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刚果(金)钴出口禁令临近 洛阳钼业警示无钴电池冲击隐患

刚果(金)钴出口禁令临近 洛阳钼业警示无钴电池冲击隐患

2025-05-22 11:00:55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392        0
简介:刚果(金)官员将中方在钴资源方面的诉求解读为“压价建仓”的策略。该国矿业部长基齐托·帕卡邦巴证实,政府正在与嘉能可、洛阳钼业等行业巨头就相关政策进行谈判,但双方在钴定价权的争夺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全球最大的生产商洛阳钼业,在新加坡举办的一场行业会议上,抛出了一个犹如“重磅炸弹”般的观点,明确指出刚果(金)的钴出口禁令正将整个钴产业链推向危险的境地。这场围绕钴资源定价权展开的激烈博弈,不仅紧紧牵动着全球钴价的敏感神经,更有可能加速无钴电池技术对传统钴基电池市场的颠覆进程。

在政策这把利刃之下,钴市场出现了扭曲现象。刚果(金)自2月开始实施的钴出口禁令,如今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该国战略矿产监管局主席帕特里克·卢阿贝亚在新加坡矿业峰会上透露,尽管全球钴库存因禁令的实施而明显消耗,但当前的存量水平仍对钴价形成了压制。数据显示,中国钴价相较于禁令实施前大幅上涨了47%,然而与2022年的高点相比,仍有55%的差距,这充分表明政策干预并未从根本上扭转钴市场的供需失衡局面。


洛阳钼业副总裁梁玮在会议间隙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目前的政策正在人为制造钴的短缺,中国下游企业的钴库存已经亮起了红灯。”洛阳钼业今年计划生产钴10万至12万吨,占全球供应量的四分之一,其旗下的TFM和KFM两大世界级钴矿已经实现满负荷生产。


在战略博弈的背后,还隐藏着信任危机。刚果(金)官员将中方在钴资源方面的诉求解读为“压价建仓”的策略。该国矿业部长基齐托·帕卡邦巴证实,政府正在与嘉能可、洛阳钼业等行业巨头就相关政策进行谈判,但双方在钴定价权的争夺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嘉能可等欧美矿企被曝出支持延续限产政策,这与洛阳钼业呼吁放开禁令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立。此外,地缘政治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这场博弈的复杂性。刚果(金)试图借鉴印尼矿出口管制的成功经验,通过建立本土的钴精炼产能,获取钴产业链更高的附加值。但分析指出,该国钴产业链的配套设施不足,2024年钴精炼产能利用率仅为38%,与印尼成熟的镍产业链相比差距明显。


在政策博弈不断升温的同时,市场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做出选择。宁德时代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无钴磷酸铁(LFP)电池的装机量占比已经达到62%,较2023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特斯拉上海工厂也透露,其标准续航版车型的钴用量相较于三年前大幅减少了78%。“每吨钴价每上涨1万美元,三元锂电池的成本就会增加600美元。”比亚迪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孙华军算了一笔账,“在15万元级的乘用车市场,LFP电池的成本优势已经无法逆转。”这也解释了为何钴价的反弹幅度远远逊色于镍、铜等工业金属——LME镍价同期涨幅达到了32%,而钴价仅回升了19%。


行业机构预测,刚果(金)6月22日钴出口禁令到期后,可能会采取类似印尼的出口配额制度。这种“有控制地放开”策略,既能避免钴价出现崩盘,又能防止库存过度积压。但CRU集团发出警告,如果配额的设定脱离了下游市场的实际需求,可能会重演2022年洛阳钼业遭禁运后钴价暴跌的悲剧。更大的变局在于产业技术的革命。当升科技研发总监透露,其第四代高镍低钴材料的钴含量已经降至3.2%,相较于传统NCM811材料下降了60%。松下电器更是宣布,2026年将量产钴含量低于1%的电池产品。这些技术突破正在重塑钴资源的需求曲线。


在刚果(金)政策博弈与技术替代的双重影响下,钴产业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洛阳钼业的预警,折射出传统矿企在面对行业变革时的焦虑,而刚果(金)的出口配额制猜想,则暴露出资源国在资源治理方面面临的困境。这场围绕钴资源的博弈,似乎没有真正的赢家——当政策干预遭遇技术革命,曾经被誉为新能源“白色石油”的钴,或许正在经历最后的“狂欢”。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