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采矿技术

> 便携式岩芯钻机

便携式岩芯钻机

303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连云港前沿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2023-12-18 15:57:32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22),所述安装板(22)的表面固定有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所述支撑座(1)内腔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运动板(3),所述运动板(3)底部表面的四角位置处固定有万向轮(4),所述支撑座(1)一端的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5),所述支撑座(1)内腔面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杆槽(10),两个所述杆槽(10))的中间位置处连通有连接槽(13),所述杆槽(10)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第二螺纹杆(11),所述第二螺纹杆(11)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12),所述第一螺纹套(12)的底部铰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底部的表面与运动板(3)顶部的表面相铰接,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轴(14),所述连接轴(14)的一端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杆槽(10)以及连接槽(13)并与另一个杆槽(10)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14)外周面的两端固定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15),所述第二螺纹杆(11)外周面靠近相邻位置第一锥形齿轮(15)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16),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5)与两个相邻位置第二锥形齿轮(16)之间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两侧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呈对称分布的内仓(24),所述内仓(24)内腔的中间位置处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6),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顶部穿过内仓(24)并延伸出支撑座(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电机(18),所述连接板(2)一端的表面开设有开口(19),所述开口(19)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20),所述第三螺纹杆(20)的顶部穿过连接板(2)并与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纹杆(20)外周面位于开口(19)内部部分的位置处螺纹连接有呈L形设置的第二螺纹套(21),所述第二螺纹套(21)的底部与安装板(22)顶部的表面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板(3)两侧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抵触槽(8),所述抵触槽(8)的内部贯穿插设有限位柱(9),所述限位柱(9)一侧的表面与支撑座(1)的内表面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6)底部的表面呈圆锥形状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杆(6)外周面的底部固定有螺旋片(17)。

说明书: 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芯钻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背景技术[0002] 岩芯即为岩石样品,岩芯钻探指的是使用环状的钻头及相关工具,通过钻孔的方式取出从地表到指定深处的岩芯,而进行岩芯钻探作业的设备即为岩芯钻机,岩芯取样钻机是岩芯钻机的其中一种,能够辅助使用者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0003] 现有技术中的岩芯取样钻机在使用时需要使用者呈竖直放置并搭建在相应所需取样的地点,由于岩芯取样钻机装置具备一定的体积重量,故往往通过吊运或者叉车装载的方式将装置运动至相应位置,从而不便于使用者对装置进行携带运输工作,从而使得岩芯取样钻机的布置存在一定的不便之处,从而影响岩芯取样钻机的正常工作,不利于使用。[0004] 因此,需要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岩芯取样钻机装置具备一定的体积重量,往往需要通过吊运或者叉车装载的方式将装置运动至相应位置,从而不便于使用者对装置进行携带运输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固定有岩芯取样钻机本体,所述支撑座内腔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运动板,所述运动板底部表面的四角位置处固定有万向轮,所述支撑座一端的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支撑座内腔面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杆槽,两个所述杆槽的中间位置处连通有连接槽,所述杆槽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的底部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的表面与运动板顶部的表面相铰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杆槽以及连接槽并与另一个杆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外周面的两端固定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螺纹杆外周面靠近相邻位置第一锥形齿轮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两个相邻位置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啮合连接。[0007] 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座两侧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呈对称分布的内仓,所述内仓内腔的中间位置处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部穿过内仓并延伸出支撑座的外部。[0008] 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连接板一端的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的顶部穿过连接板并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相固定。[0009] 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螺纹杆外周面位于开口内部部分的位置处螺纹连接有呈L形设置的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的底部与安装板顶部的表面相固定。[001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运动板两侧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抵触槽,所述抵触槽的内部贯穿插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一侧的表面与支撑座的内表面相固定[001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螺纹杆底部的表面呈圆锥形状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杆外周面的底部固定有螺旋片。[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0013] (1)通过万向轮的底部与地面贴合后推动装置使得该装置能够运动,当需要固定布置时,通过依次转动第一螺纹杆使得第一螺纹杆延伸至采样位置处附近的泥土内部并启动第一电机使得万向轮脱离地面,从而能够对该装置起到固定定位的作用,从而不仅便于使用者对装置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便于装置的运输工作,并且在使用时能够使得万向轮脱离地面避免该装置易发生偏移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0014] (2)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使得第三螺纹杆转动,由于开口的内腔对于第二螺纹套能够起到抵触限位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二螺纹套能够在与第三螺纹杆螺纹结构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安装板带动岩芯取样钻机本体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调节岩芯取样钻机本体所处的高度,从而便于使用者控制岩芯取样钻机本体采样的深度,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附图说明[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的仰视方向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的正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的侧视方向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0019] 图中:1、支撑座;2、连接板;3、运动板;4、万向轮;5、第一电机;6、第一螺纹杆;7、连接杆;8、抵触槽;9、限位柱;10、杆槽;11、第二螺纹杆;12、第一螺纹套;13、连接槽;14、连接轴;15、第一锥形齿轮;16、第二锥形齿轮;17、螺旋片;18、第二电机;19、开口;20、第三螺纹杆;21、第二螺纹套;22、安装板;23、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4、内仓。具体实施方式[0020]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岩芯钻机,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22,安装板22的表面固定有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支撑座1内腔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运动板3,运动板3底部表面的四角位置处固定有万向轮4,支撑座1一端的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5,支撑座1内腔面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杆槽10,两个杆槽10的中间位置处连通有连接槽13,杆槽10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第二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1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12,第一螺纹套12的底部铰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底部的表面与运动板3顶部的表面相铰接,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的一端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杆槽10以及连接槽13并与另一个杆槽10的内壁转动连接,连接轴14外周面的两端固定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15,第二螺纹杆11外周面靠近相邻位置第一锥形齿轮15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16,第一锥形齿轮15与两个相邻位置第二锥形齿轮16之间啮合连接,通过万向轮4的底部与地面贴合后推动装置使得该装置能够运动,当需要固定布置时,通过依次转动第一螺纹杆6使得第一螺纹杆6延伸至采样位置处附近的泥土内部并启动第一电机5使得万向轮4脱离地面,从而能够对该装置起到固定定位的作用,从而不仅便于使用者对装置的位置进行调节。[0021]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支撑座1两侧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呈对称分布的内仓24,内仓24内腔的中间位置处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6,第一螺纹杆6的顶部穿过内仓24并延伸出支撑座1的外部,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6,从而使得第一螺纹杆6通过与相邻位置内仓24内腔螺纹结构的配合作用下边沿竖直方向运动边做自转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螺纹杆6的底部能够延伸至地面泥土的内部。[0022]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连接板2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电机18,连接板2一端的表面开设有开口19,开口19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20,第三螺纹杆20的顶部穿过连接板2并与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相固定,第三螺纹杆20外周面位于开口19内部部分的位置处螺纹连接有呈L形设置的第二螺纹套21,第二螺纹套21的底部与安装板22顶部的表面相固定,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8,从而使得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带动第三螺纹杆20发生转动,由于开口19的内腔对于第二螺纹套21能够起到抵触限位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二螺纹套21能够在与第三螺纹杆20螺纹结构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安装板22带动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调节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所处的高度。[0023]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运动板3两侧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抵触槽8,抵触槽8的内部贯穿插设有限位柱9,限位柱9一侧的表面与支撑座1的内表面相固定,由于运动板3沿竖直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抵触槽8的内表面受到相邻位置限位柱9对其的抵触限定作用,从而使得运动板3沿竖直方向运动的过程更加平稳。[0024] 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使用者通过推动该装置至相应采样位置处时,此时万向轮4应与地面相贴合,若采样位置处存在土壤等能够将第一螺纹杆6延伸至内部的情况时,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6,从而使得第一螺纹杆6通过与相邻位置内仓24内腔螺纹结构的配合作用下边沿竖直方向运动边做自转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螺纹杆6的底部能够延伸至地面的内部,从而对支撑座1起到固定作用,通过启动第一电机5,从而使得连接轴14发生转动,从而使得两个第一锥形齿轮15发生转动,从而在第一锥形齿轮15与相邻位置两个第二锥形齿轮16之间的啮合作用下,从而使得第二螺纹杆11能够发生转动,由于杆槽10的内腔能够对相邻位置两个第一螺纹套12起到抵触限位的作用,从而使得两个相邻位置第一螺纹套12能够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连接杆7发生角度变化,从而使得运动板3带动万向轮4沿竖直向上运动,从而使得万向轮4脱离地面使得支撑座1底部的两侧能够贴合住地面,从而起到对装置的固定工作,当需要控制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的取样深度时,通过启动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与第二电机18,从而使得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带动第三螺纹杆20发生转动,由于开口19的内腔对于第二螺纹套21能够起到抵触限位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二螺纹套21能够在与第三螺纹杆20螺纹结构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安装板22带动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调节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所处的高度,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在发生高度变化时处于运行状态下能够进行取样工作。[0025] 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通过万向轮4的底部与地面贴合后推动装置使得该装置能够运动,当需要固定布置时,通过依次转动第一螺纹杆6使得第一螺纹杆6延伸至采样位置处附件的泥土内部并启动第一电机5使得万向轮4脱离地面,从而能够对该装置起到固定定位的作用,从而不仅便于使用者对装置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便于装置的运输工作,并且在使用时能够使得万向轮4脱离地面避免该装置易发生偏移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8使得第三螺纹杆20转动,由于开口19的内腔对于第二螺纹套21能够起到抵触限位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二螺纹套21能够在与第三螺纹杆20螺纹结构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安装板22带动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调节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所处的高度,从而便于使用者控制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采样的深度,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0026]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第一螺纹杆6底部的表面呈圆锥形状设置,第一螺纹杆6外周面的底部固定有螺旋片17,由于第一螺纹杆6底部表面的形状设置,便于第一螺纹杆6嵌入泥土的内部,由于第一螺纹杆6嵌入泥土内部时使得螺旋片17嵌入泥土的内部,从而提高了装置固定时的稳固性。[0027] 综上:通过万向轮4的底部与地面贴合后推动装置使得该装置能够运动,当需要固定布置时,通过依次转动第一螺纹杆6使得第一螺纹杆6延伸至采样位置处附件的泥土内部并启动第一电机5使得万向轮4脱离地面,从而能够对该装置起到固定定位的作用,从而不仅便于使用者对装置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便于装置的运输工作,并且在使用时能够使得万向轮4脱离地面避免该装置易发生偏移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8使得第三螺纹杆20转动,由于开口19的内腔对于第二螺纹套21能够起到抵触限位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二螺纹套21能够在与第三螺纹杆20螺纹结构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安装板22带动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调节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所处的高度,从而便于使用者控制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采样的深度,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0028] 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18与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可采用市场购置,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18与岩芯取样钻机本体23配有电源,在本领域属于成熟技术,已充分公开,因此说明书中不重复赘述。



声明:
“便携式岩芯钻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