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北京钢研氢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冶金院”)与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融科”)在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合作旨在构建“钒钛磁铁矿-绿电-绿氢-纯氢冶金-钒电池材料及装备制造-钒电池储能应用”一体化可持续、低碳、闭环产业链,推动钒资源的绿色、高效、高值化应用,助力储能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签约仪式与领导致辞
中国钢研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郝晓东对大连融科董事长刘延辉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郝晓东高度评价大连融科在新型储能技术开发、储能装备制造、市场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认为其在研发、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他指出,双方可以依托中国钢研自主知识产权的钒钛磁铁矿纯氢冶金工业化高效分离技术成果,共同探索钒资源的绿色、高效、高值化应用的方向与路径。
刘延辉充分肯定了中国钢研的钒钛磁铁矿纯氢冶金工业化高效分离技术。他认为,该技术对提高钒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钒电解液生产成本、推动钒液电池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纯氢冶金技术与钒电池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可持续、低碳、闭环的产业链。
合作背景与目标
中国钢研氢冶金中心主任、氢冶金院董事长杨光浩与大连融科副总裁张续海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此次合作不仅标志着双方在技术和产业层面的深度融合,也为未来钒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前,刘延辉一行参观了中国钢研展厅,深入了解了中国钢研在氢冶金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发进展。中国钢研氢冶金中心研发部部长王锋、中国钢研氢冶金中心办公室主任戴晓飞也参加了签约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深度解析合作意义
此次战略合作的签订,不仅是双方在技术和产业层面的深度融合,更是对钒资源绿色、高效、高值化应用的积极探索。通过构建一体化可持续、低碳、闭环产业链,双方将共同推动钒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技术融合与创新
中国钢研的钒钛磁铁矿纯氢冶金工业化高效分离技术,为钒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钒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钒电解液的生产成本,从而推动钒液电池的发展。大连融科在新型储能技术开发、储能装备制造、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优势,将为钒电池储能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产业链构建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构建“钒钛磁铁矿-绿电-绿氢-纯氢冶金-钒电池材料及装备制造-钒电池储能应用”一体化可持续、低碳、闭环产业链。这一产业链的构建,不仅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将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市场潜力与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不断加深,钒电池储能技术的市场潜力巨大。此次合作将为双方在钒电池储能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更多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