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光伏组件“以大代小”:存量电站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光伏组件“以大代小”:存量电站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2025-05-14 10:33:11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298        0
简介:随着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老旧电站面临着效率衰减和单位产值低的问题。截至2025年一季度,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突破945GW,其中2018年及以前并网的老旧电站达174GW,占比近20%。光伏组件“以大代小”“以旧换新”成为提升电站收益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技术、经济、政策和回收等多方面问题。本文探讨了光伏组件技改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打通组件回收“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累计装机规模不断攀升。然而,随着光伏电站的大量建设,老旧电站的低效问题逐渐凸显。截至2025年一季度,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突破945GW,其中2018年及以前并网的老旧电站达174GW,占比近20%。这些老旧电站普遍存在效率衰减高、单位产值低的痛点,尤其是2014年及以前的电站多采用多晶组件,年均衰减在1%左右,至今组件效率已大打折扣。

阳光智维测算显示,早期主流组件效率与当前主流产品存在近10%的效率代差。在同等用地面积和不改变组件排布方式的情况下,老旧电站的单位面积产值仅为新电站的62%-72%。这意味着,通过光伏组件“以大代小”“以旧换新”,可以显著提升电站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然而,尽管技改的潜在收益可观,但在实际操作中,光伏组件技改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技改多以“外科手术式”的小规模改造为主,这种模式虽然企业承受的经营压力较小,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阳光智维指出,渐进式技改存在典型窗口期,例如2015年的存量电站,第6-8年开始改造,考虑到投资回收期,一般剩余6-8年后已不适合技改,改造的窗口期只有中间几年。

正泰新能认为,在不考虑其他系统改造成本的情况下,仅组件更换带来的发电量提升往往难以覆盖设备采购和安装的增量成本,这使得项目经济性吸引力不足。此外,新型高效组件往往需要配套升级逆变器、支架系统等设备,这些额外的改造费用会显著增加项目总投资。

政策环境的变化也给技改带来了不确定性。随着光伏发电逐步从固定电价制度向市场化交易过渡,未来的发电收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种政策转向使得电站业主在进行技改决策时,难以准确预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收益水平,从而抑制了投资意愿。

此外,电网接入容量限制、土地资源约束等现实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改项目的实施空间。当前光伏电站改造主要分为原址等容和原址增容两大类。原址等容改造的边界条件是额定容量不变,但对土地的集约利用有限;原址增容改造可以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有效提升项目场址单位面积发电能力,但电站升级改造管理程序较为复杂,涉及电站容量变化,电网接入系统需要进行重新校核,电站备案、发电许可、购电协议改变等一系列手续变更问题。

光伏组件技改不仅是存量电站的“续命良方”,还必须直面退役组件的回收问题。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全国累计退役光伏组件将达到90亿瓦,当年度退役组件超27亿瓦。《2024年中国光伏回收和循环利用白皮书》指出,在提早退役情景下,2030年光伏回收累计市场规模预计达260亿元,205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200亿元。

尽管市场需求推动下,组件回收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当前我国光伏组件回收仍未打通“最后一公里”。市场竞争格局复杂且回收质量参差不齐。正泰新能指出,当前光伏回收行业面临低价竞争带来的压力,其盈利模式、货源组织和设备技术等环节都亟待完善。目前,合规的大型企业较为稀缺,行业存在不规范和不合理现象,导致回收质量参差不齐。

一道新能表示,一方面小作坊以低成本、粗放的暴力拆解方式(如焚烧、填埋)快速扩张,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正规企业因环保投入、运营成本高昂,普遍处于亏损状态,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政策层面虽陆续出台指导意见,但缺乏强制性的准入标准和监管措施,导致行业规范执行力度不足,回收网络的布局也显得分散无序,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针对上述问题,阳光智维建议,以交流侧容量为基准,若交流侧容量不变的组件改造建议电网部门不宜进行干涉,交流侧容量变化的组件改造,如站内、线路、对侧间隔承载能力符合要求,安全满足相应标准,建议电网部门设置简便流程。对于土地续租问题,阳光智维表示,从长远看,按25年设计的光伏电站100年内可建设4次,若电站到达25年租赁期后能续租10年,则只需建设3次,可节省一次建设投资,拓展组件改造窗口期,提升改造经济效益。

正泰新能认为,完善组件技改商业模型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创新,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同时期待更加明确和稳定的政策支持,进而有效推动这一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道新能创新性地建立了“回收-处理-再生”闭环体系,前端依托“互联网+回收”平台,联合电站运维企业构建区域性回收网络,精准追踪组件退役状态并优化物流半径,显著降低运输成本;中端采用多级组分分选技术,从废组件中提取出纯度达99.5%的光伏级硅粉及高纯度银浆,材料回收率高达98%;后端则将再生材料直接回供生产线,成功量产效率达20.7%的全回收再生组件,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

一道新能建议,在技术升级方面,需研发低温热解工艺与AI分拣技术,进一步提升贵金属回收率,降低能耗与排放;模式创新上,推广“以旧换新”服务,绑定运维合同以降低回收成本;政策协同层面,应推动建立组件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完善碳足迹核算体系,争取绿色金融支持。

光伏组件“以大代小”“以旧换新”是提升存量电站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技术、经济、政策和回收等多方面的挑战。完善组件技改商业模型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创新,同时期待更加明确和稳定的政策支持。此外,打通组件回收“最后一公里”对于实现光伏组件绿色退役至关重要,需要从技术升级、模式创新和政策协同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