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沪铜主力合约收报79650元/吨,跟前一天相比小幅度下跌了80元。和它形成对比的是,COMEX铜主力合约同期上涨了有0.50%。这种分化现象的背后,也反映出了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情绪差异。国际市场因为秘鲁铜矿罢工风险持续的发展,供应扰动担忧越来越多,叠加美元指数当天下跌了0.3%,共同推动了国际铜价上涨。而国内市场则因需求的疲软,价格承受压力比较的明显。
国内铜市需求端表现疲弱,直接体现在下游行业开工率和库存数据上。9月上旬铜杆企业开工率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至65%,线缆、家电等行业采购量明显缩减。同时,上期所铜库存增加5000吨,总量达18万吨,累库压力进一步加剧市场对需求复苏缓慢的忧虑。这种基本面弱势,成为压制国内铜价反弹的核心因素。
股市方面也清晰反映出铜产业链“上游强、下游弱”的分化格局。铜冠矿建逆势大涨2.30%,江西铜业微涨0.46%;而下游企业如铜冠铜箔、铜牛信息等则跌幅明显,板块内七成个股收跌,平均跌幅1.12%,整体表现弱于大盘。这一结构差异凸显市场对上游资源企业和中下游加工企业预期的显著分歧。
期货合约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近强远弱的价格预期。COMEX铜近月合约上涨0.44%,远月合约微跌0.08%,显示市场对短期供应偏紧的预期强于远期。按汇率换算,沪铜价格仍高于COMEX约830美元/吨,进口窗口持续关闭,抑制国内价格反弹空间。多空双方博弈激烈,沪铜主力在79600元/吨附近震荡,波动幅度有限。
全球铜库存呈现分化态势:LME铜库存降至10.7万吨,现货升水结构强化;国内沪铜库存周降5.08%至10.19万吨,但社库仍小幅增加。海外低库存对价格形成支撑,国内终端提货意愿仍显不足。此外,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至92%,对风险资产构成短期提振,但国内下游采购情绪仍偏谨慎,仅维持刚需采购,限制价格上行空间。
总体来看,现在铜市正上演“内冷外热、近紧远松”的分化行情,海外市场受到矿石供应紧张和美元疲软的双重支撑,价格走得也是比较坚挺;国内下游需求起色不大,库存压力有点明显。目前低库存算是托住了铜价的底,但以后能不能往上走,关键还得看需求回暖的节奏和政策面的风吹草动。短期来看,震荡局面恐怕还会延续,可以多盯着库存变化和需求结构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