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固态电池三大新变:材料革新、负极迭代与工艺突破

固态电池三大新变:材料革新、负极迭代与工艺突破

2025-05-14 22:45:50 来源:高工锂电
137        0
简介:近期,固态电池市场再度升温,行业关注点聚焦于三大核心趋势:电解质材料革新、负极材料迭代和生产工艺突破。固态电解质膜技术路径调整,硅碳负极产业化加速,干法电极工艺设备取得显著进展。这些变化正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向更深层次攻坚,为未来能源存储技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近期,固态电池市场再度升温,行业关注点经历了深刻转变。相较于以往对技术路线、量产时间表和新兴应用的讨论,当前市场更聚焦于关键材料革新、负极材料迭代和生产工艺突破这三大核心趋势。


一、电解质材料革新加速


固态电解质膜作为固态电池的“第五大主材”,其技术路径正经历调整。早期期望固态电解质能形成自支撑膜片,但今年的趋势显示,包括卫蓝、太蓝等固态电池先行者及星源材质等传统隔膜龙头,均开始强调基于现有基膜进行固态电解质涂覆的技术方案。卫蓝新能源联合创始人李泓指出,当前主流固态电池生产工艺仍难完全脱离基膜。广东卫蓝3月投产的6GWh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采用了江苏三合供应的固态电解质涂覆隔膜,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太蓝新能源提出的“无隔膜”概念,指向“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同样是需要支撑的探索方向。星源材质则通过“支撑基膜+固态电解质复合”方案,寻求从基膜供应商向固态电解质膜解决方案商的转型。


二、负极材料迭代提速


今年年初,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2030年前产业重心将聚焦于500Wh/kg以下的电池技术突破,负极材料的迭代,特别是硅碳负极的应用,成为核心策略。叠加特斯拉、宝马推动的动力大圆柱电池量产前景明朗化的驱动,硅基负极的产业化在今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据高工电统计,仅今年前五个月,新增硅碳负极产能规划已超22万吨,带动相关产业投资逾200亿元。其中,新塬科技在湖北襄阳规划的年产10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成为此轮扩产中的最大手笔。杉杉科技宁波4万吨一体化硅基负极基地一期投产,成为行业内最先落地的硅碳负极有效产能之一。此外,多氟多旗下中宁硅业在浙江衢州规划的年产4万吨项目亦已开工。与硅碳负极配套的多孔碳材料,其产能与融资也同步升温。


三、工艺设备协同创新深化


固态电池生产设备的整体进展在今年尤为突出,其中干法电极工艺设备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核心干法工艺设备方面,先导智能的固态电池设备已获得重复订单;曼恩斯特的多款干法核心设备以及赢合科技的干法搅拌设备均已成功交付或获得订单;纳科诺尔的干法辊压设备也实现了客户突破。设备的集成化与整线交付能力正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利元亨成功中标广汽埃安的硫化物固态电池项目整线订单,海目星也与欣界能源签署了4亿元固态电池设备订单。协同创新是推动设备技术进步的重要模式。纳科诺尔与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共建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达成战略合作。清研电子国内首条0.1GWh干法电极全自动产线于4月投产,实现了从原材料输送到电极成型的全自动化生产。


综上,材料体系的持续迭代与装备工艺的协同创新不断向纵深发展,正为固态电池产业的未来注入强劲动力和乐观预期。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