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作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一直在积极探索碳纤维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日前,比亚迪官宣仰望U9使用上了全球最大的千万级单体壳碳舱。据相关研究院院长介绍,车身全部采用碳纤维材料,把整车的轻量化系数降到0.95,创造了行业新纪录。从碳纤维鱼竿、碳纤维自行车,再到近期走红的碳纤维氧舱,以往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碳纤维材料,如今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近日,康沃尔锂业公司(Cornish Lithium)宣布,将在英国康沃尔地区建立一座锂生产示范工厂。英国拥有丰富的锂资源,而康沃尔地区更是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天然锂矿之一。因此,该项目对于英国本土锂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蓝新能源”)高性能固态锂离子电池量产建设项目在窦店镇新城组团FS00-0308街区0030地块正式开工。卫蓝新能源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智能网联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此次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卫蓝新能源在固态电池领域迈向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有望推动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和低空动力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近日,全球领先的电芯制造商宁德时代与印尼Battery Corporation (IBC)宣布达成一项价值12亿美元的交易,用于启动印尼的电池电芯制造项目。该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完整的电池产业链,从原材料开采、电池制造到回收利用,实现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举措标志着宁德时代将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电池供应链的影响力,同时助力印尼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10月18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与卓阳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举行年产4GWh新型储能智能制造及200MW新能源项目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园区在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的顺利落地将有效填补园区储能产业空白,对推进园区、开发区及西宁市新兴产业建链强链有着重要作用,意味着园区在抢占“新能源+储能”新赛道上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随着锂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等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两家企业之间的专利纠纷也愈发频繁。近日,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两家锂电巨头,再次打响专利战!
作为重庆市最大的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綦江铝产业以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引领着全市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綦江铝产业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全市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日,盛新锂能发布公告,公司投资的雅江县惠绒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惠绒矿业”)于10月17日取得自然资源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这意味着,经过长达3年的等待,盛新锂能终于获得了四川木绒锂矿的采矿权。
近日,科研人员将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有机太阳能电池结合,开发出新型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化效率可达26.4%(经第三方认证为25.7%),刷新了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最高纪录。
10月16日川能动力宣布,亚洲最大锂辉石矿山,李家沟锂矿项目工程建设已近尾声,采选系统计划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联动试车,尾矿库建设持续推进中。
近日,西班牙政府已向汽Stellantis提供1.33亿欧元的补贴,以支持该公司在萨拉戈萨(Zaragoza)附近拟建设的电池制造工厂。报道称,该电池工厂计划与宁德时代合作,预计需要投资近25亿欧元(折合约193.32亿元人民币),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会用于Stellantis集团旗下多个品牌的电动汽车。这是西班牙政府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此次补贴将有助于Stellantis在欧洲市场上扩大其电动汽车业务的规模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加深,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绿色的出行方式,已经逐渐成为未来交通的主流。然而,作为电动汽车用户的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续航焦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4C到5C,再到6C的超快充路线应运而生,为电动汽车市场带来了希望。
近日,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篇论文中指出,被标榜为未来低碳解决方案的绿氢,其实际应用成本可能超出预期。这会限制其作为化石能源替代品的可行性。绿氢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有望取代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然而,这一新型能源的实际应用成本却令人担忧。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日趋火热。最新的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月度渗透率已经超过50%。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才刚过20%,这显示出商用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由朱瑞教授和龚旗煌院士领衔的“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了高密勒指数晶面在调控微米级钙钛矿厚膜晶粒质量方面的关键作用,并成功发展了精细温度调控方法,实现了高质量微米级钙钛矿厚膜的可控制备。这一突破性成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21世纪的航空航天领域,有一种轻盈又坚韧的材料崭露头角,它能承受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成为航空航天器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这种神奇的材料就是钛合金。钛合金的出现使得许多高端装备的性能得到了质的飞跃,为人类探索太空、征服蓝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然而,尽管钛合金有着诸多优越性能,其加工难度却极大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
近日,商务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旨在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的监督管理,同时引导回收企业规范开展新能源汽车拆解业务,以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需求。
近日,鹏辉能源宣布在驻马店市正阳县新建一个小动力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和电容式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0亿元。这一重大投资决策表明了鹏辉能源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信心,同时也为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期,中国光伏产业链企业逐渐呈现“孔雀西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光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中东地区,以期在该地区建设工厂。厦门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周三,在沙特一展会期间,海辰储能宣布将在沙特合资建设电池储能系统的工厂。
近日,哈密浩辰星辉8GWh固态电池项目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主要生产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能好、寿命长、环保无污染等优点,有望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提供强大动力。作为豫哈零碳科技产业援疆平台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对于哈密市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光伏行业正迎来一场技术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TOPCon已成为市场的主流技术,但针对另一技术路线BC电池技术的布局近期正在提速。
近日,FPX Nickel公司在其镍精炼厂成功完成了中试规模的湿法冶金试验,标志着该公司在建设北美最大规模的电池级硫酸镍(NiSO4)精炼厂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湿法冶金试验是一种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的方法。FPX Nickel公司的这项试验成功地将含有镍的矿石转化为高纯度的硫酸镍,为电池级硫酸镍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依托机场临空经济区优势,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建设世界级氢能应用基地,打造“标杆氢区、绿色氢区、全球氢区”。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将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近期,珠峰公司透露,公司正全力推进年产3万吨碳酸锂当量锂盐产能项目建设,并根据融资进度加快对锂资源的规模化开发。这一消息无疑为全球电池产业带来了利好,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电动汽车等清洁交通方式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都为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个过程中,矿产资源行业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日,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尼赖吉哈佐市的生产制造基地举行了隆重的桩基仪式,标志着该基地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该基地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系统制造及销售等业务。此次动工标志着欣旺达动力在欧洲市场的进一步拓展,预计该基地将于2025年投产使用。
随着近日发布的2024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显示,太阳能光伏将成为未来十年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核心力量。这一预测基于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政策,预计未来几年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装机量几乎翻倍。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废旧动力电池的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悄然迎来一股退役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已超过58万吨。这一庞大的数字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给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近日,青海西矿稀贵金属有限公司多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及环保升级改造项目成功投料试生产,标志着公司在环保升级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该项目全线联动贯通并进入投料试生产阶段,也为下一步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