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迎来了一位强劲的“新兵”。总投资约3.5亿元的湖南蒙星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星纳米”)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即将于下月正式投产。项目达产后,可年产6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实现年产值约30亿元,为长沙储能材料产业链注入强大动力。
蒙星纳米项目负责人鄂志韬介绍:“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新产品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依托中南大学的技术团队,通过工艺、设备、管理等多角度创新,使主要产品磷酸锰铁锂相比同类产品性能提升15%至20%,成本降低5%至10%。该项目包括2栋厂房、1栋办公楼及配套工程,自去年3月土建启动以来,采用“边土建、边安装”的创新模式推进,仅用9个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与传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相比,蒙星纳米生产的磷酸锰铁锂及前驱体材料可为电动车提供更高续航里程,同时在大电流放电性能和低温充电性能方面显著提升,市场前景广阔。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6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将填补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的空白。
鄂志韬表示:“项目建设顺利,离不开园区的大力支持。”该项目由中南大学师生团队主导,技术优势明显,但资金压力较大。为此,园区与蒙星纳米多次沟通协商,确定了园区代建形式,并提供从前期手续办理、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交付使用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完成基建后,后期再回购厂房。这种模式不仅减轻了企业创业初期的负担,还充分发挥了园区的资源整合优势和专业管理经验,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率和质量。
蒙星纳米的投产,不仅是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的有力补充,更是产学研合作与园区赋能企业发展的成功范例。随着项目的推进,长沙在储能材料领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