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金属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延展性非热处理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是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其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可塑性好、导电导热性能优异以及抗蚀的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3c产品、船舶以及化学工业中得以广泛应用。随着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对铝合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汽车制造领域中,整体车身以及配件均采用铝合金材料是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方向,因而对铝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产车身结构件的材料需要兼具高延展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需满足:抗拉强度>220mpa,屈服强度>120mpa,延伸率>10%。目前,汽车工业上应用较多的压铸铝合金主要为al-si、al-si-cu、al-si-mg、al-mg-(si)等,根据使用条件又可分为热处理强化和非热处理强化两大类。常规压铸铝合金(如adc12和a380)因在基体组织上存在大量针状相,易割裂基体、破坏合金整体性,从而降低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尤其延伸率一般不超过2%。国外主要有以sf36为代表的热处理强化高强韧压铸al-si合金,以及以mg59为代表的非热处理高强韧压铸al-mg-si合金,但sf36铝合金具有工艺难度大、制造成本高、热处理易发生变形和鼓泡的缺点,mg59合金具有铸造性能差、性能厚度效应明显、合金熔炼易发生烧损的缺点。
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兼具高延展性和良好力学性能的铝合金材料,相较于现有铝合金材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延展性非热处理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引入sc元素以改善al-mg合金力学性能低、铸造性能不理想、流动性差的缺点,具有产业化价值。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目的:一种高延展性非热处理压铸铝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如下成分:2%~9%的mg,0.01~1.0%的sc,0~1.0%的si,0~2.0%的fe,0.1~2.0%的mn,0~0.5%的ti以及85.1~97.6%的al,其中,fe和si为杂质元素。
优选的,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如下成分:5.0%的mg,0.2%的mn,0.1%的ti,0.02%的sc以及94.1%的al,并且fe的含量低于0.4%,si的含量低于0.1%。
本发明的高延展性非热处理压铸
声明:
“高延展性非热处理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