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硕士研究生在读,研三,化工学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科技论坛、2023年中国固废利用与低碳土木工程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参与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蒙古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燃烧温度对高铝粉煤灰物相形成演变及碱性体系铝硅溶出行为的影响;内蒙古重点区域遗留固体废物等重金属污染调查质量控制和技术支持等。
徐志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稀土提取与分离、锆铪萃取分离和矿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点项目课题1项、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和其它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
赵洪宇,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太原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挂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入围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0年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支持计划派出项目,中国煤炭学会会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会员。
孙增青,中南大学副教授。本硕博分别就读于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专业背景和国际化视野。主要从事高纯矿物材料、矿冶碳捕集方面的研究。入选湖南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担任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青年专家委员、中德研发创新联盟碳中和专委会委员、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青年会员、中南大学侨联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宝武低碳冶金创新基金等项目多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际专利2项,出版英文著作1部,发表SCI论文30余篇。
李传伟,男,1981年出生,正高级工程师;2007年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进入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主要从事选冶在线分析仪技术、仪器及智能化装备的研究和开发。 负责国家“86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多项,主持研发多种选冶在线分析仪器产品及智能化装备,所研发成果获得行业协会一等奖4项(1项排名第1)、二等奖3项(1项排名第1),已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标题:徐德刚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