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加油站不再只是加油的地方。位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赛区核心场馆旁的中国石油光储超充示范站,率先把“油罐”换成了“电池”。243kW光伏车棚年发电21.9万kWh,430k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如同巨型“充电宝”,在赛事高峰时段可瞬时放电,为90个智能车位提供600kW液冷超充服务,10分钟即可为一辆新能源大巴补能80%。
“光储充放”不是简单拼积木,而是深度融合。深圳院研发的“光储充直柔”技术,打通发电、储能、用电直流链路,省去传统AC/DC多级转换,系统效率提升3%,初始投资下降8%。配套的智慧能源管控系统,通过边缘计算终端与云端调度平台,实现毫秒级功率分配与故障自愈:光伏富余时优先储能,电价高峰反向售电;突发负荷骤升,储能+超充协同限功率,保障电网稳定。
场景价值在数据里一目了然。示范站年服务车次17万,单车平均充电时间缩短至12分钟;430kWh储能每年可削峰填谷18万kWh,为客户节省电费约26万元;车网互动(V2G)功能已接入南网调度平台,赛事期间50辆接驳巴士反向放电,可提供1.2MWh应急电力。按电网替代系数计算,年减排140吨CO₂,相当于植树7000棵。
技术-产业闭环是中国石油的野心。深圳院负责“硬件+算法”,昆仑网电输出运营经验,广东销售提供渠道,三方把示范站打造成“样板间”。下一步,该模式将复制到珠三角100座加油站、海南绿色油气田及新疆沙漠公路服务区,形成覆盖“城-郊-干线”的充电网络。按照规划,到2030年中国石油将建成1GW级分布式储能、10万个超充终端,年减碳超100万吨。
从传统油气巨头到新能源综合服务商,中国石油用一座430kWh的光储超充站交出转型答卷:技术自研、场景落地、商业闭环一次成型。当全运会新能源接驳车驶入这座“绿色驿站”,也驶进了粤港澳大湾区零碳交通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