进的误差,使网链内侧可以保持与弹性导向块的导向圆弧面相贴合,旋转一段圆周后,弹性导向圆弧面受力落回在转筒竖杆上,此时弹性导向圆弧面的高度与左筒导向块的导向圆弧面高度相同,输送网链继续回转则顺利过渡到下方的导向斜弧面上,导向斜弧面也可以设有弹性,导向斜弧面上的立杆短节可以顺利勾住输送网链内侧的网链驱动头,形成啮合后,受力则落回在转筒竖杆上,此时立杆短节与下方的驱动立杆完全对齐且共轴线,输送网链可以顺利向下旋转前进。

11、采用多边形链轮替代传统的光轮,多边形链轮与输送网链的链节配合,左转向轮可以由网链辅助电机进行辅助驱动,弥补网链由于输送距离较长导致的动力不足,避免出现输送困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塔式螺旋输送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塔式螺旋输送机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塔式螺旋输送机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后视图;

图6为图4中沿A-A的剖视图;

图7为图4中沿B-B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传动链的实施例一;

图9为图8中一个链节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沿C-C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传动链的实施例二;

图12为板链辅助驱动网链过渡段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2的立体图;

图14为张紧装置电机驱动网链张紧段的主视图;

图15为浮动张紧轮通过牵引弹簧悬吊配重块的状态图;

图16为右筒导向块两种弹性状态的对比图。

图中:1.转筒;1a.转筒中心轴;1b.转筒竖杆;1c.转筒链轮;1d.驱动立杆;1d1.立杆短节;1e.左筒导向块;1f.右筒导向块;1f1.导向圆弧面;1f2.导向斜弧面;2.输送网链;2a.网链输入段;2b.网链过渡段;2c.网链输出段;2d.网链回程段;2e.网链张紧段;2f.网链驱动头;3.传动链;3a.外链板;3b.内接头;3b1.啮合端;3b2.斜啮合面;3b3.内链板;3c.滚子;3d.链销一;3e.链销二;4.板链驱动电机;5.板链主动轮;6.板链;6a.板链凸齿;6b.板链限位飞边;7.板链从动轮;8.摆车导轨;8a.摆车导轨沉槽;8a1.沉槽水平段;8a2.沉槽倾斜段;8a3.限位凹槽;9.定轴张紧轮;9a.张紧轮主动轴;10.浮动张紧轮;10a.牵引弹簧;11.配重块;11a.配重扶正杆;11b.配重扶正轮;12.扶正导轨;13.张紧装置电机;14.单向轴承;15.左转向轮;16.右转向轮;17.主驱动电机减速机;18.主驱动链轮;18a.梯形齿;19.张紧链轮;20.网链辅助电机;21.机架;21a.立柱;21b.径向支撑杆;21c.环形支撑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本输送机可以按图示方向的镜像布置。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塔式螺旋输送机包括转筒1,沿转筒1的周向均匀设有多根转筒竖杆1b,输送网链2沿切向进入转筒的外周且沿螺旋线缠绕延伸,输送网链2的另一端沿切向导出,输送网链2的各链节靠近转筒的内侧分别设有网链驱动头2f,转筒的外周均匀设有多根与各层网链驱动头2f相啮合的驱动立杆1d,各驱动立杆1d分别固定在相应的转筒竖杆1b上。

转筒1外周的同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根立柱21a,相对立柱21a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径向横杆相互连接形成机架21,转筒中心轴1a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机架中心点上,沿立柱21a的高度方向分别设有多根指向转筒轴线的径向支撑杆21b,径向支撑杆21b上设有沿螺旋线延伸的两道环形支撑轨21c,环形支撑轨21c的顶部设有垫条,转筒外周的输送网链2支撑在各层垫条的顶部。

转筒1可以并排设有两个,左侧转筒的各驱动立杆1d的下端分别设有左筒导向块1e,右侧转筒的各驱动立杆1d的上端分别设有右筒导向块1f;输送网链2的网链输入段2a向右延伸且沿切向进入左侧转筒下部的左筒导向块1e外周,沿左侧转筒的外周呈螺旋状缠绕上升,从左侧转筒的上部沿切向向右进入网链过渡段2b,网链过渡段2b向右沿切向进入右侧转筒上部的右筒导向块1f外周,沿右侧转筒的外周呈螺旋状缠绕下降,从右侧转筒的下部沿切向向右进入网链输出段2c,网链输出段2c经过右转向轮16后向左进入网链回程段2d,网链回程段2d的左端绕过左转向轮15与网链输入段2a相连。

网链输入段2a从左转向轮15导出后,沿切向进入左筒导向块1e的导向圆弧面,行进至少四分之一周后向上倾斜缠绕,进入左筒导向块1e的导向斜弧面,沿左侧转筒圆周均匀分布的各驱动立杆1d分别勾住输送网链2靠近转筒内侧的网链驱动头2f,带动输送网链2绕转筒回转盘升至左侧转筒的顶部,沿切向导出进入网链过渡段2b,然后沿切向进入右筒导向块1f的导向圆弧面,行进至少四分之一周后向下倾斜缠绕,进入右筒导向块1f的导向斜弧面,沿右侧转筒圆周均匀分布的各驱动立杆1d分别勾住输送网链2靠近转筒内侧的网链驱动头2f,带动输送网链2绕转筒回转下降至右侧转筒的底部,沿切向导出进入网链输出段2c,向右经右转向轮16转向后,向左进入网链回程段2d及网链张紧段2e,然后绕过左转向轮15后重新进入网链输入段2a。如此实现了输送网链2在两塔中的长距离持续循环回转。

两转筒的中心分别通过转筒中心轴1a支撑在机架21上,两转筒的底部分别固定有转筒链轮1c,两转筒链轮1c之间设有主驱动链轮18和张紧链轮19,传动链3呈S形绕过主驱动链轮18和张紧链轮19且与两转筒链轮1c传动连接,主驱动链轮18安装在主驱动电机减速机17的输出轴上,主驱动电机减速机17固定在附近的机架21上。

如图8至图10所示,传动链3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链节,每个链节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外链板3a,相邻两节外链板3a的端头之间通过内接头3b相互铰接,内接头3b的左端为一对相互平行的内链板3b3,内链板3b3贴合在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内侧且相互连接;内接头3b的右端为啮合端3b1,啮合端3b1位于后一对外链板的左端头之间且通过链销一3d相互铰接,啮合端3b1设有斜啮合面3b2。啮合端3b1下部的斜啮合面3b2与主驱动链轮18的梯形齿相啮合,可以承载的载荷比较大,传动可靠,不容易发生跳齿现象,在其它场景的重负载牵引输送机上也可使用。

两内链板3b3之间设有滚子3c,滚子3c安装在链销二3e的中部,链销二3e的两端分别穿过内链板3b3的销孔铆接在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头,外链板3a与内链板3b3可以分体制造,内链板3b3与前一对外链板的右端头通过链销二3e相互铰接。传动链3的每个链节还可以设有两根链销和两个啮合面,转筒链轮1c的链齿可以与链销二3e上的滚子3c相啮合,主驱动链轮18的梯形齿与啮合端3b1下部的斜啮合面3b2啮合,既提高了承载能力,又延长了传动链3的使用寿命。

图11所示为传动链3的另一种实施例,内链板3b3可以与前一对外链板3a的右端头连为一体。

滚子3c与转筒链轮1c的链齿相啮合,主驱动链轮18的链齿为梯形齿,梯形齿的斜面与啮合端下部的斜啮合面3b2相啮合。

转筒还可以采用的另一种驱动方式为:即左侧转筒及右侧转筒分别由两台联动的伺服电机同步驱动。

转筒还可以采用的又一种驱动方式为:左侧转筒及右侧转筒共用一台主驱动电机减速机17,主驱动电机减速机17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两个主驱动链轮18,两主驱动链轮18分别通过各自的传动链驱动相应的转筒链轮1c。

如图1、图3、图14及图15所示,网链回程段2d设有位于两转筒之间的网链张紧装置,网链张紧装置包括两个定轴张紧轮9,两定轴张紧轮9之间设有浮动张紧轮10,网链张紧段2e依次绕过右侧的定轴张紧轮9、浮动张紧轮10及左侧的定轴张紧轮9,浮动张紧轮10的动轴上悬吊有配重块11。

由于输送网链2的总长度非常长,网链张紧装置一方面可以使输送网链2适当张紧获得预张紧力,减小网链的悬垂度,另一方面又可以补偿网链因张力或热胀冷缩作用引起的长度变化。配重块11的左右两端通过配重扶正轮11b嵌于扶正导轨12的扶正导槽中升降,可以避免配重块11的升降过程中前后晃动,减少配重块11升降时的阻力;当网链回程段2d的张力偏小时,配重块11下行,同时储存更多的网链;反之则配重块11上行。

配重块1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相互平行的扶正导轨12,两扶正导轨12设有沿竖向延伸且开口相向的扶正导槽;配重块1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配重扶正杆11a,两配重扶正杆11a的外端头分别安装有配重扶正轮11b,两配重扶正轮11b分别位于扶正导轨12的扶正导槽中;浮动张紧轮10的动轴两端对称悬吊有牵引弹簧10a,两牵引弹簧10a的下端分别铰接在相应的配重扶正杆11a上。

浮动张紧轮10下游的定轴张紧轮9为主动轮且固定在张紧轮主动轴9a上,张紧装置电机13的输出端通过单向轴承14驱动张紧轮主动轴9a,主动定轴张紧轮产生的牵引力与配重块11的重量及输送网链2的悬垂度相适配。

浮动张紧轮轴通过牵引弹簧10a与配重扶正杆11a实现柔性连接,可以减少张紧浮动时的冲击负荷,避免网链波动过大。张紧装置电机13的输出端通过单向轴承14驱动张紧轮主动轴9a,当输送网链2的行进速度大于主动张紧轮的速度时,单向轴承14打滑,避免形成干涉;张紧装置电机13的转速根据输送网链2的悬垂度及配重块11的重量而定,理想的状态是平衡掉配重块90%-100%的重量,避免配重块11的重量给输送网链2带来额外的负载,影响输送网链2的松弛输送,将输送网链2的悬垂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如图12、图13所示,网链过渡段2b的下方设有至少一道板链6,板链6绕包在板链主动轮5和板链从动轮7上,板链主动轮5的轮轴由板链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单向轴承驱动;板链6的紧边贴在网链过渡段2b的底部且同向行进,板链6的各链节中部分别设有向上竖起的板链凸齿6a,紧边的板链凸齿6a对应嵌于网链过渡段2b相应链节的齿槽中。

两螺旋塔之间的网链过渡段2b设置板链6,根据网链的宽度,板链6可以设置一道,或者对称设有两道。板链驱动电机4通过单向轴承驱动板链主动轮5转动,板链驱动电机4可以采用扭矩控制电机,单向轴承可以从动转动,保证板链6只会补偿网链过渡段2b的驱动力,不会形成干涉;板链主动轮5驱动板链6与网链过渡段2b同向前进,板链6上的板链凸齿6a与链过渡段的相应链节形成啮合,可以给网链过渡段2b施加辅助驱动力,弥补双塔之间的同步误差。

网链过渡段2b的下方设有摆车导轨8,摆车导轨8的顶面水平且支撑在输送网链2的底部,摆车导轨8的顶面中部设有沿输送网链2前进方向延伸的摆车导轨沉槽8a,板链6的紧边嵌于摆车导轨沉槽8a中。摆车导轨沉槽8a可以包括光滑过渡的沉槽水平段8a1和沉槽倾斜段8a2,且沉槽倾斜段8a2沿板链紧边的前进方向向下倾斜,板链6的紧边贴靠在摆车导轨沉槽8a的底部向下倾斜前进,板链主动轮5位于沉槽倾斜段8a2的出口,且板链主动轮5的节圆与沉槽倾斜段8a2的底壁相切。

摆车导轨8可以支撑网链过渡段2b的重量,避免其下垂,摆车导轨沉槽8a为板链6提供容纳空间。板链凸齿6a在沉槽水平段8a1与输送网链2形成啮合,产生驱动力,此时前方的板链凸齿6a已进入沉槽倾斜段8a2,逐渐下沉脱离输送网链2的链槽,行进至沉槽倾斜段8a2末端的板链凸齿6a已完全脱离输送网链2,然后再进入板链主动轮5的圆弧段。由于板链6进入圆弧段时,相邻板链凸齿6a的顶部之间间距明显大于根部,如此时仍未脱离啮合将形成干涉。本发明在板链主动轮5前方设置沉槽水平段8a1与沉槽倾斜段8a2,板链6经过沉槽水平段8a1与沉槽倾斜段8a2的交界处时,相邻两板链凸齿6a顶部之间的间距变化远比圆弧段的变化小,既保证了板链凸齿6a在沉槽水平段8a1的啮合驱动,又使得驱动后的板链凸齿6a可以顺利脱离啮合。

摆车导轨沉槽8a的底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凹槽8a3使述摆车导轨沉槽8a的横截面呈倒置的T形,板链6各链节的底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板链限位飞边6b,板链紧边前后两侧的板链限位飞边6b对称嵌于摆车导轨沉槽8a底部的限位凹槽8a3中。板链6前后两侧的板链限位飞边6b嵌于摆车导轨8的限位凹槽8a3中,将板链6限制在摆车导轨沉槽8a的底部,避免跳动;同时板链6沿沉槽倾斜段8a2的底部前进时,迫使板链凸齿6a从网链过渡段2b的齿槽中脱离,避免形成卡齿。

板链凸齿6a与输送网链2的链节端头相啮合时,板链凸齿6a的顶部高于输送网链2的链销上缘,且板链凸齿6a的啮合面向前进方向凸起,有利于在向输送网链2施加前进动力的同时,施加指向摆车导轨顶面的分力,使输送网链2稳定支撑在摆车导轨8上,避免其跳动。

工作中,只要一个板链凸齿6a对输送网链2形成有效驱动即可。板链6的节距小于输送网链2的节距,例如板链节距比输送网链节距小1mm,移动数个节距后,前段的啮合面相互之间有了一定的间隙,沉槽水平段8a1的板链凸齿6a处于啮合驱动状态时,进入沉槽倾斜段8a2的板链凸齿6a可以更顺利地脱离输送网链2的链槽,进一步降低干涉的可能性。

如图5所示,各左筒导向块1e及右筒导向块1f分别设有光滑过渡的导向圆弧面和导向斜弧面,导向圆弧面与转筒共轴线且半径等于或小于转筒半径,导向斜弧面宽度方向的中部分别设有沿竖向延伸的斜弧面嵌槽;左筒导向块1e的导向斜弧面朝上,左侧转筒的驱动立杆1d下端分别插接在左筒导向块1e的斜弧面嵌槽中。右筒导向块1f的导向斜弧面朝下,右侧转筒的驱动立杆1d上端分别插接在右筒导向块1f的斜弧面嵌槽中。

如图16所示,右筒导向块1f可以为弹性导向块,右筒导向块1f的斜弧面嵌槽中插接有立杆短节1d1,立杆短节1d1的下端口与相应驱动立杆1d的上端口相对;弹性导向块为双侧可弹导向块或单侧可弹导向块。

图16中左图为,单侧可弹导向块的导向斜弧面1f2背面固定在相应转筒竖杆1b上,其导向圆弧面1f1的上端向外弹性翘起。

图16中右图为,双侧可弹导向块的背面中部通过螺钉固定在相应转筒竖杆1b上,其两端向外弹性翘起。

输送网链2沿直线前进时,两侧的行进距离相等;环绕转筒前进时,外侧的行进距离大于内侧,依靠链节之间的间隙调整内外侧的误差,如此交替变化,当网链过渡段2b沿切向进入右侧转筒,刚缠绕在右筒导向块1f的导向圆弧面1f1上时,此时输送网链2的回转半径通常略大于理想的回转圆弧半径,网链内侧容易出现与右筒导向块1f的导向圆弧面1f1不服帖的情况。

右筒导向块1f采用弹性导向块,可以补偿回转半径的误差,使网链过渡段2b保持一定张力,左侧转筒出口的网链可以正常旋出,无停摆现象,弹性可以弥补双塔之间的网链旋出与旋进的误差,使网链内侧可以保持与弹性导向块的导向圆弧面1f1相贴合,旋转一段圆周后,弹性导向圆弧面受力落回在转筒竖杆1b上,此时弹性导向圆弧面的高度与左筒导向块1e的导向圆弧面高度相同,输送网链2继续回转则顺利过渡到下方的导向斜弧面1f2上,导向斜弧面1f2也可以设有弹性,导向斜弧面1f2上的立杆短节1d1可以顺利勾住输送网链2内侧的网链驱动头2f,形成啮合后,受力则落回在转筒竖杆1b上,此时立杆短节1d1与下方的驱动立杆1d完全对齐且共轴线,输送网链2可以顺利向下旋转前进。

输送网链2沿程的左转向轮15、右转向轮16及定轴张紧轮9可以均为多边形链轮,左转向轮15为主动轮且由网链辅助电机20驱动。采用多边形链轮替代传统的光轮,多边形链轮与输送网链2的链节配合,左转向轮15可以由网链辅助电机20进行辅助驱动,弥补网链由于输送距离较长导致的动力不足,避免出现输送困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声明:
“传动链及塔式螺旋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