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晶科能源与UTI(UBOLTECH INTERTRADE COMPANY LIMITED)签署了一项储能项目合同,为泰国当地一家工厂提供总容量为25MWh的SunTera蓝鲸液冷储能系统。该项目旨在助力工厂从传统发电模式向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模式转型,显著降低碳足迹和运营成本。
近日,阳光优储安徽友进冠华35MW/70MWh工商业储能电站正式投运。该项目规模在整个华东地区名列前茅,展现了阳光优储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该储能电站不仅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用电成本,还提升了用电可靠性和绿色能源消纳能力。
2025年2月27日,内蒙古能源集团达拉特旗防沙治沙50万千瓦光伏一体化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腹地,总投资约25亿元,占地面积约1.5万亩,计划建设50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9万吨。
2025年2月28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5年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名单,其中储能相关项目共10个,总容量超8.6GWh。这些项目包括多个独立储能电站和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标志着甘肃在储能领域的加速布局,为新能源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25年2月28日,云南红河州能源局发布通知,红河州共有14个光伏发电项目列入云南省2024年第二批、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建设清单,总装机容量达1.26GW。这些项目计划总投资56.7亿元人民币,旨在加快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推动红河州乃至云南省的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
近日,由英国政府支持的风机测试中心建设项目取得重要进展。Offshore Renewable Energy Catapult(ORE Catapult)与德国高效推进和传动系统技术专家RENK Group签署协议,共同制造和安装新的风机传动系统测试台。这一合作标志着该项目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未来大规模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5年3月3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达到了94.4%,风电利用率为94.8%。这一数据表明,新能源消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能源转型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3月3日,金杨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向相关客户送样4680大圆柱产品,用于研发半固态电池。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金杨股份在电池精密结构件及相关材料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体现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烟台金矿勘查有望迎来新突破,山东地矿三院牵头的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找矿预测与增储示范项目近日入围自然资源部部省合作项目。该项目聚焦胶莱盆地东北缘金成矿区,旨在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探获新增金资源量,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卡莫阿–卡库拉铜矿近期公布了2025年及未来的生产指导目标,计划通过技术优化和产能提升,实现年产铜52万至58万吨。矿场在电力供应、冶炼厂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全球铜市场注入新动力。这一系列举措将确保矿场在未来几年内稳步迈向产能新高。
兖矿能源与西安科技大学近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合作,推动矿产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攻克行业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非洲锂钴资源开发正加速推进,津巴布韦、刚果(金)等国成为热点。然而,基础设施不足、矿产分散及社会问题等挑战依然存在。中资企业积极参与,推动项目进展,但需应对运营成本高、政策不稳定等风险。非洲锂钴资源的开发,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近日,派恩杰半导体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宁波国资成为主要投资方。公司计划加速碳化硅与氮化镓功率器件的产业化,8英寸碳化硅预计今年四季度量产。此次融资将推动碳化硅产业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展,助力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提升。
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和竹溪县发现全国规模最大的铌矿,氧化铌资源量高达253.8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54%。铌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在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高端产业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将显著提升我国在稀有金属领域的竞争力,为相关产业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广晟矿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深化全球矿产资源布局,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和推动文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4年,广晟矿业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各类金属矿产资源超3600万吨,存量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1.5万亿元,为矿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在杭州正式签约落地,总规模达70亿元。该基金将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涵盖关键材料、整车制造及智能网联等领域,推动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首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玉门油田200兆瓦光伏项目,累计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国石油在绿色能源领域的重大进展,也为甘肃省新能源综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华能北方公司近日集中开复工10个新能源项目,总规模达720万千瓦,涵盖光伏和风电领域。这一举措将显著提升地区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甘肃省在新能源储能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已突破450万千瓦。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甘肃在能源转型中的领先地位,也为全国新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轻卡市场迎来开门红,销量同比增长41%,创下历史最佳首月表现。新能源轻卡在物流运输和城市配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在轻卡制造中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车辆性能和环保效益。
2024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市场化交易电量首次突破5万亿千瓦时,新能源交易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1.8%。绿电交易和绿证交易规模大幅增长,分布式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型主体积极参与市场交易,金属材料在新能源设备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绿色能源的发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4-2025年)》,重点更新了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进展,并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新版路线图特别强调了XBC电池、栅线印刷技术及多种叠层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金属印刷技术的市场占比显著提升,为光伏产业的技术升级指明了方向。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近日表示,全固态电池预计将于2027年开始装车,2030年实现量产。相较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金属材料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其性能,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比亚迪乘用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2月份海外销售量达到67,025辆,同比增长187.8%。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比亚迪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也体现了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
据悉,沙坡头区一体化项目是宁夏地区新能源领域的一项重点工程,总装机容量达到400MW,并配备了220MW/880MWh的储能系统。此次电芯的成功交付,不仅为该项目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也彰显了中国能建在新能源储能领域的实力与创新能力。
项目建成后,东风汽车将拥有全球领先的16000吨及10000吨一体化压铸双产线,预计年产轻量化部件可达20万件。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高端智造技术迈入了“万吨级”新阶段,同时也为武汉经开区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提供了强大动力。
据了解,信质集团将结合实际情况,分阶段推进匈牙利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旨在到2027年形成稳定的新能源驱动电机定转子总成产能。此举不仅体现了信质集团对于新能源市场的深刻洞察,也展现了其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的长远眼光。
欧洲汽车零部件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莱茵金属公司的转型尝试为行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如何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找准方向,实现业务转型与升级,仍是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王睿和他的团队在钙钛矿电池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突破,其研究成果频频被《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收录。本月,《自然-光子学》在线报道了团队研发的柔性叠层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3.4%。
大唐儋州海上风电CZ3项目一场址的部分投产已初见成效,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18亿千瓦时,到2025年,该场址的产值有望达到6亿元。而整个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投产后,年上网量更是可达36.6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1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