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我国动力电池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产量、销量、出口量及装车量均实现显著增长。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达82.3%,同比增长97.0%,成为市场主流。1-3月累计数据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动力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当地时间 4 月 13 日,上海电气与阿曼 Mawarid 集团签署风电项目供货框架协议、技术授权及本地化工厂设计等一揽子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推动阿曼能源结构转型,双方期待未来在储能、氢能、光伏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上海电气秉持“开放协同、合作共赢”理念,致力于全球能源转型。
加拿大Hudbay矿业公司与美国工会联盟达成协议,获得亚利桑那州Copper World铜矿建设支持。该项目预计年产铜8.5万吨,已获全部施工许可。消息称中东及日本投资者正就项目少数股权收购进行谈判。
4 月 10 日,国富氢能董事长邬品芳率代表团到访马来西亚砂拉越州,与当地政府及行业代表深入交流,共商氢能产业合作。国富氢能计划与本地合作伙伴及新能源投资基金设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首期产能 10 吨/天的大规模绿氢液化工厂,助力马来西亚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商业化运营。砂拉越政府欢迎合作意向,强调绿氢产业是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就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及项目落地等议题展开务实讨论,为深化合作奠定基础。
特斯拉计划在今年下半年量产的4680电池将采用干法工艺,其电池业务负责人已确认Cybertruck将首批搭载该技术。干法工艺通过简化流程、降低能耗,使电极厚度增加30%以上,能量密度显著提升。相较于传统湿法工艺,干法技术设备投资减少约40%,为大规模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4 月 12 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三大试验区并行推进试验任务,均获成功。运载火箭上面级试验区圆满完成 YF-75D 氢氧发动机高模校准试验任务,姿轨控发动机试验区完成卫星用远地点发动机热标高模试验任务。研究所推进柔性化、全流程、脉动线式作业试验模式,试验效率提升,月均试验超 10 次。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航天发动机技术的持续进步,为未来航天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4 月 11 日,浙江省氢能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建全球首个氢能装备数字孪生与 AI 联合实验室。双方聚焦氢能装备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重点突破全流程数字化仿真、AI 驱动智能运维和行业标准引领三大领域,加速氢能装备智能化转型。这一合作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氢能装备创新树立新标杆,助力氢能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兴业银锡全资子公司银漫矿业近日获得内蒙古发改委核准,将实施年采选规模297万吨的扩建工程。项目建成后,该矿区的银、锡、锌等多金属产能将实现显著提升。
马来西亚冶炼公司(MSC)位于雪兰莪州的锡冶炼厂因当地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被迫停产。此次供应中断将对全球锡市场产生影响,具体复产时间尚待确认。
Alphamin Resources宣布将分阶段恢复刚果(金)Bisie锡矿的生产运营。该矿此前因安全因素暂停开采,目前矿区局势趋于稳定,预计将逐步恢复锡精矿供应。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与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为后者提供有色金属市场报价及全维度信息服务。此次合作将强化锡业股份的市场研判能力,同时推动行业数据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江苏江顺精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O注册正式生效,即将登陆资本市场。作为国内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套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该公司凭借自主研发优势与完善的产品线,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铝企建立长期合作。
紫金矿业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达102亿元,同比增长62%。受益于国际金价上涨及铜价高位运行,公司矿产金、铜产量均超额完成目标。通过优化生产运营及加快重点项目推进,紫金矿业在全球矿业竞争中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在中美贸易政策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硬质合金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美国对中国钨制品加征高额关税,而中国对钨钼及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促使国内企业加速向高端刀具市场迈进。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积累,中国硬质合金企业有望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实现突破。
4 月 10 日,领航投资与德赛电池在长沙签署《2025 年度 200MWh 储能系统合作采购协议》。此次合作依托德赛电池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储能技术,构建“超级储能矩阵”,并接入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从电芯级健康监测到系统运营策略智能优化的全流程闭环。合作旨在破局工商业储能行业痛点,通过“全生命周期 + 全链协同”模式,提升设备在线率与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商业韧性,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迈向“价值共生”,助力“双碳”战略实施。
根据协议内容,亿纬锂能将凭借其先进的圆柱电池技术,为KBS量身定制适合欧洲物流车辆的电池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了21700圆柱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全温域适应性和超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显著提升了物流装备的续航能力和运营效率。KBS联合董事总经理Christian Hasenstab对此表示,双方的技术协同将实现“亿纬锂能创新研发能力与KBS系统集成优势的完美结合”。
万顺新材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24年公司铝加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32亿元,同比增长40%,铝箔销量10.76万吨,同比增长22%。双零铝箔业务盈利良好,客户涵盖国际无菌包、食品软包巨头等。公司正在推进动力及储能电池箔项目,预计今年将逐步释放部分产能,铝箔总产能预计达到25.5万吨。这一系列成果标志着万顺新材在铝加工领域的持续扩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截至2025年3月底,江苏通过龙政、锦苏、建苏三条直流输电线路累计接收中西部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这一成就标志着江苏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年来,江苏积极推进省间绿电交易,提升输电能力和绿电消纳能力,预计到2027年,江苏可再生能源消纳规模将达到约1.3亿千瓦。
4月11日,浙江省氢能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共建全球首个氢能装备数字孪生与AI联合实验室。双方将聚焦氢能装备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以数字化技术推动氢能产业技术革新,重点突破全流程数字化仿真、AI驱动智能运维、行业标准引领三大领域,加速氢能装备智能化转型,打造全球氢能装备创新高地。
2025 年一季度,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达 105.2GWh,同比增长 93.6%,占总装车量的 80.8%。3 月单月装车量 46.6GWh,环比增长 63.9%,同比增长 97%。相比之下,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 25GWh,占比 19.2%,同比下降 19%。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安全性高和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4 月 13 日,中航光电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 年公司有效应对防务领域需求波动,积极争取订单,紧抓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光伏储能等行业增长机会,实现销售收入 206.86 亿元,同比增长 3.04%。公司持续巩固在光伏储能、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领域的优势地位,并前瞻布局 6G、空天网络、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液冷业务覆盖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舰船等防务领域及数据中心、区块链、超算、储能、电力、工业、轨道交通等民用领域。
公告内容显示,Pozuelos-Pastos Grandes盐湖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锂资源,主要由三个锂盐湖项目构成:一是赣锋锂业全资拥有的PPG锂盐湖项目;二是双方共同持有的PG锂盐湖项目,其中赣锋锂业持股14.89%,LAR持股85.11%;三是SDLP锂盐湖项目,赣锋锂业持股35%,LAR持股65%。
4月11日当周,沪铜库存继续减少,周度库存降幅达到18.96%,降至182,941吨,这一水平同样创下了逾两个月以来的新低。沪铜库存的下降,与国内铜市场需求的回暖以及供应端的变化密切相关。
伏图拉此次投资计划总额高达65亿元,项目将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计划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5吉瓦太阳能组件工厂及500兆瓦钙钛矿中试车间。钙钛矿技术作为当前光伏领域的热点,其规模化应用将成为项目的一大亮点。二期工程则计划投资45亿元,进一步扩大产能,建设8吉瓦太阳能电池片工厂。
东方钽业分析检测中心传来喜讯,该中心成功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严格评审,正式荣获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标志着其在检测与校准领域的专业能力获得了国家级权威机构的肯定。
洛钼矿山公司高度重视督查机制建设,严格遵循《洛钼中国区督查督办工作管理办法》,明确督查范围、职责分工、程序及工作时限,构建起“全员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督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实际工作中,公司严格落实各类督查任务,涵盖会议决议、领导交办事项等,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跟踪督查,规范督查程序,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包头安泰北方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稀土永磁智能工厂也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实力。这里,稀土行业首台套设备、工业软件与智能场景深度融合,形成了高效运转的智能制造体系。安泰北方科技作为稀土永磁行业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的典范,不仅推动了行业数智化转型,还为我国稀土资源平衡利用和“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云铜锌业始终秉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致力于将搬迁项目打造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此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是云铜锌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项目联合了9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聚焦颗粒物、含能废气等污染物及无组织排放治理技术的突破,旨在构建一套高效、低能耗的复杂废气协同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