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锂电产业链在经历2024年的低迷后迎来了一波扩产小高潮,但同时也有部分项目出现延期、终止或产能调减的情况。这种动态调整反映了市场的复杂性和行业的不确定性,也揭示了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的策略调整。
一、扩产项目:投资热潮再现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5年1-4月,锂电池产业链共规划了123个扩产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400亿元。具体来看,锂电池和锂电池回收环节的扩产项目分别有35个和23个,占整体规划扩产项目的28.5%和18.7%。这表明,尽管市场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企业对锂电池及其回收领域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显示出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调整项目: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影响
尽管扩产项目数量可观,但产业链各环节仍有12个项目出现延期、终止或产能调减的情况。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锂电回收、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等行业,其中不乏产业链细分环节的头部企业,如电池企业欣旺达、三元正极企业容百科技、振华新材、华友钴业,以及三元前驱体企业中伟股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调整项目并非其核心业务,显示出跨界或拟延伸产业链的企业更加聚焦于其主营业务。
从投资规模来看,调整项目中规模最大的是“欣旺达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投资额达120亿元;其次是“振华新材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规划投资额超过60亿元。这些项目的调整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战略布局,也对整个产业链的产能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调整原因: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影响
项目延期、终止或调减产能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的变化。近两年,锂电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显著转变,锂电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产品价格低迷,市场内卷严重,项目预期收益受到较大影响,实施不确定性风险增加。此外,政策引导产能有序出清也是重要因素。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旨在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政策要求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鼓励获取相关资质、创建绿色工厂、建设中试平台及拥有技术发明专利,且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
四、全年展望:投资态势分化
经过过去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和产业周期的阶段性洗礼,中国锂电产业企业历经了大浪淘沙的过程,存活下来的企业更加懂得如何与周期共舞,并随着产业的回调慢慢走出结构性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2025年前四个月,在头部锂电池企业扩产的带动下,全产业链规划投资已超3400亿元。预计全年产业链规划投资有望超9000亿元,投资态势将呈现“高端扩产+低端出清”的分化格局。
五、深度解析:行业动态与企业策略
1. 市场动态:扩产与调整并存
2025年1-4月,锂电产业链的扩产项目和调整项目并存,反映了市场的复杂性和行业的不确定性。尽管市场环境存在挑战,但企业对锂电池及其回收领域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显示出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部分项目的调整也表明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的策略调整,特别是在市场内卷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下,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
2. 企业策略:聚焦核心业务与技术创新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压力下,企业更加聚焦于其核心业务,减少非核心业务的投资。同时,企业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这种策略调整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保持竞争力,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未来展望:持续创新与市场拓展
展望未来,锂电产业链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发力。企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要求。同时,企业将继续拓展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通过持续创新和市场拓展,锂电产业链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七、总结:2025年1-4月锂电产业链项目投资动态
2025年1-4月,锂电产业链共规划了123个扩产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400亿元。尽管市场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企业对锂电池及其回收领域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同时,产业链各环节仍有12个项目出现延期、终止或产能调减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和政策引导。预计全年产业链规划投资有望超9000亿元,投资态势将呈现“高端扩产+低端出清”的分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