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当下,车网互动(V2G)技术正加速规模化应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期公布了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有序充电和双向充放电设施的智能改造不断升级,推动了车网互动的规模化发展。
在深圳,新能源汽车车主通过车网互动技术,每反送1度电可获得4元补贴。与低谷期充电1度电花费0.4元相比,车主相当于赚取了3.6元的差价。车主林先生利用吃饭时间给电网反送1小时电,就收到了200多元的补贴。林先生表示:“整个放电过程都非常平稳,累计放了几次,有1000多元的收益。”像林先生这样的新能源车主,通过车网互动技术,不仅实现了经济收益,还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做出了贡献。
车网互动技术的核心在于,当电动汽车电量充足或暂时不使用时,连接到充电桩后可以将车载电池中的电能反送回电网。这一过程不仅起到调峰和缓解局部用电紧张的作用,还使电动汽车成为一种智能化、可调节的能源储存设备。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的郑教授指出,车网互动可以有效解决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不足与用电低谷时段电力过剩的供需矛盾。
此前,车网互动的探索已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公布的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中,湖州市的大功率交流充放电应用试点项目尤为引人注目。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农村能源革命专班成员俞宙杰介绍,该试点项目创新采用了“超充电驱技术”,解决了充电桩反向放电能力小、设备成本高等难题。俞宙杰表示:“原来的普通V2G充电桩,其反送电容量约为120千瓦,而我们新型的大功率充电桩可以提升到300千瓦,同时成本降低了90%,这使得其更具推广性。”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形成一个庞大且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郑教授指出,车网互动不仅有助于优化电网运行,还能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升级和创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车网互动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