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压平输送机

压平输送机

732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广西守农作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2024-01-03 16:48:48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压平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机,所述输送机包括输送架、平行间隔设置输送架上的多组滚筒、用于驱动所述滚筒滚动的驱动组件以及呈环状绕设于多组所述滚筒外的输送带;

压平辊筒机,所述压平辊筒机设于输送机的上方,所述压平辊筒机包括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用于调节第一压辊高度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用于调节第二压辊高度的第二调节机构,所述输送架上跨置有压辊框架,所述第一压辊、第一压辊一前一后平行设置于压辊框架上,且位于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分别设置在压辊框架的顶部,所述压辊框架的两侧设有摆动杆,两所述摆动杆的中部分别与所述压辊框架转动连接,两所述摆动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辊的两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铰接,以使第一调节机构通过推动摆动杆的一端能带动另一端上的第一压辊能上下移动;所述压辊框架的两侧设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二压辊的两侧与所述第一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压辊框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移动块配合滑动的滑轨,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块连接,以使第二调节机构通过推动第一移动块运动能带动第二压辊能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平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框架的侧壁上位于两所述摆动杆的中部横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压辊框架的侧壁转动连接,两所述摆动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以使摆动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实现与所述压辊框架的侧壁的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平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速电机和同步带,所述输送架的一端的底部固定有支架,所述减速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减速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滚筒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滚筒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平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第一弹簧和第一手轮,两所述摆动杆之间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压辊一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压辊框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铰接有螺纹套,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螺纹套螺接,且其一端伸出所述螺纹套并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其另一端伸出所述压辊框架的顶面并连接所述第一手轮,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一螺杆外并位于所述第一手轮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平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螺杆、活动杆、第二移动块、第二弹簧和第二手轮,所述第二移动块设于第一移动块的上方,所述第二移动块与所述滑轨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设于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之间,其下端与第一移动块连接,其上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二移动块并连接限位部,所述活动杆外且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之间套接所述第二弹簧,两所述第二移动块之间通过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压辊框架的顶部螺纹连接,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其另上端伸出所述压辊框架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手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平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架上位于输送带上方的两侧设有侧部挡板,所述输送架的侧壁分别固定有多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侧向固定杆,所述侧向固定杆通过固定板与所述侧部挡板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平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挡板的位于所述输送带的入口端一侧为从内向外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平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架上位于所述输送带出口端固定有用于档料的后侧挡板。

说明书: 一种压平输送机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肥生产包装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平输送机。背景技术[0002] 在化肥生产线中,化肥自动包装在编织袋中后,由于每个袋装物料形状不同,需要在袋装物料输送过程中实现物料的整平作业,以将编织袋物料压平或将袋子内气体挤压排出等功能,为后续装车或者码垛提供便利。现有的输送不便于对不同厚度的袋装物料进行压平、排气。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压平输送机,通过两组压辊方式将物料逐次挤压,能将袋子内分布不均匀的物料挤压平整,同时将袋子内部多余的气体挤出,且通过设置能调节两组压辊高度的调节机构,便于对不同厚度的袋装物料进行压平、排气。[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平输送机,包括:[0005] 输送机,所述输送机包括输送架、平行间隔设置输送架上的多组滚筒、用于驱动所述滚筒滚动的驱动组件以及呈环状绕设于多组所述滚筒外的输送带;[0006] 压平辊筒机,所述压平辊筒机设于输送机的上方,所述压平辊筒机包括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用于调节第一压辊高度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用于调节第二压辊高度的第二调节机构,所述输送架上跨置有压辊框架,所述第一压辊、第一压辊一前一后平行设置于压辊框架上,且位于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分别设置在压辊框架的顶部,所述压辊框架的两侧设有摆动杆,两所述摆动杆的中部分别与所述压辊框架转动连接,两所述摆动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辊的两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铰接,以使第一调节机构通过推动摆动杆的一端能带动另一端上的第一压辊能上下移动;所述压辊框架的两侧设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二压辊的两侧与所述第一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压辊框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移动块配合滑动的滑轨,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块连接,以使第二调节机构通过推动第一移动块运动能带动第二压辊能上下移动。[0007] 优选的,所述压辊框架的侧壁上位于两所述摆动杆的中部横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压辊框架的侧壁转动连接,两所述摆动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以使摆动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实现与所述压辊框架的侧壁的转动连接。[0008]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速电机和同步带,所述输送架的一端的底部固定有支架,所述减速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减速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滚筒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滚筒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第一弹簧和第一手轮,两所述摆动杆之间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压辊一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压辊框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铰接有螺纹套,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螺纹套螺接,且其一端伸出所述螺纹套并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其另一端伸出所述压辊框架的顶面并连接所述第一手轮,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一螺杆外并位于所述第一手轮与所述安装座之间。[0010]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螺杆、活动杆、第二移动块、第二弹簧和第二手轮,所述第二移动块设于第一移动块的上方,所述第二移动块与所述滑轨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设于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之间,其下端与第一移动块连接,其上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二移动块并连接限位部,所述活动杆外且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之间套接所述第二弹簧,两所述第二移动块之间通过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压辊框架的顶部螺纹连接,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其另上端伸出所述压辊框架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手轮连接。[0011] 优选的,所述输送架上位于输送带上方的两侧设有侧部挡板,所述输送架的侧壁分别固定有多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侧向固定杆,所述侧向固定杆通过固定板与所述侧部挡板固定。[0012] 优选的,所述侧部挡板位于所述输送带的入口端一侧为从内向外倾斜设置。[0013] 优选的,所述输送架上位于所述输送带出口端固定有用于档料的后侧挡板。[0014]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5] 本实用新型的压平输送机包括输送机和压平辊筒机,压辊筒机包括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用于调节第一压辊高度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用于调节第二压辊高度的第二调节机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一前一后设有压辊框架上,由于设置两组压辊,能将物料逐次挤压,能将袋子内分布不均匀的物料挤压平整,同时将袋子内部多余的气体挤出,且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使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与输送机之间的间隙可调,便于对不同厚度的袋装物料进行压平、排气。附图说明[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输送机的主视图;[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局部放大图;[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输送机的俯视图;[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输送机的左视图;[0021] 图中:1?输送机,11?输送架,12?滚筒,13?输送带,14?支架,15?减速电机,2?压平辊筒机,21?压辊框架,22?第一压辊,23?第二压辊,24?摆动杆,25?第一连杆,251?轴承,26?第一调节机构,261?第一螺杆,262?第一弹簧,263?第一手轮,264?安装座,265?螺纹套,27?第一移动块,271?滑轨,28?第二调节机构,281?第二螺杆,282?第三连杆,283?第二手轮,284?活动杆,285?第二弹簧,286?第二移动块,3?侧部挡板,31?支撑杆,32?侧向固定杆,33?固定块,4?后侧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0022]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斗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0023]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0024]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压平输送机,包括:[0025] 输送机1,所述输送机1包括输送架11、平行间隔设置输送架11上的多组滚筒12、用于驱动所述滚筒12滚动的驱动组件以及呈环状绕设于多组所述滚筒12外的输送带13;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速电机15和同步带(图中未示),所述输送架11的一端的底部固定有支架14,所述减速电机15安装于所述支架14上,所述减速电机15与其中一个所述滚筒12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图中未示)传动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滚筒12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图中未示)传动连接。该输送机1通过减速电机15驱动滚筒12滚动,从而带动输送带13运动,以带动输送带13上的物料运动。

[0026] 压平辊筒机2,压平辊筒机2设于输送机1的上方,所述压平辊筒机2包括第一压辊22、第二压辊23、用于调节第一压辊22高度的第一调节机构26和用于调节第二压辊23高度的第二调节机构28,所述输送架11上跨置有压辊框架21,压辊框架21的材质为304不锈钢;

所述第一压辊22、第一压辊22一前一后平行设置于压辊框架21上,且位于输送带13的上方;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6、第二调节机构28分别设置在压辊框架21的顶部,所述压辊框架21的两侧设有摆动杆24,两所述摆动杆24的中部分别与所述压辊框架21转动连接,两所述摆动杆2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辊22的两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6铰接,以使第一调节机构26通过推动摆动杆24的一端能带动另一端上的第一压辊22能上下移动;

所述压辊框架21的两侧设有第一移动块27,所述第二压辊23的两侧与所述第一移动块27转动连接,所述压辊框架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移动块27配合滑动的滑轨271,所述第二调节机构28与所述第一移动块27连接,以使第二调节机构28通过推动第一移动块27运动能带动第二压辊23能上下移动。由于设置两组压辊,能将物料逐次挤压,能将袋子内分布不均匀的物料挤压平整,同时将袋子内部多余的气体挤出,且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机构26、第二调节机构28,使第一压辊22、第二压辊23与输送机1之间的间隙可调,便于对不同厚度的袋装物料进行压平、排气。

[0027] 具体地,压辊框架21的侧壁上位于两所述摆动杆24的中部横设有第一连杆25,所述第一连杆25的两端通过轴承251与所述压辊框架21的侧壁转动连接,两所述摆动杆24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25连接,以使摆动杆24通过所述第一连杆25实现与所述压辊框架21的侧壁的转动连接。此时,当第一调节机构26推动摆动杆24的一端时,使摆动杆24能够以第一连杆25为支点转动,带动摆动杆24另一端上的第一压辊22能上下移动。[0028]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6包括第一螺杆261、第一弹簧262和第一手轮263,两所述摆动杆24之间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压辊22一端通过第二连杆(图中未示)连接,所述压辊框架21上设有安装座264,所述安装座264上铰接有螺纹套265,所述第一螺杆261与所述螺纹套265螺接,且其一端伸出所述螺纹套265并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其另一端伸出所述压辊框架21的顶面并连接所述第一手轮263,所述第一弹簧262套接在所述第一螺杆

261外并位于所述第一手轮263与所述安装座264之间。通过转动第一手轮263,第一螺杆

261相对于螺纹套265上下移动,第一压辊22与输送机1之间的间隙可调,同时由于设置有第一弹簧262,袋子输送过程中能够自动顶起,避免袋子局部高度过大造成卡机损坏设备。

[0029]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28包括第二螺杆281、活动杆284、第二移动块286、第二弹簧85和第二手轮283,所述第二移动块286设于第一移动块27的上方,所述第二移动块286与所述滑轨271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284设于第一移动块27与第二移动块286之间,其下端与第一移动块27连接,其上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二移动块286并连接限位部,所述活动杆284外且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块27与第二移动块286之间套接所述第二弹簧85,两所述第二移动块286之间通过第三连杆282连接,所述第二螺杆281与所述压辊框架21的顶部螺纹连接,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三连杆282连接,其另上端伸出所述压辊框架21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手轮283连接。通过转动第二手轮283,使第二螺杆281相对于压辊框架21的顶面上下移动,通过第三连杆282使两第二移动块286、第一移动块27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第二压辊23与输送机1之间的间隙,同时由于设置有第二弹簧85,袋子输送过程中能够自动顶起,避免袋子局部高度过大造成卡机损坏设备。[0030] 所述输送架11上位于输送带13上方的两侧设有侧部挡板3,所述输送架11的侧壁分别固定有多个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侧向固定杆32,所述侧向固定杆32通过固定块33与所述侧部挡板3固定。侧部挡板3可以保证输送机1上的包装袋归正。侧部挡板3位于所述输送带13的入口端一侧为从内向外倾斜设置。优选地,其倾斜角度为

45?60°,其有利于包装袋进入输送机1,避免入口卡料的问题。

[0031] 输送架11上位于输送带13出口端固定有用于档料的后侧挡板4,其能为后续码垛机器人抓取包装袋提供便利。[003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首先根据包装袋的物料的厚度调节第一压辊22和第二压辊23的高度,分别转动第一手轮263、第二手轮283,当第一螺杆261相对于螺纹套265上下移动时,使摆动杆24以第一连杆25为支点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压辊22上下移动,以调节第一压辊22与输送机1之间的间隙。当第二螺杆281相对于压辊框架21的顶面上下移动时,第二螺杆281通过第三连杆282推动第二移动块286,并通过活动杆284推动第一移动块27移动,从而使第一移动块27上的第二压辊23上下移动,以调节第一压辊22与输送机1之间的间隙。然后将装有物料的包装袋放置在输送机1上,由于输送机1的两侧设有侧部挡板3,可保证输送机1上的包装袋归正。当包装袋依次通过第一压辊22、第二压辊23与输送机

1之间的间隙时,第一压辊22、第二压辊23对包装袋物料逐次挤压,将袋子内分布不均匀的物料挤压平整,同时将袋子内部多余的气体挤出,同时由于第一螺杆261、第二螺杆281外分别套设有第一弹簧262、第二弹簧85,袋子输送过程中能够自动顶起第一压辊22、第二压辊23,并在第一弹簧262、第二弹簧85作用下自动复位,避免袋子局部高度过大造成卡机损坏设备。

[0033] 上文一般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压平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