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从国际市场引进的一批47吨
锂电池再生黑粉原材料,已在天津新港海关顺利完成进口清关手续。
公开信息表明,该公司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企业,成立于2025年4月,主要从事新能源车退役
动力电池回收、分级再利用、电池租赁及配套部件生产等业务。
再生黑粉原料,是由锂离子电池废料经多道工序处理而成,富含锂、镍、钴等有价金属,且含量远高于原矿。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当前公司与多家国际原材料供应商及下游应用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就再生基础材料购销形成共识。这些原材料经过企业及其协作单位的深加工后,将转化为再生锂电池
关键材料,重返
电芯制造体系,完整实现"资源-材料-产品-再生"的产业循环,大幅提升动力电池资源的高效流转效率。
政策背景方面,为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再生材料进口监管,国家生态环境部会同海关总署、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于2025年6月共同出台了《锂电池再生黑粉及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文件已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执行。
该公告明确提出,“符合相关要求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这也标志着我国对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进口解封。
在此政策导向下,通过引入再生黑粉原料,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对原生矿产资源的需求压力,减少环境扰动,同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专业机构研究数据表明,每进口1万吨该类再生原料,可替代约3万吨的原矿开采量,并实现相当于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效果。
从锂电池产业供应链维度分析,再生黑粉原料的跨境贸易具备显著的战略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行业变革效应。
其一,考虑到矿产资源存在天然的地域分布局限,叠加地缘政治变数和环保约束等现实挑战,规模化进口再生黑粉可平抑原生矿产的供应波动风险。通过构建"退役电池-再生原料"的价值循环链条,将显著缓解我国关键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进而优化整个产业的韧性管理。
其二,再生黑粉富含锂镍钴等
战略金属元素,相比原生矿产,其在冶金提纯环节可节省约40%的能源消耗。这不仅契合双碳目标要求,更能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环境足迹。
其三,此次贸易试点的成功运作,标志着重要的供应链替代渠道完成功能验证。虽然目前交易规模较为有限,但其开创性突破为产业界提供了备选供应方案。这种范式创新有望触发动力电池原材料供给体系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