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近期调整了年度经营预期。公司原计划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盈亏平衡的目标将延后至四季度。这一调整主要源于行业产能出清进程不及预期,以及新产品产能爬坡需要时间。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BC二代产品被视为改善盈利状况的关键。当前HPBC2.0技术已经实现全面量产,组件转换效率达到行业领先的24.8%。生产线良率稳定在97%以上,为后续扩产奠定基础。采用单晶硅基底的HIBC组件更是将量产效率推至25.9%,功率突破700W大关。
产品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经营业绩。二季度BC产品销量仅两个多吉瓦,主要受制于产能爬坡过程。公司计划四季度将该产品销量提升至10吉瓦以上,通过高溢价产品改善整体毛利水平。目标毛利率较TOPCon产品高出10个百分点。
欧洲市场成为战略重点。BC产品在分布式场景的优势显著,包括节约屋顶资源、提升可靠性及美观性等特点。公司计划明年欧洲分布式市场中BC产品占比超过80%。集中式产品也将大幅提升份额,预计欧洲市场BC产品综合占比将突破60%。
铝合金边框和镀
锌支架的应用提升了产品耐用性。在BC组件制造中,公司优化了金属材料使用方案,既保证结构强度又控制成本。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开发的防腐处理工艺,延长了产品在潮湿环境的使用寿命。
产能出清路径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行业普遍采用的开工率调整方式仅能维持短期供需平衡。长期来看,通过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才是可持续方案。这要求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经营数据显示改善迹象。二季度受益于国内抢装需求,公司营收环比增长约40%,净亏损环比收窄21%。经营性现金流和毛利率两项关键指标转正,为四季度扭亏创造条件。上半年净亏损25.6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明显。
场景化产品开发取得进展。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公司开发了多种BC组件解决方案。分布式场景重点优化屋顶适配性和美观度,地面电站则强化发电效率和度电成本控制。这种差异化策略有助于获取更高产品溢价。
供应链成本持续优化。硅料价格趋于稳定,叠加技术升级带来的硅片减薄,降低了单片电池成本。辅材方面,通过规模化采购和工艺改进,非硅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这些因素共同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国际市场布局加速推进。除欧洲外,公司正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推广BC产品。结合当地光照条件和安装环境特点,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全球销售网络的完善将助力产能消化。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技术迭代仍是光伏企业突围的关键。BC路线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长期看具备明显的性能优势。随着产能扩张和良率提升,其成本劣势将逐步缩小,有望成为主流技术路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