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发改委近日发布2025年第二批风电、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公示名单。本次公示项目共计81个,总装机容量达748.6万千瓦,标志着河北省新能源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项目覆盖省内多个地市,重点布局在张家口、承德等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风电项目主要采用钢制塔架结构。塔筒使用高强度特种钢材制造,经过防腐处理以适应北方气候条件。基础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确保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部分高原区域项目选用分段式塔架,便于运输和安装。
光伏项目支架系统普遍采用热浸镀
锌钢材。镀锌层厚度符合行业标准,确保25年使用周期内的防腐蚀性能。在盐碱地区域,部分项目选用
铝合金支架替代传统钢支架,以应对特殊环境要求。支架安装角度经过优化计算,最大限度提升发电效率。
输电线路工程采用铝合金芯电缆作为主要导体。相比传统
铜缆,铝合金电缆在保持导电性能的同时,减轻了线路重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变电站设备选用新型节能变压器,采用低损耗硅钢片制造铁芯,提高电能转换效率。
项目选址严格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多个项目采用"光伏+牧业"模式,光伏板下保留足够放牧空间。部分区域实施植被恢复计划,在施工完成后补种适应当地气候的草种。风电项目选址避开候鸟迁徙通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电网接入方案经多方论证。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对每个项目的接入条件进行了详细评估,确保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重点区域将新建或扩建变电站,提高电网承载能力。部分项目配套建设
储能设施,平抑发电波动对电网的影响。
项目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省内钢铁企业为风电项目提供特种钢材,部分光伏支架由本地企业加工制造。电缆、变压器等电气设备采购优先考虑省内生产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项目施工阶段预计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工程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严格措施。所有关键设备必须通过专业检测机构认证,施工过程执行全程监理制度。风电项目重点把控塔筒焊接质量和机组安装精度,光伏项目注重支架安装牢固度和组件铺设平整度。
项目开发流程规范透明。此次公示的项目均已完成土地预审、环评批复等前期手续。电网公司出具了接入系统方案确认函,确保项目建成后顺利并网。公示期间设立专门渠道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合规性。
河北省新能源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传统集中式电站外,本次公示包含多个
分布式光伏项目和分散式风电项目。在工业园区和商业建筑屋顶开发的光伏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运维管理将采用智能化手段。新建项目普遍配置远程监控系统,实时采集发电数据和设备状态。部分风电项目试点应用无人机巡检技术,提高故障诊断效率。光伏电站引入自动清洗设备,定期清除组件表面灰尘。
项目开发注重与乡村振兴结合。在偏远地区建设的新能源项目,将通过土地租金、就业机会等方式增加当地居民收入。部分县区计划将项目收益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河北省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省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突破4000万千瓦。本次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河北在全国新能源发展中的领先地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提升至30%以上。
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逐步完善。新建项目将参与省内绿电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价值。部分企业用户已签订长期购电协议,为项目提供稳定收益预期。绿证交易机制的推广,为新能源项目带来额外收益渠道。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12-18个月。首批项目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并网发电,全部项目将在2027年底前建成投运。项目开发企业表示,将严格把控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河北省发改委表示,将继续优化新能源项目管理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同时严格执行生态环保要求,推动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