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镶黄旗锂资源开发项目近日取得重要进展,年产2万吨碳酸锂冶炼段首批调试产品顺利下线。该项目采用了"矿石采选-锂盐提取-材料加工"的完整工艺路线,从6月点火投料到产出合格产品仅耗时1个月,创造了同类项目建设的新速度。
在矿石采选环节,项目配套的年处理60万吨锂铌钽矿选矿厂已投入运行。原矿经过破碎、磨矿后,采用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回收锂辉石精矿。精选过程中,铌钽矿物通过高梯度磁选机分离,实现了锂与稀有金属的综合利用。精矿品位稳定在6%氧化锂以上,为后续冶炼提供了优质原料。
碳酸锂生产线采用硫酸法工艺。锂辉石精矿经高温转型焙烧后,与浓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锂盐。浸出液经过净化除杂、蒸发浓缩等工序,最终通过碳酸钠沉淀得到电池级碳酸锂产品。关键设备反应釜采用钛材内衬,解决了强酸腐蚀问题。整个工艺流程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废气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在质量控制方面,项目建立了完整的检测体系。配备原子吸收光谱仪、粒径分析仪等精密仪器,对产品中钠、钙等杂质含量进行严格控制。首批下线的碳酸锂样品经检测,主含量达到99.5%以上,磁性物质含量优于行业标准,完全满足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要求。
项目二期规划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该产线将采用固相法工艺,利用自产碳酸锂与磷酸铁为原料,通过混料、烧结等工序制备正极材料。核心设备选用高纯氧化铝内衬的推板窑,可精确控制材料晶体结构。产线设计充分考虑了粉尘防爆要求,关键区域采用不锈钢防爆结构。
固废综合利用是项目的重要特色。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硅渣可用于建材生产,钽铌精矿作为稀有金属原料外销。废水处理系统回收的硫酸钠副产品,可作为化工原料再利用。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大幅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当地政府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了专用输电线路和供水管网,保障了项目能源需求。环保部门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完善污染防治设施。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多名锂电行业技术骨干加入项目团队。
镶黄旗地处内蒙古优质锂矿资源带,已探明锂资源储量达到百万吨级。该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带动了当地从传统矿业向新能源材料产业的转型,也为周边地区锂电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随着产能逐步释放,项目每年可供应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有效缓解国内锂盐供应紧张局面。
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形成从矿石开采到正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这种一体化模式降低了中间环节的物流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项目的就业带动效应显著,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技术岗位,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镶黄旗锂资源项目的成功试产,为我国锂电材料供应增添了新的保障。项目采用的环保型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模式,也为同类资源开发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后续产线的陆续投产,镶黄旗有望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