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

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

452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安徽攀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2023-11-23 14:46:55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组包括:

安装板;

第一辊筒,架设在所述安装板的中部;

两个第二辊筒,分别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每个所述第二辊筒靠近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均设有活动组件,且每个所述第二辊筒远离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均设有调角组件;

其中,所述调角组件带动所述第二辊筒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辊筒带动活动组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辊筒完成与所述第一辊筒之间的角度调节;

所述第一辊筒的两端均铰设有第一支撑板,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均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辊筒靠近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铰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活动组件之间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辊筒远离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铰设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调角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活动组件包括:

第四支撑板,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铰接;

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底部,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滑轨,插设在所述滑块中,且所述滑轨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所述调角组件包括:

第五支撑板,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铰接;

齿槽板,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板的旁侧;

提升盘,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板与所述齿槽板之间,所述提升盘与所述第五支撑板的底部铰接,且所述提升盘靠近齿槽板的一侧设有两个均匀分布的凸块,每个所述凸块均设置在所述齿槽板的齿槽中;

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板远离所述齿槽板的一侧,所述限位板的中部开设有腰形通孔,且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第五支撑板的一侧设有两个滑槽;

滑台,设置在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第五支撑板的一侧,且所述滑台靠近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套设在两个所述滑槽中;

电机,其输出轴穿设在所述滑台上,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腰形通孔与所述提升盘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套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套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固定块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板铰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组的底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托辊组的数量有若干个,且所有所述托辊组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矩形凹槽,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均设有一个减震组件,每个所述减震组件均设置在一个所述矩形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

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底部;

四个第一弹簧,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矩形凹槽中,且每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和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

四个第一限位杆,与所有所述第一弹簧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连接板设有螺母。

说明书: 一种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输送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

背景技术

托辊是圆管带式输送机的重要部件,种类多,数量大。它占了一台圆管带式输送机总成本的35%,承受了70%以上的阻力,因此托辊的质量尤为重要。托辊的作用是支撑输送带和物料重量。托辊运转必须灵活可靠。减少输送带同托辊的摩擦力,对占输送机总成本25%以上的输送带的寿命起着关键作用。虽然托辊在带式输送机中是一个较小部件,结构并不复杂,但制造出高质量的托辊并非易事。

而目前的托辊设计中,两侧的辊子是固定的,并不能根据皮带以及其所承载的物体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显得托辊非常的僵硬,不便于在各种条件下灵活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以解决托辊组两侧的辊子无法根据承载物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角度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所述托辊组包括:

安装板;

第一辊筒,架设在所述安装板的中部;

两个第二辊筒,分别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每个所述第二辊筒靠近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均设有活动组件,且每个所述第二辊筒远离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均设有调角组件;

其中,所述调角组件带动所述第二辊筒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辊筒带动活动组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辊筒完成与所述第一辊筒之间的角度调节。

优选的,所述托辊组的底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托辊组的数量有若干个,且所有所述托辊组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矩形凹槽,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均设有一个减震组件,每个所述减震组件均设置在一个所述矩形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

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底部;

四个第一弹簧,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矩形凹槽中,且每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和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

四个第一限位杆,与所有所述第一弹簧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连接板设有螺母。

优选的,所述第一辊筒的两端均铰设有第一支撑板,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均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辊筒靠近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铰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活动组件之间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辊筒远离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铰设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调角组件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组件包括:

第四支撑板,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铰接;

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底部,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滑轨,插设在所述滑块中,且所述滑轨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角组件包括:

第五支撑板,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铰接;

齿槽板,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板的旁侧;

提升盘,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板与所述齿槽板之间,所述提升盘与所述第五支撑板的底部铰接,且所述提升盘靠近齿槽板的一侧设有两个均匀分布的凸块,每个所述凸块均设置在所述齿槽板的齿槽中;

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板远离所述齿槽板的一侧,所述限位板的中部开设有腰形通孔,且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第五支撑板的一侧设有两个滑槽;

滑台,设置在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第五支撑板的一侧,且所述滑台靠近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套设在两个所述滑槽中;

电机,其输出轴穿设在所述滑台上,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腰形通孔与所述提升盘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套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套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固定块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板铰设。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通过设置安装板、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并在第二辊筒上设置活动组件和调角组件,根据输送带内承载的物体情况,通过调角组件带动第二辊筒的一端上下移动,通过第二辊筒的另一端带动活动组件移动,从而使第二辊筒与第一辊筒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解决了托辊组两侧的辊子无法根据承载物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角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托辊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调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安装板;2-第一辊筒;3-第二辊筒;4-活动组件;5-调角组件;6-支撑架;7-矩形凹槽;8-减震组件;9-连接板;10-第一弹簧;11-第一限位杆;12-螺母;13-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5-第三支撑板;16-第四支撑板;17-滑块;18-滑轨;19-第五支撑板;20-齿槽板;21-提升盘;22-凸块;23-限位板;24-腰形通孔;25-滑槽;26-滑台;27-电机;28-连接杆;29-第一固定块;30-第二固定块;31-第二弹簧;32-第三弹簧;3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所述托辊组包括:

安装板1;

第一辊筒2,架设在所述安装板1的中部;

两个第二辊筒3,分别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2的一端,每个所述第二辊筒3靠近所述第一辊筒2的一端均设有活动组件4,且每个所述第二辊筒3远离所述第一辊筒2的一端均设有调角组件5;

其中,所述调角组件5带动所述第二辊筒3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辊筒3带动活动组件4移动,以使所述第二辊筒3完成与所述第一辊筒2之间的角度调节。

通过设置安装板1、第一辊筒2和第二辊筒3,并在第二辊筒3上设置活动组件4和调角组件5,根据输送带内承载的物料情况,通过调角组件5带动第二辊筒3的一端上下移动,通过第二辊筒3的另一端带动活动组件4移动,从而使第二辊筒3与第一辊筒2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解决了托辊组两侧的辊子无法根据承载物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角度的问题,实现了第二辊筒3根据输送带动承载物体的情况调节与第一辊筒2之间角度的问题。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托辊组的底部设有支撑架6,所述托辊组的数量有若干个,且所有所述托辊组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上。

通过将多个托辊组安装在支撑架6上,从而使输送带根据承载物体的情况完成角度调节,解决了输送带无法根据承载物体的情况调节角度的问题,实现了多个托辊组配合完成输送带角度调节的问题。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支撑架6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矩形凹槽7,所述安装板1远离所述第一辊筒2的一端均设有一个减震组件8,每个所述减震组件8均设置在一个所述矩形凹槽7中。

举例说明,输送带在运输物体时,发动机运转存在一定的震动,导致部分物体洒落至输送带外,通过在支撑架6上开设矩形凹槽7,通过在矩形凹槽7内设置减震组件8,通过减震组件8减少发动机传递给安装板1的震动,从而使输送带的震动减小,解决了发动机运转存在一定的震动,导致部分物体洒落至输送带外的问题,实现了减小输送带震动的问题。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减震组件8包括:

连接板9,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的底部;

四个第一弹簧10,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矩形凹槽7中,且每个所述第一弹簧10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连接板9的底部和所述矩形凹槽7的底部;

四个第一限位杆11,与所有所述第一弹簧10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杆11的一端均与所述矩形凹槽7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杆11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连接板9设有螺母12。

通过安装板1带动连接板9在支撑架6上震动,通过连接板9挤压第一弹簧10,通过第一弹簧10抵触连接板9,从而使安装板1带来的震动相互抵消,通过将第一限位杆11插入第一弹簧10内,通过螺母12将第一限位杆11穿过连接板9的一端固定,从而使连接板9不会因为第一弹簧10的弹性脱离支撑架6,解决了安装板1无法减小设备带来的震动的问题,实现了减小输送带震动,导致物体洒落的问题。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辊筒2的两端均铰设有第一支撑板13,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3均与所述安装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辊筒3靠近所述第一辊筒2的一端铰设有第二支撑板14,所述第二支撑板14与所述活动组件4之间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辊筒2远离所述第一辊筒2的一端铰设有第三支撑板15,所述第三支撑板15与所述调角组件5传动连接。

通过第一支撑板13使第一辊筒2固定在安装板1上,通过调角组件5带动第三支撑板15上下移动,通过第三支撑板15带动第二辊筒3的一端上下移动,通过第二辊筒3的另一端带动活动组件4移动,从而使第二辊筒3的角度改变,解决了第二辊筒3无法调节角度的问题,实现了第二辊筒3根据运输物体的情况调节角度的问题。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活动组件4包括:

第四支撑板16,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4铰接;

滑块17,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撑板16的底部,且所述滑块17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3固定连接;

滑轨18,插设在所述滑块17中,且所述滑轨18与所述安装板1固定连接。

通过第二辊筒3带动第二支撑板14移动,通过第二支撑板14带动第四支撑板16移动,通过第四支撑板16带动滑块17在滑轨18上移动,从而使第二辊筒3的一端不会限制调角组件5上下移动,解决了第二辊筒3的一端固定,导致调角组件5无法上下移动的问题,实现了第二辊筒3两端同时移动完成角度调节的问题。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调角组件5包括:

第五支撑板19,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15铰接;

齿槽板20,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板19的旁侧;

提升盘21,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板19与所述齿槽板20之间,所述提升盘21与所述第五支撑板19的底部铰接,且所述提升盘21靠近齿槽板20的一侧设有两个均匀分布的凸块22,每个所述凸块22均设置在所述齿槽板20的齿槽中;

限位板23,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板19远离所述齿槽板20的一侧,所述限位板23的中部开设有腰形通孔24,且所述限位板23远离所述第五支撑板19的一侧设有两个滑槽25;

滑台26,设置在所述限位板23远离所述第五支撑板19的一侧,且所述滑台26靠近所述限位板23的一侧套设在两个所述滑槽25中;

电机27,其输出轴穿设在所述滑台26上,且所述电机27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腰形通孔24与所述提升盘21传动连接。

通过电机27带动提升盘21旋转,通过提升盘21带动凸块22在齿槽板20上旋转,通过凸块22卡在齿槽板20中不同高度的齿槽中,从而使第五支撑板19上下移动,通过在限位板23上设置滑槽25,通过在滑槽25上设置滑台26,通过将电机27安装在滑台26上,从而使电机27自身旋转,无法带动提升盘21旋转,解决了第二辊筒3无法调节角度的问题,实现了第二辊筒3可调节角度的问题。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板13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4之间设有连接杆28,所述连接杆28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13套设有第一固定块29,所述连接杆2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14套设有第二固定块30,所述连接杆28上套设有第二弹簧31和第三弹簧32,所述第二弹簧31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第一固定块29和所述第一支撑板13上,所述第三弹簧32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4和所述第二固定块30上,所述第二固定块30远离所述连接杆28的一端铰设有支撑杆33,所述支撑杆33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块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板19铰设。

举例说明,通过第五支撑板19带动支撑杆33移动,通过支撑杆33带动连接杆28移动,当第五支撑板19向上移动时,通过第二弹簧31对连接杆28施加一定的拉力,通过连接杆28对支撑杆33施加一定的拉力,从而使第五支撑板19稳定性提高,当第五支撑板19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三弹簧32对连接杆28施加一定的推力,通过连接杆28对支撑杆33施加一定的推力,从而使第五支撑板19的稳定性提高,解决了第五支撑板19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存在向外倾倒的问题,实现了提高第五支撑板19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的问题。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圆管带式输送机用自动调节过渡托辊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