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科技在高速通信线缆领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公司目前已经完成112G高速铜缆的量产工作,该产品采用高纯度无氧铜导体,通过优化绞合结构设计,有效降低信号传输损耗。产品阻抗控制在90欧姆±5%范围内,满足数据中心服务器间高密度互联的技术要求。在AI算力集群应用场景中,该铜缆的传输延迟控制在纳秒级别,为大规模并行计算提供稳定的物理层连接方案。
新一代224G发泡FEP高速铜缆的研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技术团队采用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作为绝缘材料,通过创新性的发泡工艺形成均匀的微孔结构,使介电常数降低至1.3以下。这种结构设计既保持了材料的机械强度,又显著提升了信号传输性能。导体采用6N级
高纯铜材,表面经特殊处理工艺,确保在高频信号传输时的稳定性。测试数据显示,新型铜缆在28GHz频段的插入损耗较传统产品降低约30%。
生产工艺方面,公司引进高速挤出生产线,实现FEP材料的精密包覆。发泡过程采用氮气物理发泡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压力参数,确保泡孔结构的均匀性。在线检测系统实时监控产品外径、同心度等关键指标,保障产品一致性。目前中试生产线已完成调试,正在进行工艺参数优化。
产品应用前景广阔。在数据中心领域,224G铜缆可支持下一代服务器间的背板连接,传输距离达到3米以上。对于AI算力中心,该产品能够满足GPU集群间的高速互联需求,替代部分光纤方案,降低整体布线成本。在5G基站建设中,也可用于基站内部设备间的短距离高速连接。
市场调研显示,随着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和AI算力需求激增,高速铜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际头部云服务商正在规划下一代数据传输架构,对224G级别的高速铜缆产品提出明确需求。国内多家服务器厂商也在积极布局相关配套产品研发。
中天科技建立了完整的研发测试体系。公司电磁兼容实验室配备矢量网络分析仪、时域反射计等专业设备,可对高速信号传输性能进行全方位评估。环境试验室能够模拟高温高湿、振动冲击等多种使用场景,确保产品可靠性。研发团队与多家高校保持合作,在材料改性、结构设计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
质量管控环节实施严格标准。从原材料入厂到成品出库,设置多个检测节点。铜材纯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确保达到99.9999%的标准。绝缘材料性能通过介电常数测试仪、拉伸试验机等设备进行多维度验证。成品经过100%电性能测试,确保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产能布局方面,公司在江苏南通的生产基地已完成产线改造,预留了224G产品的专用生产区域。配套的自动化仓储系统能够实现原材料和成品的智能化管理。物流体系与主要客户所在地实现无缝对接,保证产品交付时效。
技术团队负责人表示,224G产品的研发攻克了多项技术难点。特别是在高频信号完整性保持方面,通过创新性的屏蔽结构设计,将串扰控制在-60dB以下。连接器接口采用新型镀层工艺,插拔寿命超过1000次,接触电阻稳定在5毫欧以内。
供应链管理同步升级。公司与多家铜材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障高纯度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关键设备零部件建立备件库存,最大限度降低生产中断风险。环保方面,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实现100%回收利用,废水废气处理系统达到最新排放标准。
市场推广工作已经启动。销售团队正在与国内主要数据中心运营商接洽,开展产品测试验证。技术支持人员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布线方案设计服务,帮助优化整体传输架构。国际业务部门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与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的合作伙伴进行技术交流。
中天科技表示,将持续投入高速互连产品的研发创新。除224G产品外,更高速率的铜缆技术预研工作也已展开。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完整的高速互连产品系列,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生产基地将继续扩大产能,预计到2026年高速铜缆年产能将提升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