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矿产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风化壳-沉积型铌、稀土多金属矿找矿方法。
背景技术:
2.2011年至今,我国不断提高对关键矿产调查研究的重视程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我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稀有稀土稀散矿产调查”、“大宗急缺矿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调查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调查”等多个工程项目,实现了锂、铍、铌、钽、稀土等三稀金属矿产的找矿新突破。这些战略性矿产取得找矿突破的对象多为岩浆岩型铌钽矿、矿物型稀土矿及南方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而本次报道的新类型古风化壳-沉积型铌-稀土多金属矿床则较少涉及。稀有、稀土在军事、能源、农业以及高精尖仪器等领域占据着关键地位,国际需求与日俱增,我国“三稀”等战略性矿产存在明显的急缺性,特别是铌矿高度依赖进口,稀土的国际地位也面临挑战,因此急需加大勘查和研究投入,增加资源储备。目前,采取一种方法既省时间又节约资金地勘查量多优质的铌、稀土多金属矿,是极其重要的。
3.某地区古风化壳-沉积型铌、稀土多金属矿是一种新类型的矿床,产出于上二叠统地层中,含矿岩性为紫红色铁质泥岩、灰白色、灰色、浅灰绿色和深灰色泥岩,这套泥岩广泛分布在川南、黔北、滇东地区,分布稳定。通过研究发现,该类型铌、稀土多金属矿赋存状态复杂,未发现独立的铌、稀土矿物,稀土的直接浸出率较低,由于粒度极细,肉眼难以识别含矿性,故常规的找矿方法不适用于古风化壳-沉积型铌、稀土多金属矿,怎样很好地预测工作区的找矿前景是找矿工作的重点。
4.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19106895427)一种基于大比例尺剖面沉积微相分析的稀土找矿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查明工作区内基础地质条件,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根据工作区实际地质条件,地层和岩性特征,结合工作区大比例尺剖面布置和测量,识别沉积微相,恢复工作区岩相古地理格局,厘定含矿层位的优势相带;结合对稀土优势微相发育的地段进行槽探及钻探验证,圈定找矿靶区。该方法能快速方便地圈定找矿靶区,能解决传统方法的局限性问题,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大大提高找矿效率。
5.虽然上述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比例尺剖面沉积微相分析的稀土找矿方法,但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布置和测量大比例尺剖面,分析和识别沉积微相,圈定含矿层位的优势相带。但是上述专利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仍然存在以下技术缺点:
声明:
“地质矿产勘查提取数据的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