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铜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追标创标为主线,以清单管理为抓手,统筹推进生产经营和改革创新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生产阴极铜134.73万吨,同比增加2.92%,生产黄金18.11吨,同比增加7.19%,生产白银675.61吨,同比增加8.68%,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阴极铜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30万吨,稳居全国铜行业第一方阵。
近日,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印发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为:能源领域现存的主要短板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突破;前瞻性、颠覆性能源技术快速兴起,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能源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引领能源产业(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第四届学术会议)高质量发展。
利用矿物界面性质的差异来分离、富集矿石,浮选无疑属于选矿工艺流程中重要的选别工序。但由于在生产中需用高压风机将空气给入浮选机内,再由浮选机转子有效的将空气分散到矿浆中,期间转子的搅拌会使空气与矿浆形成大量的粉尘,对车间作业环境和职工劳动条件都会产生影响。
一直以来,电池行业从未停下向新型电池技术路线的探索。在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的同时,锂电池本身也存在生产成本偏高、关键原材料储量少等缺点,倒逼一些企业加快寻求替代技术方案。据了解,锰在自然界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锰系锂电池相对磷酸铁锂或三元体系等电池成本更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和镍、钴、锂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提高,高性价比的电池需求量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3月31日上午,赣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在赣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中国稀土集团还分别与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系列合作协议的签署,将大力推进稀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共促稀土产业绿色(双碳目标+磷资源绿色开发与工业石膏高质利用 技术研讨会)可持续发展。
近日,中国铜业传来喜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中,中国铜业共获得2021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14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参与其它产学研协同成果7项。其中,驰宏锌锗、易门铜业、东南铜业的3项成果,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较好的产业化应用成效,荣获一等奖。
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有关部门表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坚持技术创新、竞争力创新。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动力电池(全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与实验室仪器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3月22日,河南第二批省实验室正式揭牌,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在列。从启动建设到正式揭牌,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历经4个月,实验室主任人选也随之落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何季麟担任。
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储能技术也正随着“双碳”(双碳目标+磷资源绿色开发与工业石膏高质利用技术研讨会)目标的落实而变得炙手可热。昆工科技(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与设备研讨会)领域的“领军者”,正依靠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储能赛道上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和新能源产业迅速普及,锂的消耗和需求随之增加。作为重要的锂资源之一,锂辉石在核能、发电、冶金、高能电池、医药、玻璃、陶瓷、石油、化工和日用品生产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誉为“推动世界进步的能源金属”、“能源生命金属”。为提炼锂辉矿,本文将介绍手选法、预先脱泥法、浮选法、重介质选法、磁选法以及联合选矿法六大锂辉矿选矿方法。
当地时间周四,美国总统拜登在宣布释放1.8亿桶战略原油储备的同时,也抛出了一个资本市场期待已久的话题:促进清洁能源关键矿产的开发。
3月31日,在第六届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成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发布。该成果为引导我国重大关键技术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出了八大战略建议。
可穿戴式压力传感器对于实时监测人类活动和仿生机器人状态至关重要。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明佳和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黄长水联合团队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超灵敏压力传感器海绵,实现了用于可穿戴健康监测的超灵敏压力传感。相关成果3月25日在线发表于《纳米通讯》上。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产RMD焊接设备在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五标段应用过程中根部接头出现未熔合和密集性气孔缺陷,通过对RMD焊机内置参数热起弧、收弧、外界环境因素及焊工操作技巧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对设备内置参数精准设置、排除影响气体保护的外界因素等改进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日,由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全球最大5米智能立环高梯度磁选机在山东临朐成功下线,不仅标志着企业永攀“产业珠峰”的重要里程碑,更代表了我国乃至国际高端磁电选矿装备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伴随“双碳”目标的不断落实和推进,电动汽车、风光储等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锂离子电池一直是应用最广泛的储能器件,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目前锂电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正极材料的结构与组成是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3月26日,《青海新闻联播》“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栏目以“西部矿业:延长产业链 实现资源再利用”为题深度报道西部矿业集团公司整体布局上下游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用绿色低碳,资源再利用的方式,从局部生产“单行道”,到原料、产品、废气、废渣综合利用,“吃干榨尽”的“大循环”,实现“废渣”到“产品”变废为宝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近日,云锡集团下属华联锌铟公司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的科技成果“复杂多金属矿中锡石绿色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9年储能行业飞速发展以来,一连串与储能相关的产业也在崛起中。储能消防即是其一。储能安全事故让世人对于储能消防更加关注。目前我国已经有青岛消防、国安达等相关企业耕耘于此领域,这一领域也在吸引着更多的企业投入资本。有关机构测算,储能消防领域未来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
伴随着建筑施工活动的日益频繁,建筑垃圾正在大量生成。体量增大的同时,建筑垃圾已经“堆不起”了!这时,让建筑施工方“自我消化”自是不切实际的。那究竟该求助谁比较可靠?有人说方法很多,清运公司、填埋公司或是焚烧公司都可以解决这些麻烦。如果不深究,似乎是说得通的。但,以上方法造成的资源浪费仍或多或少存在着。在极力讲求资源化的时局下,把它们作为建筑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有待商榷。
3月30日,容百科技发布2021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59亿元,同比增长17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327.59%。同日,另外两家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长远锂科和德方纳米也披露了年报,长远锂科2021年盈利7.01亿元,同比增加538.17%;德方纳米去年盈利8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在介绍我国尾矿库相关情况时表示,总体上,我国尾矿库数量大,情况复杂,环境风险高,监管难度大。另一方面,这些尾矿库中还有一部分存在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不到位,监管不到位,运行不规范的问题,环境污隐患比较突出。
为满足快速发展的消费电子器件、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的应用需求,迫切需要开发具有高容量、环境友好和性价比的新型电池。在所有可可以用的储能器件中,理论容量(820 mAh g-1)高、安全性高、成本低的可充电水系锌电池(RZBs)被认为是很有前景的储能候选材料。然而,在普通水电解质中的析氢反应(HER)和枝晶锌的生长严重限制了锌电池的应用。
近日,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容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称“容百集团”)总投资300亿元、年产40万吨高镍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实现当天签约、当天开工。项目位于湖北省仙桃市。
多年深耕于“中国金州”——黔西南州的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下称“锦丰公司”),在长期发展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厚植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开掘金山银山“价值”,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生产经营协调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努力成为遵规守法经营、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央企典范。
中国徐工集团成功设计、开发和制造了全球最大后驱刚性矿车XDE440。这是为中国五矿集团量身打造的产品,面向南美、北美、澳大利亚等全球高端矿业市场的最高行业标准研发的。这一突破性产品的年出勤时间可达7300小时,可用率超过95%。
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面,截至目前,青海省已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19亿元,推进实施项目120个,完成治理51个、面积3.06万亩。同时,积极助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矿业权退出机制,推进自然保护区85宗退出矿业权收尾工作。制定发布两市六州4个砂石开采布局整合优化方案,全省砂石企业从238家减少到177家。制订《青海高原绿色勘查规范》,发挥优秀地勘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省已建成各级绿色矿山150家,占生产矿山的60%。稳步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
为积极推进湖南黄金辰州矿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化矿山建设,2月底,湖南黄金集团科技信息部联合迪迈公司、华为公司、纵横科技相关人员来公司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智慧化矿山项目推进工作。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抓好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方案》亮出“蓝图”:到2025年,完成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任务,4个以上设区市建成国家“无废城市”。固体废物(有色行业固/危废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学术研讨会)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什么是“无废城市”?“无废城市”怎么建?记者进行了探访。
28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作为主发布人,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银昌通报了3起涉及固废污染防治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