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银集团”)铜冶炼系统生产管理部的办公室内,一场跨部门的深度协作正在悄然进行。生产统计负责人与财务人员围坐在一起,逐字逐句核对当日的原料成本与能耗预算,他们专注的神情、严谨的态度,勾勒出白银集团铜冶炼系统日常工作的新图景——跨部门协同已然成为这里的工作新常态。
走进2025年,白银集团集结各方资源,凝聚全员力量,汇聚集体智慧,全力推动“购产运销”一体化高效运行模式落地。集团大力实施“一本账经营”管理策略,并推行全流程精细化核算体系。面对当前原料供应趋紧、价格频繁波动的严峻挑战,一场以“算账经营”为核心的转型突围战,在以铜冶炼系统为代表的核心生产厂矿中正式打响。
白银集团铜冶炼系统精准定位,将“算账经营”理念深度融入生产血脉。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系统以增产增效为核心目标,引导干部职工从过去单纯关注产量的思维模式,转变为全面聚焦成本、能耗以及关键指标等多维度考量。基于详尽的物料盘点数据、生产工艺标准以及成本消耗评估结果,铜冶炼系统自厂级管理层至一线生产班组,全面铺开“算账”工作。厂级层面算大账、算细账,算长远账、算成本收入账,精准测算最优生产组织方案;车间深入开展算账工作,精心组织生产流程、持续优化工艺参数、深入研究成本控制策略;班组细致入微算账,精心操作设备、严格控制消耗、深入研究各项指标。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推动全员从生产型思维向生产经营型思维转变,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为强化预算管理的刚性约束,深度挖掘成本分析潜力,白银集团铜冶炼系统多部门构建起日统计、周通报、月分析的严密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系统进一步细化落实数十项新增指标,及时、畅通地共享物料到货信息、现场结存数据以及生产组织动态等关键信息,迅速识别实际生产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偏差,并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应对措施。曾经“各自为战”的生产环节,如今如同咬合紧密的齿轮,协同高效运转。生产部门人员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深度参与到原料采购、合同订立等各个环节,综合考虑价格、质量、供货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在保障原料品质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采购成本。
白银集团铜冶炼系统还着力把牢落脚点,将“精细管理”延伸至生产末梢。通过构建“指标—责任—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集团将降本增效的“铁算盘”精准打到每个岗位上。从细微之处入手控制消耗,修订完善车间级考核细则200余条,让单元成本核算更具操作性与适用性,为全员考核提供精准依据。同时,将工作纪律作风建设与重点工作有机融合,贯穿于“两金”压降、项目建设、安全环保等各项工作之中。每个岗位都设定明确的经营指标考核,各车间的能耗、物耗被换算成直观的“经营成绩单”,大家“晒数据、比效益”,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氛围愈发浓厚。
为强化改革支撑,白银集团基层一线班组持续健全完善中长期激励模式,新增不同项目的贡献分数,使同工不同酬的分配方式更加科学合理。这一激励模式确保每项任务都有专人负责跟进,每项措施都能落地见效,每项改革都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点燃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员秉持“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从“要我改”的被动状态,大步迈向“我要改”的主动征程。在各个班组,从能耗降低到修旧利废、小改小革,再到提出“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干部职工提标降本增效的“战场”。职工们满怀干劲地说:“算好公司的经济账,就是守好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