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

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

580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2024-01-16 15:22:51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包括起重小车(1)、固定板(2)、大车(3)、减速器(41)、发动机(42)、起重梁(5)、输送带(6)、传送板(61)、链条(62)、连接铰链(63)、卡齿(64)、承重轮(7)、联轴器(8)、驱动链轮(9),所述大车(3)上分别设置有两组起重梁(5)和两组输送带(6),所述起重梁(5)和所述输送带(6)分别两两平行横跨大车(3)两端,所述起重小车(1)设置在两组相互平行的输送带(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小车(1)底部设置有固定板(2),所述输送带(6)表面设置有依次排列的传送板(61),所述固定板(2)与部分所述传送板(61)经螺栓连接,所述输送带(6)在平行起重梁(5)方向上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对驱动链轮(9),每对驱动链轮(9)均对称分布于传送板(61)两侧,每对驱动链轮(9)之间均设置有一根穿过两驱动链轮(9)中心并与起重梁(5)相连的活动轴,位于传送板(61)同一侧的两个驱动链轮(9)上悬挂有平行起重梁的链条(62),所述传送板(61)两侧均悬挂有链条(62),所述链条(62)通过连接铰链(63)与传送板(61)连接,输送带(6)内部的两对驱动链轮(9)之间,还依次并排设置有方向垂直于输送带(6)延伸方向的承重轮(7),承重轮(7)与传送板(61)相接触,传送板(61)与承重轮(7)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平行起重梁(5)的卡齿(64),承重轮(7)中部设置有与卡齿(64)相啮合的凹槽,所述承重轮(7)的转轴固定在起重梁(5)上,承重轮(7)只能沿转轴自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起重梁(5)位于两组输送带(6)之间,并分别紧靠离自身最近的输送带(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驱动链轮(9)均经联轴器(8)与所述活动轴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8)直径小于承重轮(7)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沿平行起重梁(5)方向,两组输送带(6)同一端的两组联轴器(8)还分别与所述减速器(41)和所述发动机(42)组成的两组动力装置连接。

说明书: 一种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背景技术[0002] 起重小车是铺设在桥式起重机桥架上的主要起重结构,可对桥架下方的物料进行转移调运,不受地面设备和地形的阻碍,广泛设置和应用于厂房、车间中,目前的起重小车

一般使用轨行轮式行走机构,行走机构作为起重小车的主要支撑构件,还承担着小车移动

构件的作用,小车在起重机桥梁上运行时,桥梁上的小车车轮将长时间承受来自小车和重

物的全部重量,因此车轮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强烈磨损,在长时间的工作后容易出现车轮啃

轨或打滑、车体支点变化不平、运动时产生振动等现象,影响吊运作业的精度和效率,严重

时还会导致吊运不稳,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0003] 针对现有起重小车的轮式行走机构在使用时存在的诸多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解决相关缺陷问题的起重小车输送带链式行走机构。

[0004]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将起重小车的轮式行走机构完全更换为使用输送带、传送板和链条构成的输送带链式结构,将起重小车的车轮结构取消,改为与传送板相连的螺

栓连接结构,使起重小车的承重点和移动机构由车轮和行轨改为输送带。

[0005] 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主要包括,起重小车、固定板、大车、减速器、发动机、起重梁、输送带、传送板、链条、连接铰链、卡齿、承重轮、联轴器、驱动链轮,所述大车上

分别设置有两组起重梁和两组输送带,所述起重梁和所述输送带分别两两平行横跨大车两

端,两组所述起重梁位于两组输送带之间,分别紧靠离自身最近的输送带;所述起重小车设

置在两组相互平行的输送带上,所述起重小车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输送带表面设置有

依次排列的传送板,所述固定板与部分所述传送板经螺栓连接;输送带在平行起重梁方向

上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对驱动链轮,每对驱动链轮均对称分布于传送板两侧,每对驱动链轮

之间均设置有一根穿过两驱动链轮中心而与起重梁相连的活动轴,每对所述的驱动链轮均

经联轴器与所述活动轴相连;沿平行起重梁方向,两组所述输送带中同一端的两组联轴器

还分别与所述减速器和所述发动机组成的两组动力装置相连;所述输送带上处于传送板同

一侧的两个驱动链轮上悬挂有平行起重梁的链条,传送板两侧的驱动链轮上均悬挂有平行

起重梁的链条,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铰链与传送板连接;所述承重轮并排设置在输送带内

部,两对驱动链轮之间,承重轮与传送板相接触。

[0006] 进一步的,所述联轴器直径小于承重轮直径。[0007]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轮的转轴固定在起重梁上,承重轮只能沿转轴自转。[0008]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板与所述承重轮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平行起重梁的卡齿,所述承重轮中部设置有与卡齿相啮合的凹槽。

[0009] 本发明的优点是:[0010] 1、本发明采用的输送带链式行走机构,不仅降低了小车移动时的摩擦力,而且将小车及提升重物的重量分散到了各个承重轮上,减少了磨损。

[0011] 2、本发明采用的输送带链式行走机构使用链轮与链条的传动结构,相较于传统的轨行式行走机构制动时产生的惯性位移,制动效果更好。

[0012] 3、传统轨行式起重小车中四个移动轮作为起重小车的受力点,容易损坏移动轮,影响起重小车的稳定性,本发明使用双输送带作为起重小车的支撑,均匀分散承重力,避免

打滑现象出现,保证了起重小车结构的平衡和稳定。

[0013] 4、本发明通过传送板上的卡齿与承重轮上的凹槽配合的方式对小车的直线运动进行限位,与行轨式结构通过车轮与车轨限位的设计相比,限位更准确,有更好的抗震动和

抗偏移能力,可有效保证起重小车运动的精确程度。

附图说明[0014]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2是本发明的正视图;[0016] 图3是本发明的行走机构承重轮结构示意图;[0017] 图4是本发明的行走机构驱动链轮结构示意图;[0018] 图中1起重小车,2固定板,3大车,41减速器,42发动机,5起重梁,6输送带,61传送板,62链条,63连接铰链,64卡齿,7承重轮,8联轴器,9驱动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指出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1] 实施例:[0022] 参照图1至图4,大车3上分别设置有两组起重梁5和两组输送带6,起重梁5和输送带6分横跨大车3两端,两组起重梁5位于两组输送带6之间,分别紧靠离自身最近的输送带

6,起重小车1设置在两组相互平行的输送带6上,起重小车1底部设置有固定板2,部分输送

带6表面设置的传送板61与固定板2经螺栓连接,输送带6均在沿平行起重梁5方向延伸的两

端各设置一对驱动链轮9,每对驱动链轮9对称分布于传送板61两侧,起重梁5上设置有穿过

每对驱动链轮9中心的活动轴,每对驱动链轮9均经过联轴器8与活动轴连接,其中在两组输

送带6中平行起重梁5方向上同一端的两组联轴器8还与分别减速器41和发动机42构成的两

组动力装置连接,在输送带6上处于传送板61同一侧的两个驱动链轮9上悬挂有平行起重梁

5的链条62,传送板61两侧的驱动链轮9上均悬挂有链条62,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铰链63与

传送板61连接,承重轮7并排设置在输送带6内部,并通过凹槽与传送板61上的卡齿64啮合,

承重轮7的转轴固定在起重梁5上。

[0023] 实施例中,输送带6中的承重轮7依次排列,且承重轮7安装在起重梁5上,这样就将输送带6承受的重量均匀分散至承重轮7上,由行轨式行走机构的点接触改为输送带式的面

接触,分散了受力点,不会再出现重量全部集中于仅有的几个支点上的情况,以及某车轮因

长时间受力后出现破损,使得起重小车发生倾斜的情况,而且起重梁5对起重小车的支撑也

更加稳固。

[0024] 同时,小车的移动方式也由小车轮在起重梁5上滑动改为了由发动机42与减速器41构成的动力装置带动链条62,再由链条62通过连接铰链63拉动与小车底部螺栓连接的传

送板61,间接带动小车移动,将小车移动的动力来源由车轮与起重梁5之间的摩擦改为链条

62与驱动链轮9之间的啮合,提高了动力的传递质量,有效地避免了打滑的发生,减小了磨

损。

[0025] 此外,驱动链轮9与链条62的啮合结构对于运动控制的精确程度要高于行轨式简单的车轮和起重梁5的面接触结构,使得起重小车有更佳的制动效果,能够对起重小车位置

实行更精确的控制。

[0026] 行走机构整体采用输送带结构,传送板61经悬挂在驱动链轮9上的链条62连接定位,当传送板61位于水平位置时,其运动方向与承重轮7相切,与承重轮7之间通过凹槽和卡

齿64啮合,当传送板61运动至输送带两端时,由于联轴器8直径小于承重轮7直径,传送板61

可受链条62的限制和拉动围绕联轴器8转动,待传送板61继续转至与承重轮7相切时,传送

板61上的卡齿64又可与承重轮7上的凹槽重新啮合,使得装置整体在运行过程中能够长时

间保持紧凑的结构,抗外界扰动能力强,与行轨式结构依靠车轮和车轨对小车的限位作用

相比,有更好的限位作用。

[00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

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为准。



声明:
“输送带链式起重小车行走机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