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近日完成"华东地区钨锡多金属矿产资源调查"和"华东地区江南陆块南缘等成矿区带重点调查区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两个项目。调查工作主要围绕铜、金、锂、钨及中重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展开,在江西、福建等地实施系统勘查。
此次调查工作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江西安远、福建长汀等地完成4幅1:5万比例尺矿产地质调查,对2处重点区块进行详细评价。通过系统勘查,共圈定7处找矿靶区,提出2处勘查区块建议,并新发现2处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地。这些发现为华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资源保障。
在理论研究方面,项目组深化了对南岭东段高分异花岗岩
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的认识,完善了东南沿海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铜金矿成矿理论体系。同时,建立了锂、稀土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矿的高光谱勘查标识体系,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调查工作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方法。项目组运用高光谱遥感、地球化学勘查等综合手段,结合地质填图工作,系统评价了区域矿产资源潜力。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对矿体空间展布特征进行分析,提高了找矿预测的准确性。
此次调查成果已开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赣南-闽西南地区,调查数据为当地矿业延伸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依据。项目组通过技术指导,帮助地方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国家紧缺战略性矿产,在长江中下游、武夷及江南陆块南缘成矿带东段开展深入调查。重点加强铜、锂等关键矿产的勘查力度,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成矿理论体系,创新勘查技术方法,提升矿产资源评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