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采矿技术

> 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与流程

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与流程

823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2023-10-19 14:14:18
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皮带粘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

背景技术:

2.带式输送机接头的处理是其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带式输送机运转一定的时间后,皮带接头需要处理或更换新皮带后需要粘接时,均需进行皮带接头的处理。输送带接头粘接质量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输送带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3.输送带接头时一般采用多层台阶状剥离、再采用硫化工艺将拼合后的两接头粘接的工艺。但是,对于企业标准比国标和行业标准高的皮带厂家来说,传统的接头硫化工艺已经无法满足高质量皮带的加工需要了,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科学、规范的施工成为当前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包括以下粘接步骤:

7.s1、将皮带两接头层层倾斜切割、剥离、表面处理后,得到能够相互贴合的两个台阶状接头;

8.s2、配置由汽油和不同粒径的球形橡胶料混合制成的稀胶浆,将其喷射于两个皮带接头的台阶状表面,形成致密胶层;再配置由汽油、橡胶料以及增强纤维混合制成的稠胶浆,待稀胶浆干燥后将稠胶浆涂覆于所述致密胶层表面,若涂胶不干透,会产生汽泡,导致粘合性能降低;

9.s3、待稠胶浆干燥后,将两个皮带接头贴合,再用硫化机将贴合后的皮带接头硫化胶接于一体,即得带式输送机皮带成品。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1中,皮带两接头层层倾斜切割、剥离的方法为:先于皮带接头胶面上划出切割线,再采用刀片沿切割线将皮带接头的上、下覆盖胶及其内的多层纤维丝层层剥离,得到台阶状剥离面;其中,

11.台阶状剥离面的每个台阶线均为倾斜线,且倾斜线的垂直投影宽度等于皮带宽度的一半。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1中,皮带两接头层层倾斜切割、剥离后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为:依次进行打磨、清洗处理;其中,

13.打磨:采用安装有砂轮球的砂轮机将台阶状剥离面上的残留浮胶进行打磨,碎屑清理后得到磨砂表面;

14.清洗处理:利用溶剂汽油和柔软的钢丝刷将所述磨砂表面的胶屑及其它杂物清洗,再将溶剂汽油涂于磨砂表面,使得胶屑和杂质进一步挥发干净。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2中所述的稀胶浆按重量份数计由一份橡胶

料浸入六份汽油内溶解成稀糊状胶浆而成,其中,所述橡胶料与输送机皮带材料相同,且橡胶料采用1-5μm的不同粒径的球形橡胶粒。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2中所述的稀胶浆经高速压电喷射阀往复喷射至台阶状表面上,封堵台阶状表面的孔隙,形成致密胶层。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2中所述的稠胶浆至少涂覆两层,且每一次稠胶浆干透后涂下一次稠胶浆,所述稠胶浆按重量份数计由一份橡胶料和增强纤维的混合物浸入三份汽油溶解成稠糊状胶浆而成,所述橡胶料和增强纤维的混合比例为5-10:1,所述橡胶料与输送机皮带材料相同。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增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纳米管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强纤维的纤维长度为500μm~2000μm且长宽比为5~300的针状填料。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3中,将两个皮带接头贴合时再进行粘接处理:在其中一个接头的上、下覆盖胶对应的台阶表面上贴斜坡胶条,接着将两接头对应并在其两侧边的对接间隙处及其他空隙处填入填充胶,最后将两个接头对应粘接在一起,并用手辊压实。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两个皮带接头贴合粘接之前,上、下覆盖胶与内部的纤维丝之间放置一层挂胶帆布。

2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3中,皮带接头硫化工艺为:

22.硫化机的加热温度先由室温升到145℃,在升温过程中,分2~3次升压:

23.在预热3分钟而温度没有升到80℃时,升压到1mpa;

24.温度升到100℃时,压力由1mpa升至1.5mpa;

25.当温度升到145℃时,升压至2mpa。

26.硫化完成后,冷却加热平板,保持压力不变,直到温度降低到温度90℃以下时为止。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8.1)本发明通过采用汽油和橡胶料作为稀胶浆和稠胶浆的基本成分,采用的橡胶料与皮带使用的橡胶材料相同,能够保证在硫化时橡胶料与皮带胶层与纤维丝的亲和力相同,且橡胶料能够与皮带胶层完全融合于一体,增强粘接强度;

29.2)本发明稀胶浆中的橡胶料采用1-5μm的不同粒径的球形橡胶粒,在台阶状表面打磨形成磨砂表面后,利用高速压电喷射阀将稀胶浆往复喷射至磨砂表面上,由汽油包裹的大小不一的球状橡胶粒能够将磨砂表面的凹面填平以及将纤维丝之间的缝隙填平,这样再涂抹稠胶浆并进行硫化后,能够增加稠胶浆与磨砂表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也填平纤维丝表面的缝隙,赶走气泡,避免后续硫化时缝隙气体无法完全排出影响粘接强度;

30.3)本发明稠胶浆中除汽油和橡胶料之外,还添加增强纤维,该增强纤维中添加的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纳米管纤维等,能够增加皮带接头粘接后的强度、韧性等,并且碳纳米管纤维的添加还能够使得皮带接头内部具有抗静电功能,避免皮带运转过程中产生静电导致粘接层处吸附灰尘,继而影响皮带粘接强度;

31.4)本发明皮带胶接处硫化时,在升温过程中,进行2~3次升压,使得胶层间的空气有三次排出的机会,能够逐渐排出芯胶与纤维丝之间的空气,增强粘接强度。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发明的皮带接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发明的皮带接头平面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上覆盖胶;2、下覆盖胶;3、纤维丝。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7.实施例1

38.纤维芯胶带是带式输送机皮带的一种,其由上覆盖胶1、下覆盖胶2、芯胶和以一定间距纵向排列在胶中的纤维丝3及边胶组成,纤维芯胶带接头硫化是依靠纤维丝对橡胶的粘着力来实现的,这就需要考虑纤维丝表面特性是否与橡胶具有亲合力。为了保障纤维芯胶带接头粘接后的高粘着力,接头搭接的长度、阶梯数量、阶梯宽度、硫化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都有明确的要求。

39.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包括以下粘接步骤:

40.s1、将皮带两接头层层倾斜切割、剥离、表面处理后,得到能够相互贴合的两个台阶状接头;具体的:

41.s101、切割、剥离;先于皮带接头胶面上划出接头中心线、基准线、切断线、切割线、边胶切割线、阶梯节距线等若干切割线;划线时,除在胶面上划出平行的阶梯线外,还应在胶带宽度的两边切印出记号,另外,应使两个接头的阶梯完全对应,并注意阶梯的粘合方向应符合胶带的运行方向,以避免运行时接头开裂,切割时先割去输送带边胶,剥掉输送带接头位置上下面的胶面,便于切割剥离;台阶状剥离面的每个台阶线均为倾斜线,且倾斜线的垂直投影宽度a等于皮带宽度b的一半,即a=1/2b;

42.采用刀片切割的时候不可切断下一层的纤维丝,下到刀要轻,不可损伤下一层的纤维丝,按照上述切割线,裁断斜切,由上而下逐层切割剥离,得到台阶状剥离面,见图1-2;

43.s102、打磨;采用安装有砂轮球的电动手把砂轮机将台阶状剥离面上的残留浮胶进行打磨,打磨时要注意不能使纤维丝裸露出来,砂轮球不可用力按压在打磨面上,打磨后用干净的干毛刷将表面的碎屑清理干净,得到磨砂表面;

44.s103、清洗处理;利用溶剂汽油和柔软的钢丝刷将所述磨砂表面的胶屑及其它杂物清洗,当刷洗到看不见胶屑和杂物后,再用溶剂汽油涂于磨砂表面,使得胶屑和杂质进一步挥发干净;

45.s2、配置由汽油和不同粒径的球形橡胶料混合制成的稀胶浆,将其喷射于两个皮带接头的台阶状表面,形成致密胶层;再配置由汽油、橡胶料以及增强纤维混合制成的稠胶

浆,待稀胶浆干燥后将稠胶浆涂覆于所述致密胶层表面,涂好胶以后,在同一布层间隙处贴缓冲胶条;

46.所述稀胶浆按重量份数计由一份橡胶料浸入六份汽油内溶解成稀糊状胶浆而成,其中,所述橡胶料与输送机皮带材料相同,且橡胶料采用1-5μm的不同粒径的球形橡胶粒;稀胶浆经高速压电喷射阀往复喷射至台阶状表面上,封堵台阶状表面的孔隙,形成致密胶层;

47.所述稠胶浆至少涂覆两层,且每一次稠胶浆干透后涂下一次稠胶浆,所述稠胶浆按重量份数计由一份橡胶料和增强纤维的混合物浸入三份汽油溶解成稠糊状胶浆而成,所述橡胶料和增强纤维的混合比例为5:1,所述橡胶料与输送机皮带材料相同;其中,所述增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所述增强纤维的纤维长度为500μm~2000μm且长宽比为5~300的针状填料;

48.s3、待稠胶浆干燥后,先将硫化机的下机架、下隔热板、下加热板、下受热板依次放好,然后在上面铺白布,铺放下粘接接头,并在该接头的上、下覆盖胶对应的台阶表面上贴1mm厚斜坡胶条,接着将上接头与下街头对应,拉线找正两接头中心,对正后,找出接头的中心,防止两个接头粘接歪斜,校正两皮带头中心线,保证连接的皮带成一条直线,在其两侧边的对接间隙处及其他空隙处填入填充胶,最后将两个接头对应粘接在一起,并用手辊压实,再用硫化机将贴合后的皮带接头硫化胶接于一体,即得带式输送机皮带成品;

49.其中,为提高强度,两个皮带接头贴合粘接之前,可以在上、下覆盖胶与内部的纤维丝之间放置一层挂胶帆布;

50.硫化为皮带粘接的最后一个流程,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流程。硫化胶接过程中,温度、压力和时间的控制是硫化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温度或压力过高,时间过长,会产生过硫现象,硫化操作时必须正确掌握好温度、压力和时间。

51.皮带接头硫化工艺为:

52.硫化机的加热温度先由室温升到145℃,在升温过程中,当温度升到80℃时硫化接头处的芯胶开始硫化,如果一次升压到给定的最高压力,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芯胶与钢芯之间的空气逐渐排出,但仍有部分空气进入芯胶与纤维丝之间的死角处,不容易排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压力也不断上升,最终压力会超过2mpa,甚至超过2.5mpa。压力过大会使已硫化的芯胶溢出或使接头过硫而失去弹性。所以在升温过程中,压力应分2~3次升压:

53.在预热3分钟而温度没有升到80℃时,升压到1mpa;

54.温度升到100℃时,压力由1mpa升至1.5mpa;

55.当温度升到145℃时,升压至2mpa。

56.在升温的工程中还要用测温枪对温度进行监控,防止仪表盘显示温度不准确。在这一过程中,胶层间的空气有三次排出的机会,而且压力能准确升到标准压力。在恒温时,正硫化时间如果时间过长,胶接头会产生过硫现象。接头处的胶带失去弹性,接头报废,温度由室温升到标准硫化温度时间最好不超过计算分钟数。硫化完成后,冷却加热平板,保持压力不变,直到温度降低到温度90℃以下时为止。

57.其中,正硫化时间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控制:

58.当输送带总厚度≤25mm时可按下式计算:

59.公式1、t=1.4(14+0.7i+1.6h)

60.当输送带总厚度大于25mm时可按下式计算:

61.公式2、t=1.4(17+0.7i+2h)

62.式中t——保温时间(min);

63.i——纤维丝数;

64.h——上胶与下胶的总厚度(mm)。

65.在正式硫化前应先进行试验,并应校正温度和时间两个参数。

66.这里以备煤单元的l-7511皮带机为例进行说明。输送带规格的表示方法是:输送带名称:带宽(mm)*布层(纤维丝)数(上覆盖胶厚度+下覆盖胶厚度)*皮带长度(mm);皮带规格为b1000*4(6+4)*162000,即该条皮带的宽度为1000毫米,布层数为5层,上覆盖面胶厚为6毫米,下覆盖面胶层厚为4毫米,皮带厚度20mm,长度为162米。该皮带厚度为20mm,小于25mm,套用公式1:

67.保温时间t=1.4(14+0.7*4+1.6*10)=45.92min,取46min。

68.本实施例1采用上述粘接方法所得的带式输送机皮带接头处的粘接力和使用寿命均提高了1-2倍。

69.实施例2

7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橡胶料和增强纤维的混合比例为7.5:1,所述增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碳纳米管纤维的共混物,所得的带式输送机皮带接头处的粘接力和使用寿命均提高了2-3倍,并且具备抗静电功能,内部缝隙中基本无杂质积累。

71.实施例3

7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橡胶料和增强纤维的混合比例为10:1,所述增强纤维包括芳纶纤维、碳纳米管纤维的共混物,所得的带式输送机皮带接头处的粘接力和使用寿命均提高了2-3倍,并且具备抗静电功能,内部缝隙中基本无杂质积累。

7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技术特征:

1.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粘接步骤:s1、将皮带两接头层层倾斜切割、剥离、表面处理后,得到能够相互贴合的两个台阶状接头;s2、配置由汽油和不同粒径的球形橡胶料混合制成的稀胶浆,将其喷射于两个皮带接头的台阶状表面,形成致密胶层;再配置由汽油、橡胶料以及增强纤维混合制成的稠胶浆,待稀胶浆干燥后将稠胶浆涂覆于所述致密胶层表面;s3、待稠胶浆干燥后,将两个皮带接头贴合,再用硫化机将贴合后的皮带接头硫化胶接于一体,即得带式输送机皮带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皮带两接头层层倾斜切割、剥离的方法为:先于皮带接头胶面上划出切割线,再采用刀片沿切割线将皮带接头的上、下覆盖胶及其内的多层纤维丝层层剥离,得到台阶状剥离面;其中,台阶状剥离面的每个台阶线均为倾斜线,且倾斜线的垂直投影宽度等于皮带宽度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皮带两接头层层倾斜切割、剥离后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为:依次进行打磨、清洗处理;其中,打磨:采用安装有砂轮球的砂轮机将台阶状剥离面上的残留浮胶进行打磨,碎屑清理后得到磨砂表面;清洗处理:利用溶剂汽油和柔软的钢丝刷将所述磨砂表面的胶屑及其它杂物清洗,再将溶剂汽油涂于磨砂表面,使得胶屑和杂质进一步挥发干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稀胶浆按重量份数计由一份橡胶料浸入六份汽油内溶解成稀糊状胶浆而成,其中,所述橡胶料与输送机皮带材料相同,且橡胶料采用1-5μm的不同粒径的球形橡胶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稀胶浆经高速压电喷射阀往复喷射至台阶状表面上,封堵台阶状表面的孔隙,形成致密胶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稠胶浆至少涂覆两层,且每一次稠胶浆干透后涂下一次稠胶浆,所述稠胶浆按重量份数计由一份橡胶料和增强纤维的混合物浸入三份汽油溶解成稠糊状胶浆而成,所述橡胶料和增强纤维的混合比例为5-10:1,所述橡胶料与输送机皮带材料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纳米管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强纤维的纤维长度为500μm~2000μm且长宽比为5~300的针状填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两个皮带接头贴合时再进行粘接处理:在其中一个接头的上、下覆盖胶对应的台阶表面上贴斜坡胶条,接着将两接头对应并在其两侧边的对接间隙处及其他空隙处填入填充胶,最后将两个接头对应粘接在一起,并用手辊压实。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皮带接头贴合粘接之前,上、下覆盖胶与内部的纤维丝之间放置一层挂胶帆布。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皮

带接头硫化工艺为:硫化机的加热温度先由室温升到145℃,在升温过程中,分2~3次升压:在预热3分钟而温度没有升到80℃时,升压到1mpa;温度升到100℃时,压力由1mpa升至1.5mpa;当温度升到145℃时,升压至2mpa。硫化完成后,冷却加热平板,保持压力不变,直到温度降低到温度90℃以下时为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包括以下粘接步骤:将皮带两接头层层倾斜切割、剥离、表面处理后,喷射由汽油和不同粒径的球形橡胶料混合制成的稀胶浆,干透后再涂抹由汽油、橡胶料以及增强纤维混合制成的稠胶浆,最后贴合硫化,得到带式输送机皮带成品。本发明通过采用汽油和橡胶料作为稀胶浆和稠胶浆的基本成分,稀胶浆中的橡胶料采用1-5μm的不同粒径的球形橡胶粒并通过高速压电喷射阀喷射涂覆,能够赶走气泡,增强粘接强度,另外稠胶浆中还添加增强纤维,进一步增强粘接强度。进一步增强粘接强度。进一步增强粘接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缪正伟 潘新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6

技术公布日:2022/5/31
声明:
“带式输送机皮带的粘接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