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固/危废处置技术

> 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

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

538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魏开军  
2024-01-16 14:23:41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基板(1)上表面支撑座(2)上的锅炉(3),以及安装在石墨化炉上的冷却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8)包括插入在石墨化炉内侧的冷却筒(803),以及固定连接在冷却筒(803)顶部的固定座(801),固定座(801)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导向孔,其中一个导向孔内设置有进油管(7),另一个导向孔内设置有出油管(9),进油管(7)和出油管(9)均延伸至冷却筒(803)的内侧,并且进油管(7)的另一端、出油管(9)的另一端分别与锅炉(3)内侧盘式油路管道的两个端部连通,锅炉(3)的顶部连通有蒸汽排汽管道(4),锅炉(3)位于蒸汽排汽管道(4)处安装有蒸汽发电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7)的下端延伸至冷却筒(803)的内侧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筒(803)和固定座(801)之间采用法兰盘(805)的方式连接固定,法兰盘(805)有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筒(803)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8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筒(803)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螺旋片(8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筒(803)的底部为锥形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7)上安装有循环泵(6),循环泵(6)固定连接在基板(1)上。

说明书: 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量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背景技术[0002] 目前应用在石墨电极行业的石墨化炉和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炉单炉次耗电,根据炉型不同和炉体大小不同在20万KWH?120万KWH之间,完成通电升温后,要从3000℃的产品温度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到300℃以内方可出炉,如此大量的热要散到空气中,会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石墨化炉自然冷却时间长,导致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不利于石墨化炉的使用,因此需要使用一种石墨化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一方面加速石墨化炉的冷却,另一方面进行热量的回收,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余热利用的同时加快了炉内冷却速度,缩短了单炉生产周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现阶段石墨化炉缺少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继而产生的资源浪费以及石墨化炉不能及时冷却的问题。[0005] (二)技术方案[0006]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7] 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基板上表面支撑座上的锅炉,以及安装在石墨化炉上的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插入在石墨化炉内侧的冷却筒,以及固定连接在冷却筒顶部的固定座,固定座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导向孔,其中一个导向孔内设置有进油管,另一个导向孔内设置有出油管,进油管和出油管均延伸至冷却筒的内侧,并且进油管的另一端、出油管的另一端分别与锅炉内侧盘式油路管道的两个端部连通,锅炉的顶部连通有蒸汽排汽管道,锅炉位于蒸汽排汽管道处安装有蒸汽发电机。[0008]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的下端延伸至冷却筒的内侧底部。[0009]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筒和固定座之间采用法兰盘的方式连接固定,法兰盘有两个。[0010]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筒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0011]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筒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螺旋片。[0012]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筒的底部为锥形设计。[0013]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上安装有循环泵,循环泵固定连接在基板上。[0014] (三)有益效果[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0016]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锅炉和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筒,冷却筒插入在石墨化炉的内侧,通过其内侧设置的油实现石墨化炉的降温,能够加速石墨化炉的冷却,同时能够实现冷却筒内油的加热,将加热后的油通过出油管排出,排出至锅炉内的油路管道内,油路管道通过其内侧的高温油实现水的加热,形成蒸汽,蒸汽通过蒸汽排气管道排出,实现蒸汽发电机的发电作用,实现能量的回收利用,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热油在锅炉的内侧降温,降温之后的油通过进油管排出,在循环泵的作用下重新进入到冷却筒内,以此实现石墨化炉的循环降温,该方式一方面能够降低石墨化炉的温度,缩短冷却时间,保证石墨化炉的正常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其次能够进行热量的回收,热量转化为锅炉内的蒸汽,继而形成蒸汽直接利用或者用来发电,避免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0019] 图中:1、基板;2、支撑座;3、锅炉;4、蒸汽排汽管道;5、蒸汽发电机;6、循环泵;7、进油管;8、冷却组件;801、固定座;802、被动齿轮;803、冷却筒;804、螺旋片;805、法兰盘;9、出油管。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1] 实施例[002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基板1上表面支撑座2上的锅炉3,以及安装在石墨化炉上的冷却组件8,冷却组件8包括插入在石墨化炉内侧的冷却筒803,以及固定连接在冷却筒803顶部的固定座801,固定座801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导向孔,其中一个导向孔内设置有进油管7,另一个导向孔内设置有出油管9,进油管7和出油管9均延伸至冷却筒803的内侧,并且进油管7的另一端、出油管9的另一端分别与锅炉3内侧盘式油路管道的两个端部连通,锅炉3的顶部连通有蒸汽排汽管道4,锅炉3位于蒸汽排汽管道4处安装有蒸汽发电机5。

[0023] 需要说明的是:锅炉3能够实现热量的转化,通过热油实现锅炉3内水的加热,形成水蒸气,继而进行蒸汽发电,通过在石墨化炉上安装冷却组件8,冷却组件8能够通过循环油的方式进行石墨化炉的快速降温,实际使用时可以在石墨化炉上安装多个冷却组件8,以保证石墨化炉的快速降温,冷却组件8包括冷却筒803,以及设置在冷却筒803顶部的固定座801,实际使用时冷却筒803插入到石墨化炉的内侧,吸收热量,通过在固定座801上连接进油管7、出油管9,进油管7能够将凉油加入到冷却筒803的内侧,出油管9可以将热油排走,进油管7的另一端、出油管9的另一端分别与锅炉3内侧盘式油路管道的两个端部连通,实现油路的连通,当热油进入到锅炉3内的油路管道时,可以进行锅炉3内水的迅速加热,形成蒸汽,通过在锅炉3的顶部连通蒸汽排汽管道4,蒸汽通过蒸汽排汽管道4排走,锅炉3位于蒸汽排汽管道4处安装蒸汽发电机5,能够通过蒸汽发电机5的方式实现蒸汽发电,进行蒸汽的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该方式一方面可以进行热量的回收,另一方面迅速降低石墨化炉内的温度,保证石墨化炉的工作效率。

[0024]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油管7的下端延伸至冷却筒803的内侧底部,能够将凉油加入到冷却筒803的内侧底部,充分与石墨化炉的内部环境接触,继而形成有效的降温作用。[0025]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筒803和固定座801之间采用法兰盘805的方式连接固定,法兰盘805有两个,该方式能够实现固定座801、冷却筒803之间的连接,连接的稳固性好。[0026]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筒803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802,通过在冷却筒803上设置被动齿轮802,被动齿轮802和外界的主动齿轮配合,在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802之间设置齿链,带动冷却筒803转动,继而实现冷却筒803在石墨化炉上的安装。[0027]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筒803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螺旋片804,螺旋片804可以配合冷却筒803更轻松的钻动保温层,使得冷却筒803延伸至保温层内。

[0028]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筒803的底部为锥形设计,方便冷却筒803在石墨化炉上的安装。[0029]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油管7上安装有循环泵6,循环泵6固定连接在基板1上,循环泵6的设置能够实现冷却油的循环流通,将冷却后的油导入到冷却筒803的内侧。

[003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步骤:使用时将冷却筒803安装在石墨化炉的内侧,循环泵6将冷却后的油通过进油管7排出,排入到冷却组件8的冷却筒803内,实现石墨化炉的快速降温,油在冷却筒803的内部迅速将热,加热后的油通过出油管9排出,排入到锅炉3的油路管道内,通过高温油实现锅炉3内水的加热,形成蒸汽,蒸汽通过蒸汽排汽管道4排出,继而通过蒸汽发电机5进行蒸汽发电,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蒸汽发电机5的工作方式为已知的现有技术,不作赘述,同时进行石墨化炉的降温、热量的回收利用,使用效果佳。[003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五届中国浮选大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