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

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

746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湖北汇伟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2024-02-27 16:07:30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1)、输送轴(2)和支撑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输送轴(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架(3)的内侧,所述输送带本体(1)连接在输送轴(2)之间,所述支撑架(3)的一侧面安装有输送电机(4),所述输送电机(4)的输出轴与输送轴(2)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带本体(1)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固定辊(5),所述固定辊(5)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向管(18),所述固定辊(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关于转向管(18)对称的限位环(17),所述限位环(17)的表面与输送带本体(1)的边缘贴合,所述输送带本体(1)的下方靠近固定辊(5)处设置有底板(7),所述底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顶端设置有联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辊(5)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501),所述螺纹槽(501)内螺纹连接有复位螺杆(9),所述复位螺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套筒(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4)一侧面的第二同步轮(13)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同步轮(13)一侧面的插接块(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0),所述连接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同步轮(11),所述第一同步轮(11)和第二同步轮(13)之间连接有同步带(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辊(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滑槽(8)滑动连接的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轮(13)的半径大于第一同步轮(11)的半径,所述插接块(15)为多棱柱。

说明书: 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背景技术[0002] 输送带,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0003] 输送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跑偏的现象,一旦输送带偏移后,需要停机处理,而且输送带的矫正需要耗费检修人员大量时间,严重影响货物的输送效率;另外,输送带在出现偏移时,工作人员往往无法及时发现,从而使得输送的货物出现偏移或者滞留的现象,因此提出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输送带偏移后,需要停机处理,而且输送带的矫正需要耗费检修人员大量时间,严重影响货物的输送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0006] 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输送轴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输送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架的内侧,所述输送带本体连接在输送轴之间,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面安装有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的输出轴与输送轴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带本体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固定辊,所述固定辊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向管,所述固定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关于转向管对称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表面与输送带本体的边缘贴合,所述输送带本体的下方靠近固定辊处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设置有联动组件。[0007] 优选的,所述固定辊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复位螺杆,所述复位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套筒。[0008] 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一侧面的第二同步轮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同步轮一侧面的插接块。[0009] 优选的,所述输送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0010] 优选的,所述固定辊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0011] 优选的,所述第二同步轮的半径大于第一同步轮的半径,所述插接块为多棱柱。[0012]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13]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固定辊、复位螺杆、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插接块和对接套筒,当输送带本体出现偏移时,会通过限位环带动固定辊偏移进而带动对接套筒偏移,使得对接套筒与插接块插接,第二同步轮在第一同步轮的作用下转动,进而使得插接块转动,进而使得对接套筒转动,对接套筒带动复位螺杆转动,使得固定辊复位,固定辊通过限位环带动输送带本体复位,实现输送带本体的自动复位功能。附图说明[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中固定辊的侧剖图;[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中对接套筒和插接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中复位螺杆和对接套筒连接结构示意图。[0019] 图中:1、输送带本体;2、输送轴;3、支撑架;4、输送电机;5、固定辊;501、螺纹槽;6、移动板;7、底板;8、滑槽;9、复位螺杆;10、连接轴;11、第一同步轮;12、同步带;13、第二同步轮;14、固定板;15、插接块;16、对接套筒;17、限位环;18、转向管。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1] 参照图1?5,一种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1、输送轴2和支撑架3,支撑架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输送轴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架3的内侧,输送带本体1连接在输送轴2之间,支撑架3的一侧面安装有输送电机4,输送电机4的输出轴与输送轴2固定连接,输送带本体1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固定辊5,固定辊5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向管18,固定辊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关于转向管18对称的限位环17,限位环17的表面与输送带本体1的边缘贴合,输送带本体1的下方靠近固定辊5处设置有底板7,底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顶端设置有联动组件。

[0022] 进一步的,固定辊5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501,螺纹槽501内螺纹连接有复位螺杆9,复位螺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套筒16;进一步的,联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固定板14一侧面的第二同步轮13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同步轮13一侧面的插接块15。[0023] 采取进一步的好处:对接套筒16与插接块15配合,可以利用输送辊的转动力带动复位螺杆9转动,使得固定辊5复位,进而利用限位环17带动输送带本体1复位。[0024] 进一步的,输送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同步轮11,第一同步轮11和第二同步轮13之间连接有同步带12。[0025] 采取进一步的好处:第一同步轮11配合同步带12可以带动第二同步轮13转动,进而带动插接块15转动,插接块15带动对接套筒16转动进而带动复位螺杆9转动,使得固定辊5通过限位环17带动输送带本体1复位。

[0026] 进一步的,固定辊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移动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滑槽8滑动连接的滑块。

[0027] 值得注意的是,当滑块运动至滑槽8末端时,输送带本体1正好复位,此时,复位螺杆9与固定辊5分离。[0028] 进一步的,第二同步轮13的半径大于第一同步轮11的半径,插接块15为多棱柱。[0029] 采取进一步的好处:使得第二同步轮13在第一同步轮11的作用下缓慢转动,进而使得插接块15缓慢转动,使得对接套筒16与插接块15对齐时,对接套筒16在输送带本体1偏移的作用下与插接块15插接。[0030] 输送电机4为现有技术,其型号为JB5274?91,其能够实现带动输送轴2转动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0031]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时,当输送带本体1出现偏移时,输送带本体1通过限位环17带动固定辊5移动,进而带动对接套筒16偏移,此时对接套筒16与插接块15接触,输送轴2带动第一同步轮1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同步轮13转动,第二同步轮13带动插接块15缓慢转动,当对接套筒16与插接块15对齐时,插接块15与对接套筒16插接,使得插接块15与对接套筒16插接,插接块15带动对接套筒16转动,对接套筒16带动复位螺杆9转动,在螺纹槽501的作用下,使得固定辊5移动,进而使得固定辊5通过限位环17带动输送带本体1移动复位,实现输送带本体1的自动复位功能。

[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具有纠偏结构的自动输送带”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