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在四川内江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上,海四达钠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内江经开区管委会成功签署"年产6GWh
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内江市委书记邹自景,普利特集团董事长周文,海四达电源高层领导及国家新型
储能创新中心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海四达钠星正式吹响了进军全球储能市场的攻坚战,更为西南地区
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强势注入澎湃动力。
政企联手打造
钠电产业高地 此次签约项目总投资预计超30亿元,将建设全球领先的大圆柱及超大方形钠电池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完整的钠电产业集群,预计年产值超过30亿元。内江市委书记邹自景表示:"该项目的落地将有力推动内江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中国甜城·绿色能源之都'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变革 海四达钠星董事长陈刚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我们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建设全球领先的现代化钠电产业基地。"项目依托海四达独创的钠电核心技术:
01 超长循环寿命:循环次数突破10000次,使用寿命超15年;
02 极致低温性能:-4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超85%,破解北方及高寒地区储能难题;
03 高充放电效率:
电芯充放电效率大于96%,为各类对能源效率要求严苛的应用场景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能量保障;
04 高倍率性能:支持在3 - 10P的放电倍率下稳定放电,对高功率输出有严格要求的应用领域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
05 高安全性能:以聚阴离子化合物体系为核心,结构稳定与高安全性能双保障。
抢占钠电产业黄金赛道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钠离子电池凭借其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资源丰富等优势,正从"备选"跃升为"主流"。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货量仅0.7GWh,2024年跃升至3.7GWh,同比增幅428%,2025年上半年已达3.5GWh,增长势头强劲。
应用领域上,储能是核心方向,2024年储能领域出货量占比62%,2025年上半年细分后仍占55.2%,轻型动力、汽车等领域占比亦逐步提升。
未来三年,钠离子电池年均出货量将超50GWh,2030年全球出货量有望超1000GWh,产值达3000亿元,应用将覆盖储能、低速电动车、工程装备等多个领域。
在政企研多方合力下,一座6GWh的钠电“超级工厂”即将拔地而起,不仅将重塑西南储能产业格局,更可能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转型提供“钠”样范本。海四达将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计划三年内建成3-5个产业化基地。在全球能源变革的浪潮中,海四达正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合作为纽带,携手各方合作伙伴,共同开创钠离子电池产业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