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我国压气储能技术迈入600兆瓦级新时代,树立全球新标杆

我国压气储能技术迈入600兆瓦级新时代,树立全球新标杆

2025-05-19 12:56:58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114        0
简介:世界首台(套)660兆瓦人工硐室型压气储能工程通过可研评审,预计在甘肃酒泉敦煌开工建设。该项目采用中国能建自主研发技术,创下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储气空间三项“世界之最”,实现零碳发电、人工硐室储气等重大技术突破,核心装备国产化率达100%。建成后将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我国压气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首台(套)660兆瓦人工硐室型压气储能工程通过可研评审,预计在甘肃酒泉敦煌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压气储能技术迈入单机功率600兆瓦级新时代。该项目作为“敦煌全绿色电站基地”核心组成部分,采用中国能建自主研发的“压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创下三项“世界之最”:单机功率660兆瓦,储能规模2640兆瓦时,储气空间近50万立方米,可一次性储存2万吨空气,持续支撑660兆瓦满负荷运行4小时,一次发电264万度,相当于敦煌市常住人口一周的用电量。


技术突破与创新亮点方面,项目采用非补燃绝热技术,摒弃传统依赖天然气补燃的模式,通过“4段压缩储能、3段膨胀释能”方案,实现压缩热的闭环回收利用,全程无化石燃料参与,达成零碳排放,发电转换效率达70%以上,接近抽水蓄能水平。针对“三北”地区缺乏天然盐穴的难题,项目创新采用人工硐室储气技术,通过混凝土衬砌与围岩密封层设计,构建近50万立方米的储气空间,选址灵活性更高,建腔时间较常规水溶造腔缩短50%,造腔成功率达99.99%,有效降低开发成本与周期。此外,项目配套全球最大容量的空气膨胀机、压缩机及储热罐,核心装备国产化率100%,通过“深地空间利用+智能调控”技术,实现物质流与能量流的高效存储和低耗转化。


产业价值与社会意义方面,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甘肃省绿电消纳能力,每年可消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量超10亿千瓦时,减少弃风弃光率15%以上,其强构网能力可提供转动惯量支撑,响应速度达毫秒级,能快速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项目动态投资超46亿元,可带动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维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发展,通过“盐电联营+采储一体”模式,将盐矿开采与储能建设深度融合,实现盐穴资源循环利用,预计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超百亿元。


全球储能技术发展方面,该工程单机功率较国内已投运的300兆瓦级项目提升一倍,单位千瓦造价降至6000元以下,推动压气储能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其技术方案已被纳入中国能建“3060MW新型储能基地”规划,未来将在山东菏泽、陕西川等地复制推广,助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工程进展与未来规划方面,项目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周期约2.5年,预计2028年投运。作为“敦煌全绿色电站基地”核心,其将与周边风电、光伏项目协同,形成“风光储输”一体化体系,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向中东部负荷中心输送绿电。未来,中国能建还将在全国布局50余座压气储能电站,推动单机功率向1000兆瓦级跃升,目标到2030年实现压气储能装机超50吉瓦,成为全球最大压气储能技术输出国。


这一项目的落地,不仅是我国新型储能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里程碑,更将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加速“双碳”目标实现进程。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