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千高速桐庐服务区南区充电站投运,108台快充桩含40台600kW超充,配套2705kW光伏与储能,年均发电263万kWh、减排1472吨CO₂,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功率最高、绿电比例最高的高速“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站,为跨省电动出行提供可复制范本。
站内共布设108台直流快充终端,总装机功率43.5MW。其中40台600kW液冷超充可在5分钟内为一辆800V平台车型补能300km,实现“来车即充、即充即走”。其余68台为250kW快充,兼容市面99%新能源车型。场站按“双侧并行”布局,每侧54桩,可同时容纳216辆车,日均服务能力突破3000车次,节假日峰值可达5000车次,相当于传统加油站的3倍吞吐量。
车棚顶部铺设2705kW单晶组件,年均发电量263万kWh,全部就地消纳;配套6MWh
磷酸铁锂储能,在夜间低谷储电、白天高峰放电,智能调度削峰填谷。通过EMS系统,光伏、储能、充电桩与电网实现毫秒级联动,场站峰段可反向电网送电,额外创造调峰收益约300万元/年。
项目总投资1.8亿元,由浙江交投、国网浙江、中能建浙江院三方合资,采用“EPC+O”模式:浙江交投提供土地、国网负责并网,中能建浙江院负责设计建设及后期运维。预计回收周期6.5年,收入来源包括充电服务费、绿电溢价、调峰收益及广告增值。模块化设计使得整套方案可复制至浙江境内其余25对服务区,并计划在长三角高速网推广。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高速新能源车流量同比增长160%,但充电桩利用率不足40%,核心痛点是功率不足与排队时长。桐庐模式通过“600kW闪充+绿电直供”把平均补能时间从25分钟压缩至5分钟,将服务区变为“能量驿站”。该站上线首周,日均充电量已突破10万kWh,节假日峰值单日近20万kWh,成为全国高速充电效率标杆。
263万kWh年发电量相当于替代标煤820吨,减少CO₂排放1472吨;站内照明、空调、广告屏全部使用绿电,实现“零碳服务区”。浙江省能源局表示,将以桐庐站为模板,2026年前在全省改造升级100对服务区,预计年减排CO₂超15万吨,助力交通领域提前实现“碳达峰”。
杭千高速桐庐服务区南区充电站以108桩、600kW超充、100%绿电自给刷新行业纪录,为跨省长途电动出行提供了“5分钟补能+零碳体验”的范式。随着“交通强国”与“双碳”战略叠加,该站模式将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高速网迅速铺开,成为破解里程焦虑、推动新能源车普及的关键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