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疆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立新皮山县200兆瓦/800兆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正在加速推进。5月19日,记者探访了该项目施工现场,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紧张有序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作为推动和田地区能源转型的关键工程,该项目预计7月底建成投产,届时将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注入强劲动能。
一、项目概况:200MW/800MWh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
立新皮山县200兆瓦/800兆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总投资12.46亿元,分两期建设。今年2月开工的一期工程投资7.16亿元,聚焦构建200兆瓦/800兆瓦时的构网型独立储能系统。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由40个5兆瓦/20兆瓦时独立储能单元组成,并配套新建220千伏汇集站,通过专线接入皮山220千伏变电站,为储能电力高效输送提供保障。
二、建设进展:全力推进设备安装调试
项目经理谢晓天介绍,目前储能设备基础浇筑完成90%,汇集站设备基础浇筑完成50%,储能设备已就位20%。建设团队正全力推进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确保7月底实现项目投产。这一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展示了新疆能源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区域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的节能减排与电网优化
项目建成后将释放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每年可实现1.38亿千瓦时充放电量,相当于节约4.1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7万吨、二氧化硫11吨、氮氧化合物18吨、烟尘2吨。同时,项目将有效提升和田电网调峰、调频和备用能力,为新能源稳定接入提供支撑,加速皮山县新能源产业发展与绿色转型进程。
四、技术亮点: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应用
立新皮山储能项目紧扣“双碳”目标,其创新应用的构网型储能技术,将为区域电网灵活调度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示范经验。构网型储能技术通过智能控制和优化调度,能够显著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提供有力支持。
五、未来展望:持续扩大储能规模
未来二期工程还将进一步扩大储能规模,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项目拓展,新疆能源将继续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