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废水处理技术

> 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663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无锡金科涂装有限公司  
2023-10-31 13:51:29
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阳极氧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2.阳极氧化工艺中,经过酸洗、清洗会产生大量污水,污水处理后排放也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不符合国家节水要求,如何能将阳极氧化工艺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并回收利用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污水处理得到富含水分的污泥,由于污泥干化成本较高,而未经干化的污泥处理麻烦,无法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如何低成本处理富含水分的污泥也是需要解决的办法。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包括:污水预处理系统、气浮系统、综合调节池、超滤系统、反渗透系统;所述污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中和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提升泵、隔膜泵、一号压滤机、回流管,污水收集池与中和反应池间、中和反应池与斜管沉淀池间设置有提升泵,斜管沉淀池与一号压滤机间设置有隔膜泵,一号压滤机通过回流管与中和反应池连接;所述气浮系统包括混合反应器、气泡发生器、刮板、排泥阀、二号压滤机,混合反应器与斜管沉淀池间设置有提升泵,混合反应器内设置有气泡发生器,混合反应器顶部设置有刮板,混合反应器底部设置有排泥阀,排泥阀通过管道与二号压滤机连接;所述综合调节池包括调节池、螺杆泵、三号压滤机,调节池与混合反应器连接,调节池通过螺杆泵与三号压滤机连接;所述超滤系统包括前置水池、保安过滤器、pp布袋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线绕滤芯微滤过滤器、超滤膜过滤器、一级回用池、提升泵,前置水池与调节池间、保安过滤器与前置水池间、pp布袋过滤器与活性炭过滤器间、石英砂过滤器与线绕滤芯微滤过滤器间设置有提升泵,各个过滤器间通过管道连接,超滤膜过滤器与一级回用池连接;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高压泵、r/o膜反渗透装置、产水管、二级回用池、提升泵,一级回用池与r/o膜反渗透装置间设置有提升泵、高压泵,r/o膜反渗透装置与产水管连接,产水管与二级回用池连接。

6.优选地,技术方案中,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还包括浓水回用池,浓水回用池通过管道分别与超滤膜过滤器、r/o膜反渗透装置连接,污水收集池通过管道与浓水回用池连接。

7.优选地,技术方案中,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还包括污泥烘干箱,污泥烘干

箱分别与一号压滤机、二号压滤机、三号压滤机连接,污泥烘干箱包括烘干室、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热干气道、温湿气道、冷干气道、进液管路、出液管路,烘干室通过热干气道与冷凝器连接,烘干室通过温湿气道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与冷凝器间通过冷干气道连接,蒸发器与冷凝器间分别通过进液管路、出液管路连接,进液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出液管路上设置有压缩机。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收集污水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气浮处理,然后再到综合调节池进行混合综合调节,压滤水再经超滤、反渗透处理后到生产回用,对超滤及反渗透产生的浓水回流到污水收集池。每天处理能处理70

?

80吨污水,产生20吨超纯水,大大减少企业自来水的使用量,可节水70%。采用除湿热泵对污泥进行烘干处理,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方便污泥焚烧填埋。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结构框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箱结构示意图;

12.附图标记为:1

?

污水收集池、2

?

中和反应池、3

?

斜管沉淀池、4

?

提升泵、5

?

隔膜泵、6

?

一号压滤机、7

?

回流管、8

?

混合反应器、9

?

气泡发生器、10

?

刮板、11

?

排泥阀、12

?

二号压滤机、13

?

调节池、14

?

螺杆泵、15

?

三号压滤机、16

?

前置水池、17

?

保安过滤器、18

?

pp布袋过滤器、19

?

活性炭过滤器、20

?

石英砂过滤器、21

?

线绕滤芯微滤过滤器、22

?

超滤膜过滤器、23

?

一级回用池、24

?

高压泵、25

?

r/o膜反渗透装置、26

?

产水管、27

?

二级回用池、28

?

浓水回用池、29

?

污泥烘干箱、290

?

烘干室、291

?

蒸发器、292

?

冷凝器、293

?

压缩机、294

?

电子膨胀阀、295

?

热干气道、296

?

温湿气道、297

?

冷干气道、298

?

进液管路、299

?

出液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14.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15.如图1

?

2所示,一种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包括:污水预处理系统、气浮系统、综合调节池、超滤系统、反渗透系统、浓水回用池28、污泥烘干箱29;所述污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1、中和反应池2、斜管沉淀池3、提升泵4、隔膜泵5、一号压滤机6、回流管7,污水收集池1与中和反应池2间、中和反应池2与斜管沉淀池间3设置有提升泵4,斜管沉淀池3与一号压滤机6间设置有隔膜泵5,一号压滤机6通过回流管7与中和反应池2连接;所述气浮系统包括混合反应器8、气泡发生器9、刮板10、排泥阀11、二号压滤机12,混合反应器8与斜管沉淀池3间设置有提升泵4,混合反应器8内设置有气泡发生器9,混合反应器8顶部设置有刮板10,混合反应器8底部设置有排泥阀11,排泥阀11通过管道与二号压滤机12连接;所述综合调节池包括调节池13、螺杆泵14、三号压滤机15,调节池13与混合反应器8连接,调节池13通过螺杆泵14与三号压滤机15连接;所述超滤系统包括前置水池16、保安过滤器17、pp布袋过滤器18、活性炭过滤器19、石英砂过滤器20、线绕滤芯微滤过滤器21、超滤膜过滤

器22、一级回用池23、提升泵4,前置水池16与调节池13间、保安过滤器17与前置水池16间、pp布袋过滤器18与活性炭过滤器19间、石英砂过滤器20与线绕滤芯微滤过滤器21间设置有提升泵4,各个过滤器间通过管道连接,超滤膜过滤器22与一级回用池23连接;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高压泵24、r/o膜反渗透装置25、产水管26、二级回用池27、提升泵4,一级回用池23与r/o膜反渗透装置25间设置有提升泵4、高压泵24,r/o膜反渗透装置25与产水管26连接,产水管26与二级回用池27连接。浓水回用池28通过管道分别与超滤膜过滤器22、r/o膜反渗透装置25连接,污水收集池1通过管道与浓水回用池28连接。污泥烘干箱29分别与一号压滤机6、二号压滤机12、三号压滤机15连接,污泥烘干箱29包括烘干室290、蒸发器291、冷凝器292、压缩机293、电子膨胀阀294、热干气道295、温湿气道296、冷干气道297、进液管路298、出液管路299,烘干室290通过热干气道295与冷凝器292连接,烘干室290通过温湿气道296与蒸发器291连接,蒸发器291与冷凝器292间通过冷干气道297连接,蒸发器291与冷凝器292间分别通过进液管路298、出液管路299连接,进液管路298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294,出液管路299上设置有压缩机293。

16.首先将废水收集在污水收集池1,收集的废水到达处理量后由提升泵4提升至中和反应池2,向中和反应池2中投加由生石灰调制的石灰浆并搅拌,然后通过提升泵4将混合液体输入斜管沉淀池3,在斜管沉淀池3中加入naoh溶液,将液体ph值调节至8左右,斜管沉淀池3下层沉淀物通过隔膜泵5输入一号压滤机6进行压滤处理,滤液通过回流管7流入中和反应池2,污泥输入污泥烘干箱29。斜管沉淀池3上层清液通过提升泵4输入混合反应器8,向混合反应器8中加入除油剂或混凝剂,以形成可分离的絮凝物,气泡发生器9释放微小气泡(气泡直径范围30~50um),这些微小气泡粘附在水中的絮凝物上,形成比重小于水的气浮体。气浮体上升至水面凝聚成浮油或浮渣,通过刮板10刮除。较重的固体颗粒沉淀至混合反应器8底部,通过定期开启排泥阀11排入二号压滤机12,进行压滤,污泥输入污泥烘干箱29。混合反应器8内上部清水流入调节池13进行再次调节。

17.向调节池13中加入pac使得使水中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离子脱稳,聚集,再加入pam形成大的颗粒,由螺杆泵14将污水抽进三号压滤机15进行压滤,污泥输入污泥烘干箱29。压滤的清水由提升泵4提升到前置水池16暂存,通过提升泵4将前置水池16内的水泵入保安过滤器17进行粗滤,过滤10微米以上的杂质,然后经过粗滤的水依次pp布袋过滤器18、活性炭过滤器19、石英砂过滤器20、线绕滤芯微滤过滤器21进行微滤,线绕滤芯微滤过滤器21的滤芯孔径不大于0.1μm,其中活性炭过滤器19除去水中游离氯,经过微滤的水进入超滤膜过滤器22,超滤膜过滤器22滤芯孔径小于1nm,超滤膜过滤器22过滤后的清水进入一级回用池23,超滤膜过滤器22过滤后产生的浓水流入浓水回用池28,超滤系统每小时出清水7吨,浓水2.1吨,回收率70%。一级回用池23内水质cod(mg/l)≤120,ss(mg/l)≤30,石油类(mg/l)≤2,ph6~9,电导率(μs/cm)25℃时≤3000。

18.通过提升泵4将一级回用池23中的清水输入高压泵24,清水通过高压泵24泵入r/o膜反渗透装置25,清水在r/o膜反渗透装置25中去除无机盐,r/o膜反渗透装置25过滤清水通过产水管26进入二级回用池27,浓水流入浓水回用池28,反渗透系统每小时出清水5吨,浓水2吨,回收率60%。二级回用池27内水质cod(mg/l)≤50,ss(mg/l)≤30,石油类(mg/l)≤2,ph6~9,电导率(μs/cm)25℃时≤600。

19.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每天处理能处理70

?

80吨污水,产生20吨超纯水,大

大减少企业自来水的使用量,可节水70%。

20.65℃的干热空气进入烘干室290对含水污泥进行烘干,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30%,此时污泥外观疏松,呈颗粒状,承载力变好,异味少,疏水性好,可以方便焚烧填埋。

21.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技术特征:

1.一种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预处理系统、气浮系统、综合调节池、超滤系统、反渗透系统;所述污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中和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提升泵、隔膜泵、一号压滤机、回流管,污水收集池与中和反应池间、中和反应池与斜管沉淀池间设置有提升泵,斜管沉淀池与一号压滤机间设置有隔膜泵,一号压滤机通过回流管与中和反应池连接;所述气浮系统包括混合反应器、气泡发生器、刮板、排泥阀、二号压滤机,混合反应器与斜管沉淀池间设置有提升泵,混合反应器内设置有气泡发生器,混合反应器顶部设置有刮板,混合反应器底部设置有排泥阀,排泥阀通过管道与二号压滤机连接;所述综合调节池包括调节池、螺杆泵、三号压滤机,调节池与混合反应器连接,调节池通过螺杆泵与三号压滤机连接;所述超滤系统包括前置水池、保安过滤器、pp布袋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线绕滤芯微滤过滤器、超滤膜过滤器、一级回用池、提升泵,前置水池与调节池间、保安过滤器与前置水池间、pp布袋过滤器与活性炭过滤器间、石英砂过滤器与线绕滤芯微滤过滤器间设置有提升泵,各个过滤器间通过管道连接,超滤膜过滤器与一级回用池连接;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高压泵、r/o膜反渗透装置、产水管、二级回用池、提升泵,一级回用池与r/o膜反渗透装置间设置有提升泵、高压泵,r/o膜反渗透装置与产水管连接,产水管与二级回用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还包括浓水回用池,浓水回用池通过管道分别与超滤膜过滤器、r/o膜反渗透装置连接,污水收集池通过管道与浓水回用池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还包括污泥烘干箱,污泥烘干箱分别与一号压滤机、二号压滤机、三号压滤机连接,污泥烘干箱包括烘干室、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热干气道、温湿气道、冷干气道、进液管路、出液管路,烘干室通过热干气道与冷凝器连接,烘干室通过温湿气道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与冷凝器间通过冷干气道连接,蒸发器与冷凝器间分别通过进液管路、出液管路连接,进液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出液管路上设置有压缩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污水收集池与中和反应池间、中和反应池与斜管沉淀池间设置有提升泵,斜管沉淀池与一号压滤机间设置有隔膜泵,一号压滤机通过回流管与中和反应池连接;混合反应器与斜管沉淀池间设置有提升泵,混合反应器内设置有气泡发生器,混合反应器顶部设置有刮板,混合反应器底部设置有排泥阀,排泥阀通过管道与二号压滤机连接;调节池与混合反应器连接,调节池通过螺杆泵与三号压滤机连接;各个过滤器间通过管道连接,超滤膜过滤器与一级回用池连接;一级回用池与R/O膜反渗透装置间设置有提升泵、高压泵,R/O膜反渗透装置与产水管连接,产水管与二级回用池连接。本实用新型节水70%,节能处理污泥。节能处理污泥。节能处理污泥。

技术研发人员:王喜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金科涂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7

技术公布日:2022/1/4
声明:
“阳极氧化线污水处理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