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大陆的西北部,摩洛哥凭借其丰富的磷酸盐资源,在全球磷化工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磷酸盐之于摩洛哥,恰似石油之于沙特阿拉伯,是其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
摩洛哥已探明的磷酸盐储量高达500亿吨,占据全球总储量的73%,其磷酸盐及衍生品的总产量更是占据全球市场约30%的份额。而摩洛哥磷酸盐公司(OCP)作为该国磷酸盐资源的唯一统筹者,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磷酸盐出口商和生产商,其业务全面垄断国内磷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旗下30家分公司及合资企业如繁星般散布在全球各地。
OCP不仅是全球领先的磷酸和磷酸衍生物生产企业,更是世界最大的磷矿和磷酸出口企业之一,在全球磷化工产业中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其业务覆盖了整个磷酸盐价值链,从磷酸盐及其衍生品的开采提取,到运输物流,再到终端销售,形成了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闭环。
回溯OCP的发展历程,那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百年奋斗史。20世纪初,法国地质学家在摩洛哥发现了磷酸盐矿的存在,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彼时法国人正从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源源不断地开采磷酸盐,并运往地中海对岸。直到1920年,法国驻摩洛哥总司令赫伯特·利奥泰下令正式成立磷酸盐公司OCP,开启了大规模开采的征程。他力排众议,拒绝西方企业的私有化方案,坚持将磷酸盐资源交由摩洛哥国家层面统一开发管理,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一直沿用至今。
1921年7月21日,OCP在Khouribga矿区开采的首批磷酸盐通过卡萨布兰卡港口出口。Khouribga矿区储量丰富、品质优良,且距离大西洋海岸线仅150公里,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摩洛哥迅速从地中海沿岸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1961年12月,哈桑二世国王即位后不久便下令创建摩洛哥化工公司(Maroc Chimie),在萨菲设立工厂将矿石加工为化肥等衍生品并出口,改变了摩洛哥单纯依靠磷矿石出口的局面。到1964年,OCP总产量已突破1000万吨。1975年,公司更名为磷酸盐集团(OCP Groupe),此后不断拓展业务、提升产量,在朱尔夫莱斯费尔建立起磷酸和磷肥生产线。2008年,OCP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革,摩洛哥国家控股95%,人民中央银行控股5%。如今,OCP掌管着Khouribga、Youssoufia、Benguerir等四大矿区,拥有萨菲和朱尔夫莱斯费尔两大加工基地,员工近21000人。
在2024年,OCP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一年,公司实现营业额97亿美元,同比增长6.36%;毛利润达62.6亿美元,同比增长24%;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达39亿美元,同比增长33%。在出口量增长的推动下,肥料部门收入增长11%,占总收入的69%。其中,三重超磷酸盐(TSP)出口量同比增长48%,占肥料销售的21%,主要出口市场为巴西和印度。OCP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在JorfLasfar化肥厂投入使用两条新的硫酸生产线,生产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7月,新的肥料生产线正式启动,TSP项目一期拟于2025年投入使用,年产1500万吨磷矿石项目也在建设中。此外,OCP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也成果丰硕,位于JorfLasfar的海水淡化厂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预计每年为卡萨布兰卡南部地区提供6000万立方米的饮用水;JorfLasfar至Khouribga的输水管道已完成97%,将为Khouribga的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的非常规水源;位于Khouribga和Benguerir的太阳能项目一期(202MW)已完成98%,2024年9月,Benguerir矿区首次使用绿色电力,标志着集团在能源可持续性和减少碳足迹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