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国石化旗下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产品正式亮相。作为国内首创的高性能新材料,该产品成功填补了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空白,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次突破标志着中国石化已形成覆盖24K、48K到60K的完整碳纤维产品谱系,实现了从通用型到高性能、从小丝束到大丝束的全系列自主生产能力,为我国高端新材料产业链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碳纤维因其轻质高强的特性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其比重仅为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达到钢的7-9倍,兼具耐腐蚀优势,
广泛应用于风电、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长期以来,我国碳纤维技术主要集中在小丝束领域。在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2022年,中国石化率先实现48K大丝束碳纤维工业化生产后,经过两年技术攻关,成功突破60K大丝束单喷头制备技术瓶颈,成为国内首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
据悉,60K大丝束碳纤维相较48K产品性能显著提升:
拉伸强度提升23%,单股丝束可承受1吨重量;
弹性模量提高5%,抗变形能力更强;
生产效率大幅优化,带动下游复材加工效能提升。
"这款产品特别适用于深海风电场景,"中国石化碳纤维专家表示,"随着风电产业向深远海发展,60K碳纤维能为超长叶片提供更优的强度与模量支撑,助力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升级。"
碳纤维领域技术壁垒极高,中国石化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2018年 完成48K大丝束技术攻关;
2022年 建成工业化生产线;
目前,中国石化已成为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未来,公司将重点构建碳纤维产业集群,为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产业提供
关键材料保障,以自主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于中国石化碳纤维技术
中国石化现拥有近20种碳纤维产品型号,形成小丝束(1K-24K)和大丝束(48K-60K)全系列生产能力,产品应用于风电叶片、压力容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年产能达万吨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