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贵州“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项目启幕:重塑产业格局的磅礴力量

贵州“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项目启幕:重塑产业格局的磅礴力量

2025-04-30 11:35:44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437        0
简介:“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循环一体化项目作为2025年贵阳市首个百亿级项目,总投资高达331亿元。它由贵阳市政府携手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核华原钛白、中矿资源集团等实力企业共同打造。
4月27日,贵州开阳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产业盛事——“磷硫钛氟”耦合循环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场平工程,主体厂房桩基施工同步开展。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一期6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的建设,这一举措标志着贵州在新能源材料与传统化工融合发展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循环一体化项目作为2025年贵阳市首个百亿级项目,总投资高达331亿元。它由贵阳市政府携手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核华原钛白、中矿资源集团等实力企业共同打造。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全产业链资源的深度整合,构建起新能源材料与传统化工耦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在过去的十年里,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而贵州却面临着“守着磷矿卖原料”的尴尬局面。尽管拥有全国超40%的磷矿储量,却长期局限于低附加值的化肥产业链。如今,331亿元的巨额投资彰显了贵州挖掘磷矿资源价值的决心。该项目构建起“磷 - 硫 - 钛 - 铜 - 铁 - 锂 - 氟”七大资源循环体系,将磷矿石的价值链延伸至新能源电池、氟化工、钛白粉等六大高端领域。从技术层面来看,项目对伴生资源的利用堪称极致。磷矿石加工生成磷酸铁后,与钛白粉副产物硫酸亚铁结合生产磷酸铁锂,传统工艺中废弃的磷石膏被分解制硫酸,每年可减少固废排放200万吨。这种将工业废料转化为产业血液的模式,使项目碳排放强度较传统工艺大幅降低40%,成为磷化工行业绿色转型的典范。

在全球锂电材料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贵州该项目凭借独特优势重构成本逻辑。规划的60万吨磷酸铁锂年产能,直接满足全国15%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需求,且生产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这得益于磷矿资源自给带来的原料成本优势、钛白粉副产物硫酸亚铁作为低价铁源的替代,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驱动的生产效率30%的提升。此外,产业链的“化学耦合”效应显著,40万吨钛白粉生产线与140万吨七水硫酸亚铁联产装置并线运行,不仅缓解了钛白粉企业的盈利压力,还使每吨磷酸铁锂的铁源成本降低2000元,让贵州在锂电材料与钛白粉产业协同发展中占据战略高地。

对于2024年GDP仅421亿元的开阳县而言,331亿元的项目投资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冲击。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632亿元,利税100亿元,相当于再造1.5个开阳经济体量。同时,项目将创造3000个直接就业岗位和超万人的间接就业机会,在黔中山区掀起“新能源移民”的热潮。在产业生态层面,随着宁德时代、中伟新材料等企业的配套项目落地,一条涵盖“磷矿开采 - 湿法磷酸 - 磷酸铁锂 - 电池制造 - 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已然成型。贵州磷化集团董事长何光亮所期待的“当锂、铁、钛资源实现自给自足,贵州新能源产业将摆脱‘为沿海企业做嫁衣’的宿命”正逐步成为现实。

在国际竞争层面,该项目也承载着重要使命。尽管我国磷酸铁锂产能占全球85%,但国际标准制定权仍掌握在欧美手中。贵州项目主导制定的《磷系正极材料循环利用技规范》等3项国家标准,剑指全球锂电材料技术体系的“顶层设计”,争夺技术标准的话语权。同时,通过磷矿伴生氟回收技术,项目每年可提取1万吨氟化锂,打破我国锂电材料对萤石提氟工艺的依赖,若该技术向云南、湖北等磷矿大省推广,将极大提升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反脆弱性”。

在黔中丘陵的这片建设热土上,331亿元的投资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意义。在新能源产业从“疯狂扩产”向“精耕细作”转变的关键节点,贵州通过这场资源耦合的革命,为全球锂电材料发展提供了全新范式,其影响力正逐步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